張忠謀:從56歲創業被嘲笑,到利潤接近華為2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以說,張忠謀對科技世界和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不亞於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和傑夫•貝佐斯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大佬,但業外卻鮮有人知。

如果你沒聽說過張忠謀,那或許聽說過[1] 台積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風雨飄搖,海外奮鬥到華人最高職位

2018年6月5日, 87歲的張忠謀在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告退休。

作為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有「晶片大王」、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在領導了台積電31年之後,如今的台積電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是高通和蘋果的核心供應商。

如果沒有台積電,或許如今的科技行業會是另一番景象。

1931年出生的張忠謀經歷過少年時代的居無定所,在戰亂中輾轉各地,為避戰亂,來到美國讀書。

青年時代的張忠謀相信努力就能出頭,在美國通過刻苦學習在哈佛名列前茅,又轉學到麻省理工機械系學習。

畢業後機緣巧合進入了半導體行業,又通過日以繼夜的學習在半導體行業站穩腳跟。

此後在德州儀器一步一個腳印,41歲那年張忠謀成為了德州儀器統領3萬多員工的副總裁。

了解科技行業趣聞軼事的科技愛好者都知道,曾經的英特爾是內存行業老大,之後卻轉型做了CPU,都是受到德州儀器的強力競爭所致。

如今我們的電腦能有Intel Inside,還要歸功於張忠謀。

56歲創業,從被嘲笑到拿下全球巨頭訂單

在德州儀器工作到52歲的張忠謀不看好當時公司的戰略轉型,提出了離職。

4年後張忠謀創辦了台積電。

一個56歲的老人能創出什麼業?張忠謀告訴人們,能做出一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代工公司。

台積電創立之初的年代,電子產業規模小得多。

不要說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都還未發展,個人電腦也鮮有人接觸。

張忠謀的創業遭到了嘲笑。

微晶片是個人電子產品的基本組成部分,如今我們能以很低廉的價格買到各種元器件,但生產他們的「晶圓廠」,建造和維護成本卻高得讓人望而卻步。

成本所限,行業里有能力製造微晶片的公司少之又少,像英特爾、德州儀器、富士通都是巨頭,而80年代,僅僅擁有設計晶片的技術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資源來製造晶片。

做產品就要能做晶片,因此需要龐大的資金。

但是張忠謀想出了新思路,台積電要提供晶片代工,讓小規模的製造商專注於開發與半導體相關的智慧財產權,而無需付出如此巨大的固定成本,大幅降低了半導體公司進入的門檻。

實時證明,這是一種行業的突破,台積電的客戶如今已經有了高通、英偉達、Arm、蘋果。

而台積電的市值也一度超過英特爾,成為微晶片行業第一。

重新定義行業,重新定義退休

CPU行業除了英特爾還有AMD。

為什麼AMD沒那麼多錢,還能和英特爾叫板?正是因為有了台積電。

英特爾錢多,自己設計、自己製造,但是資產太重了。

AMD只需要自己負責設計,台積電來代工。

財力、精力上的節省使AMD得以緊跟英特爾,沒有製造的包袱。

從有了台積電開始,半導體公司設計+製造一攬子負責的思路得到了突破,這是台積電對行業的重新定義。

重新定義退休源自於張忠謀的二次退休。

2005年張忠謀就退休過一次,安排了接班人,但是張忠謀對08年金融海嘯期間接班人的表現不滿意,果斷換人,再度掌舵公司。

如今的張忠謀87歲,正式退休了,留下了全球最掙錢的華人科技公司。

2017年,台積電實現營收2087億人民幣,凈利潤接近800億人民幣(2017年華為凈利潤474.55億)

張忠謀的成就毋庸置疑,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享受卸下疲憊的時刻。

回顧職業生涯時他說到「如果沒有台積電,數十億人的生活將大不相同。

」即便鮮為人知,也不影響張忠謀在科技行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