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端製造貿易摩擦背景下,中美晶片產業低調共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晶片是電子信息技術的血液

在美國公布的301調查清單中,讓人感到驚奇的是1300多個編碼中,有關到電子信息和半導體相關商品編碼只有大約15個,其中包括了LED、多種半導體器件、檢測儀器,用於製造半導體的氣相沉積設備以及設備零部件等。

總體來看,本次貿易糾紛對LED,PCB,雷射設備,半導體設備等領域的影響較小,甚至對信息整機產品基本不涉及。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基地,中美在這個領域的衝突竟然如此低,讓人深思。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是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由於國內半導體市場長期難以自給自足、大量依賴進口尤其是美國品牌廠商的進口,在這個領域美國占絕了絕對優勢的地位。

而在美國的大量終端、IT設備也是美國品牌的產品,核心技術也被美國所掌握,這樣就基本沒有衝突的可能。

但是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中國生產了19億部手機、8800萬台平板電腦,生產彩色電視1.7億台、計算機3億台,與此同時,全球大部分伺服器、通信設備也均在中國生產。

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應收總計約14萬億元,但利潤只有約7000億元,利潤率只有5.16%。

主要原因在於,最核心的集成電路產業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集成電路進口已經占中國進口總額的14.1%,達到2601億美元,連續五年在2200美元以上,占全球市場的63%

2017年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4122億美元,其中美半導體企業銷售額高達1890億美元,在全球占比高達46%。

而在中國市場,美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1%。

大部分美國半導體企業的主要營收地均為中國,中國從美國晶片品牌廠商進口的集成電路金額要超過1200億美元。

但是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按照生產廠商產地來算,中國2015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進口電子半導體元器件約100億美元。

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品牌的晶片廠商將據大部分的晶片生產轉移到了三星、台積電等晶片製造代工廠家。

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美國六家

為了確保在半導體等核心技術上的絕對優勢,美政府除了在國內外建立了全面的管制體系,CPU、存儲器、傳感器、量子計算機等高端晶片及關鍵產品,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均為出口管制產品,此類產品、技術在出口前均需要先申請政府許可。

不僅如此,美政府以安全審查等方式連續數十次否決中國企業通過資本合作形式獲取半導體技術授權。

美國商務部於2015年禁止Intel向中國4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出售至強CPU晶片。

美國也拒絕了帶有中國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政府也在抑制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全球化行為。

目前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業務份額從1980年的42%降低至2015年的13%。

為了吸引半導體製造業務回歸,美國政府對於在境外生產但在美國銷售的企業產品徵收35%的重稅,這種高壓政策遏制了美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Intel在2017年初宣布將投資7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7nm生產線,而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也即將考慮在美國建廠。

中國半導體設計廠家前十強

在中國晶片業產業政策的指導下,2017年中國IC設計產業發展迅速,僅限於低端產品的狀況已逐步改善,海思的高端手機應用處理晶片已率先採用10nm先進位程,海思、中興微的NB-IoT、寒武紀、地平線的AI布局也已在國際嶄露頭角,展銳、大唐、海思的5G部署也順利進行中,紫光的32層的3D存儲晶片也將商用。

但總體還是與中國的市場需求差距最大,尤其是高端處理器、高端存儲晶片等。

世界晶片代工廠商排名

此外,目前世界商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出除了美國格羅方德外,台灣和韓國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已經2018年主攻28nm晶片的量產,明年將量產14nm 的晶片,將達到業界領先同步的水平。

在中美高端製造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是要想盡各種辦法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和核心技術,同時也被中國巨大的市場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所吸引,在此領域主動打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會採取行政市場准入的方式嚴防死守,拒絕中國企業對美晶片領域的投資和產品進入美國。

中國晶片廠商則需要抓緊電子產業升級的趨勢,隨著自有品牌的高端製造產品的成熟應用,儘快突破核心技術,發展自己的高端晶片產業和產業鏈,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業每年進口耗2000多億美元 超石油

鳳凰科技訊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中國晶片產業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

中國大陸將成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中國製造彭豐運專欄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調查報告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可達494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再創紀錄,同時其預估中國大陸明年將超越台灣成全球第二大市場,這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