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芯被打壓看各國振「芯」之路,市場霸凌之下誰沒被打壓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最近華為晶片的事情沸沸揚揚,美方對華為公司的打壓封鎖無疑是目前此次中美貿易戰的焦點。

同時,隨著美國產品封鎖的擴大化,中國自研晶片的問題也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據數據統計,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連續多年每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一旦缺「芯」,可以想像會面臨什麼生產困難。

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是否無法破解?中國晶片製造業劣勢是否真的無法挽回?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不受制於人呢?其他國家的晶片產業經歷過那些坎坷?

一家獨大的美國

眾所周知,美國在晶片領域一家獨大,不僅中國,甚至全世界都依賴於美國的晶片,美國的晶片占了全球一半多的市場份額。

它擁有一大批如Intel、TI、高通、博通等在全球擁有絕對影響力的晶片廠商,可以說美國在晶片領域有著無可撼動的領先優勢。

全球10大晶片設計企業中,美國占據6席,其中包括高通、英偉達、蘋果、AMD、賽靈思、美滿。



2018-2023年美國晶片市場規模預測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生產國,主導了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的發展。

美國在電子產品的市場、技術與新產品的發展及應用上,都具有指標意義,美國擁有由晶片產業所帶動的一流下游電子產業,數十年來電腦工業均由美國廠商所主導,目前在網絡設備上亦取得領先,通訊產業與歐洲廠商比肩,軍事工業更是世界強者,數十年來均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這項先天優勢,依然是美國晶片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

「前車之鑑」的日本,轉向電子元器件市場,資本伺機而動

回顧日本晶片產業的發展史,它曾是唯一一個曾經有能力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國家。

根據ICinsights的數據顯示,在1990年,日本IC市場的份額(不包括代工廠)高達49%,遠遠超過第二的美國的。

當時的NEC、東芝、日立、松下等廠商依靠產品的技術和價格優勢,在全球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

而作為集成電路發明者的美國,在日本的步步緊逼之下,從上世紀八十年中期就開始了回擊。

經過兩次美日貿易談判,日方被迫接受極為苛刻的條款,從90年代起晶片行業一落千丈,而後錯過了PC時代、智慧型手機時代,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輝煌。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晶片產業的衰落從來不是技術的原因,這是政治打壓以及產業向外轉移的結果。

在進一步細分領域,像圖像傳感,索尼早已是世界第一。

再看看晶片的上游原料行業,在近二十種必須原料之中,日本就獨占3/4的份額。

從材料領域來看,日本半導體材料的總體份額超過了66%。

2016年,日本軟銀收購了半導體技術設計大佬ARM,ARM主要以出售晶片設計技術的授權,作為移動處理器行業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設計方案提供商,目前全世界95%的移動設備都在使用ARM架構處理器,現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擁有設計核心,又在下游捏著產品製造,還在中游把控著原料,在世界晶片製造強國中,可謂是獨樹一幟。

「後起之秀」的韓國,出讓股權利益

就在今年,韓國三星宣布,未來十年內投入133兆韓元在邏輯晶片領域,以超越台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並保持對英特爾領先。

而提到韓國晶片的崛起,不得不說三星,三星晶片產業的崛起推動了整個韓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韓國晶片產業崛起的過程,也可以濃縮到三星晶片的發展史上。



總的來說,韓國晶片產業的發展之路是一場隱忍戰,也是一場苦熬戰,三星一直在拚命奔跑,1980年代初期它只是一個追趕者、陪跑者。

從84年至87年,三星連續五年在200mm晶圓上投入超過5億美元,最終成為全球DRAM市場的領軍企業。

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從一片荒蕪逐漸生長為半導體產業之林的巨擘,離不開密集的技術援助、政府的強力保護以及企業的「死磕」。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滲透的力量不容小覷。

2018年三星官網公布的股份構成中,海外投資者占了一半以上,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家族大概只持有2%的股份。

