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孫正義為何要拋棄馬雲,瘋狂舉債併購晶片巨頭ARM?(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圳徐星投資 研究員 姜宏輝

(已經獲得徐星公司授權)

商業成功的最高境界不是擊敗競爭對手,而是使所有的競爭對手爭先恐後地成為自己的客戶。

2016年8月,英特爾宣布從昔日的競爭對手ARM那裡,獲得ARM架構晶片的授權。

至此,ARM仿佛站在喜馬拉雅山上,從「東方不敗」轉變成「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競爭對手」的「獨孤求敗」




先來腦補下ARM的發展史: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設計了一款32位RISC處理器,簡稱ARM(Acorn RISC Machine)。

但PC時代的處理器王者是Intel,ARM沒有任何機會。

1990年,蘋果和VLSI分別出資150萬和25萬英鎊,Acorn團隊以150萬英鎊的智慧財產權入股,ARM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的辦公地點非常簡陋,就是一個穀倉。

公司成立後,業務開展不順,工程師們人心惶惶。

由於資金日益短缺,ARM做了一個戰略性的決定:自己不製造晶片,而將晶片架構授權(licensing)給其他公司,由它們來生產。

如下圖:

這個決定在當時看起來是無奈之舉,但對未來起到了戰略性的作用,如同「揮刀自宮」的東方不敗,最後居然練成《葵花寶典》。

1998年ARM在倫敦和紐交所上市,市值約2.64億英鎊。

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ARM出貨量開始暴增,比如諾基亞的8110採用ARM架構大獲成功。

2000年,Intel的股價見頂,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2002年ARM架構的晶片突破10億片。

2004年ARM-Cortex處理器誕生。

2006年晶片突破20億片,同年收購Mali GPU,進入圖形顯示市場。

2014年搭載Mail GPU的晶片出貨量達5.5億片。

2007年底,ARM的雇員總數為1728人,持有專利700項(在申請900項),全球分支機構31家,合作夥伴200家,年收入2.6億英鎊。

2008年ARM晶片出貨量突破100億片。

高通、TI、蘋果、三星、華為、聯發科、展訊等幾乎所有晶片巨頭都選用ARM架構。

2011年,微軟宣布Windows將支持ARM處理器,標誌Wintel的終結,Intel走下神壇。

ARM開放的商業模式,使得ARM架構遍地開花,將設計封閉的Intel置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Intel和ARM之間PK,而是Intel單挑「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導體公司」。

其實Intel的Atom戰略已經大大降低了晶片的功耗和價格,技術實力不比ARM差,研發費用遠高於ARM,但ARM似小實大,客戶壁壘日益強化,Intel已無力回天。

2016年,採用ARM架構的Iphone7的A10處理器性能超過Intel某主流PC處理器的性能。

商業成功的最高境界不是擊敗競爭對手,而是使所有的競爭對手爭先恐後地成為自己的客戶。

2016年8月,英特爾宣布從昔日的競爭對手ARM那裡,獲得ARM架構晶片的授權。

至此,ARM仿佛站在喜馬拉雅山上,從「東方不敗」轉變成「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競爭對手」的「獨孤求敗」


科技創新促使「城頭變幻大王旗」,而股票市場則提前預告。

Intel的PE估值和市值在2000年見頂,ARM的PB/PE均長期高於Intel,但直到2009年後,移動時代才真正來臨。

自上市以來,ARM的市盈率長期維持在高位,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PE都有36倍。

ARM成功的原因有:行業分工的深入、贏家通吃的標準指定者、強大的生態系統、極低的邊際成本。

1、半導體行業的變化 70年代,半導體行業普遍採用垂直整合/封閉式生產體系,Intel要完成從設計到封裝的全部工作。

80年代半導體行業出現有限分工,分化成系統製造、定製集成兩個體系。

90年代,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進一步推動了專業分工的發展。

現在分工進一步細化,半導體行業形成IP、設計、晶圓、封裝等上下游體系。

顯然,行業發展趨勢是從Intel時代的垂直整合到ARM時代的深度專業化分工。

而ARM站在價值鏈的頂端,採用很輕的資產結構,實現了極高的利潤率。


2、贏家通吃的標準制定者ARM是低功耗微處理器的標準制定者,它向晶片設計公司授權微處理器設計方案(IP),客戶在ARM架構上集成自己的技術並推出自家的晶片,ARM收取授權費或版稅,每個晶片約抽取1-2%的版稅。