至於海外投資者是哪些人,想想大概也知道,就是美國華爾街的投資人。

所以韓國晶片行業的發展也是美國暗中默許和支持的結果。



穩定的守舊派歐洲,牢牢把控局部優勢,避開正面競爭

自1987年以來,歐洲半導體「三巨頭」幾乎從未跌出過全球半導體企業20強,這三巨頭分別是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ST)。

儘管近幾年在新興消費電子方面歐洲半導體企業顯得「稍差一些」,但恩智浦、ST等企業在傳統領域整體表現依然強勢。

提到歐洲半導體產業,不能忽略的是飛利浦,它最大的貢獻並不是它的產品,而是飛利浦培育的兩家世界級企業,一個是上文提到的恩智浦,另一個是ASML。

ASML規模不大,但在晶片行業卻是無人不知,因為ASML生產的光刻機是晶片製造商必不可少的設備。

ASML在光刻機市場處於壟斷地位,占據了全球80%的市場!

在過去近30年中,隨著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和對部分業務的主動放棄,歐洲半導體市場並沒有取得長足發展,但他們如今已聚焦於細分市場,並且在特定領域手握巨大的市場和技術優勢。

這特定領域主要包括機械工程和汽車工業,而對應的產品則是功率半導體和車用半導體。

所以在下一輪熱潮即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來臨時,歐洲半導體廠商依然是「大玩家」。

中國:振「芯」之路,要努力更要謀略

平心而論,中國大陸企業的技術實力、半導體市場份額都與國際對手相差較遠,只能先耕耘中低端晶片市場,或工控、軍工、航天等特殊領域。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芯」的發展,需要更開放的研發態度,而不是對抗,要想在晶片領域發展必然離不開全球的供應鏈協同,引進國外科學家進行基礎學科研究,發展需要更加有謀略。

美國晶片壟斷並非無懈可擊,被國內資本左右政策,是美國政府的要害。

其實這幾年國內晶片企業一些細分市場上有很多不錯的突破,我們手機導航使用的北斗導航晶片,為我國華大北斗研發(目前同樣被美國點名封鎖),目前導航精度能挑戰GPS導航。

AI智能晶片領域,寒武紀已經掌握世視覺、語音及自然語言方面的多場景雲端應用處理技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家擁有終端處理和雲端智能處理器的商業公司。

手機晶片行業中,華為海思與紫光展銳的異軍突起。

去年8月底,華為海思發布了最新款手機晶片麒麟980,性能已基本與高通、蘋果最先進產品持平。

紫光展銳則走中低端路線,廣拓非洲、印度市場,如今紫光展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達到40%,依靠物美價廉的特點頻頻重挫聯發科。

電視晶片領域,華為海思、海信、海爾、銳迪科、晶晨半導體等知名電視晶片廠商,他們目前製造的晶片在國內企業的運用超過六成。

此外沉下心來完備IC產業鏈的生態圈更重要。

從電子元器件到集成電路,從設備到產品精度,再成本控制,我們還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晶片製造是一個對技術、資金、人才都高度依賴的行業,特別是在工藝上,光刻機的精度是制約晶片製造關鍵中的關鍵。

傳統晶片領域被國際巨頭壟斷的今天,一些新興晶片領域是中國彎道超車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中國已經占據有一席之地。

從日韓晶片發展的歷史看。

我們晶片產業的快速崛起,不可避免的會遭到美國的打壓,中興、華為事件不會是個案,也不會是技術封鎖的結束。

逆境中,只有堅持與和用不放棄,更有謀略的尋求突破。

世界IC市場中國企業必將大放光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產業那點事……

不是中美貿易戰,可能半導體這個詞,除了大學裡,大家基本都不會提,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行,半導體產業風雲愈演愈烈,半導體產業是中美貿易戰的重中之重。未來一切用電的設備,不管大小,都離不開半導體。主要...

從中興事件看風雨中砥礪前行的中國「芯」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做出激活拒絕令,禁止中興通訊7年內購買、出售或從事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物品、軟體或技術等交易。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之際,美國一出手即直指中國高科技行業的...

2018半導體併購抬頭 中國企業承壓

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最新數據,2018年1月,全球半導體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22.7%,達到創紀錄的376億美元,並且連續1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John Ne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