如果每家晶片設計公司都養一個大型團隊,研發自己的處理器架構,是很不經濟的。

ARM模式相當於「處理器模塊」的研發外包,這是一種共享經濟,大大降低了行業的成本並提高效率。

無論Wintel的壁壘多麼深厚,行業的演化一定會沿著效率最高的方向發展,當Wintel妨礙了效率並成為障礙時,ARM模式必然誕生,其轉折點和契機正是移動設備的興起。

ARM攤薄了行業的研發費用,降低了研發風險,降低了終端產品價格,讓各大晶片設計公司更加專注自己的優勢領域,最終推動了技術進步。

如果有幾種架構並存,這並不符合經濟性原則,將有大量的研發被浪費。

因此,最終只可能有1-2家勝出,而且第一名遠遠超過第二名。

2015年,全球ARM晶片出貨量達到150億片,占整個晶片市場的32%。

全世界99%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都採用ARM架構,ARM統一了谷歌安卓和蘋果IOS陣營,還統一了亞馬遜Kindle和其他安卓設備,而另一個架構MIPS只占1%份額。

3、客戶壁壘不斷增強的生態系統ARM聚焦價值鏈頂端,把大量的晶片設計公司、OEM廠商、工程師、消費者等等納入自己的生態系統,並為他們提供廣泛的服務。

下圖是ARM構建的生態系統:

ARM的生態系統具有極高的客戶粘性。

第一,海量的應用場景。

不同於Intel只用於PC場景,高通只用於通訊場景,2000年ARM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針對不同的應用市場把ARM架構分成三個類別A/R/M,使它能廣泛地應用於手機、機頂盒、網絡設備、汽車電子、存儲、傳感器、物聯網等等各類場景中。

201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4.7億部,ARM架構晶片占90%;功能手機6.6億部,ARM占95%;硬碟和固態驅動器7億個,ARM占90%;數位相機1.5億台,ARM占80%;在其他印表機、數位電視和機頂盒、路由器、智慧卡等領域ARM均占據一定份額。

電子行業熱門應用此起彼伏,大多數晶片設計公司不止針對一種應用場景,如果採用通用、單一、成熟的架構,將能極大地提高研發效率。

海量應用場景將客戶牢牢鎖定。

第二,大量的應用軟體工程師。

不同於Wintel模式,ARM支持大部分嵌入式作業系統,並提供各種培訓和參考設計,ARM架構已成為很多大學通信專業的必修課,熟悉ARM架構的軟體工程師比比皆是,這使得晶片設計公司對ARM產生了較高的轉換成本和依賴。

相對於ARM軟體工程師的易獲得性,非ARM架構的晶片難以找到第三方設計公司幫它做進一步的應用開發。

早期ARM為了切入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建立Linaro非營利性組織,吸引了IBM、飛思卡爾、三星、博通、LG、高通、聯發科等巨頭相繼加入,ARM的生態系統得到極大的強化。

第三,產業鏈的縱向和橫向延伸。

ARM不滿足於軟核屬性,2011年與5家晶圓代工廠簽訂物理IP授權協議,一些先進位程的物理IP增加了ARM的硬核屬性,使得晶片設計公司更緊密地捆綁在ARM戰車上。

此外,ARM還開發3D遊戲、HD視像等多媒體IP,這些應用類IP使ARM從每部手機的版稅中增加了60%。

如果不採用ARM架構,將有什麼後果呢?很多軟體引擎使用了ARM的基礎功能。

A股市場有兩個晶片設計公司:北京君正和全志科技(這裡不推薦任何股票)。

北京君正開始採用了MIPS架構,在早教產品中獲得成功,進入移動時代後,不止MIPS工程師難以招聘,大量的軟體資源在MIPS上出現兼容性問題,導致北京君正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

而採用ARM架構的全志科技迅速占領了車載市場。

數千家半導體供應鏈公司與ARM有授權關係,使得晶片設計者有更多的創新、OEM商有更多的選擇、消費者有更多的終端產品,這些對非ARM架構建立廣泛的優勢和進入門檻。

ARM生態是強大的護城河。

4、極低的邊際成本 ARM專注於微處理器核心部分的不斷研發升級,而不必承受掩膜、流片等巨額支出風險。

ARM出售的是無形的智慧財產權,相當於出售設計圖紙,其邊際成本接近於零。

【結語】回到正題:孫正義為什麼拋售阿里巴巴股份,甚至舉債也要收購ARM?

「ARM將完美匹配軟銀的戰略,這筆投資幫助我們獲得了物聯網帶來的重大機會。

這是我們所做過的最重要的收購之一。

」------孫正義如是說。

未來10年,物聯網將帶來價值14.4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但物聯網是粉末化、分散化的市場,產業形態極其龐雜,家居、汽車、工業、航空、公用事業、消費等等幾乎各行各業都要面臨物聯網的滲透,但沒有哪一個應用能一統江湖。

ARM針對不同的應用市場把架構分成三個類別A/R/M,早已實現對幾乎全部應用領域的滲透。

此外,ARM推出物聯網作業系統Mbed OS,從硬體、到軟體、到服務,構建完整的物聯網服務體系:

第一,通過CMSIS接口鞏固其在物聯網晶片的霸主地位,各大晶片廠商只能「被加入」,Mbed OS可能使很多晶片廠商淪為ARM的「代工廠」。

第二,Mbed OS平台化的架構將幫助開發者重現windows、Android時代的便利。

通過低成本的設備、開放的軟硬體環境,讓開發者更簡單地創建原型機,實現更多新創意。

第三,聚焦軟體服務,實現數據價值。

通過Mbed OS實現傳感器數據的採集和處理,加上早前收購芬蘭Sensinode獲得的軟體技術,將實現物聯網時代從硬體、到軟體、到數據的完整體系。

在VR/AR、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創業大軍中,幾乎全部採用ARM架構開發。

ARM心未動,身已遠。

成長性和確定性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ARM憑藉其壟斷地位,將成為物聯網、VR/AR、服務機器人等新領域的最大受益者。

面對動盪的商業競爭,ARM是不確定性未來中的確定性因素。

有人說,通過併購ARM,孫正義不止摘下物聯網皇冠上的明珠,而是拿走了整個皇冠。

也許在孫正義的眼裡,ARM還是一個小公司,面對未來物聯網、VR/AR、機器人的巨大市場,其成長空間不可限量。

ARM正是這種似小實大、客戶壁壘正在形成且不斷增強的企業,是投資人理想的標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產業越來越依賴軟體工程師?

版權聲明: 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翻譯自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如需轉載,請與小編聯繫,謝謝。為了降低電晶體尺寸,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和提供安全,晶片製造商越來越重視軟體...

軟銀234億英鎊收購的晶片巨頭ARM是什麼來頭

在汽車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時代少不了ARM公司,孫正義的收購ARM被外界解讀為重新掌控軟銀的開始,也是孫正義風格的再次體現,他套現了阿里巴巴的一部分收益,以豪賭的方式拿下了英國科技公司最閃亮的一顆...

軟銀收購ARM劍指物聯網市場 行業格局或改變

本周,日本軟銀集團宣布收購英國半導體和軟體設計商ARM全部股份,交易金額約243億英鎊。業界認為,此次收購預示著軟銀布局物聯網市場,對行業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復盤MIPS,為什麼成不了另一個ARM

半導體行業觀察:日前,一則Imagination將要分拆出售的消息攪動了整個電子圈。大家除了對這個移動GPU巨頭因為「蘋果的棄用」而被迫選擇出售感到無奈以外,還對MIPS的再度出售感到惋惜。作為...

軟銀斥巨資買下ARM 為了還債?

安豐網訊 7月18日,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已於18日證實,公司同意接受軟銀集團發出的收購要約。據悉,軟銀將斥資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完成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