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日子其實沒那麼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銷售收入預計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同比增長21%。

華為還給自己定下了2019年銷售收入達到1259億美元的目標。

如果說前者有力回應了外界的質疑,那麼後者則傳遞出一個更加鮮明的信號——信心。

從早早聚焦智能終端到深耕企業業務,正如任正非所言,華為對今天遇到的困難早有準備,並且已經準備了十幾年。

從1259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可以看出,華為增速設定略有放緩,表明其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困難早有預判。

基於此,華為迅速調整戰略,宣布重構軟體架構體系,朝著「網絡架構極簡、網絡交易模式極簡、網絡極安全、隱私保護遵從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方向發展,力爭「做全世界最好的網絡」。

信心源自多年苦練內功的底氣。

眾所周知,華為研發投入特別高,甚至與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相比也不遜色。

巨額投入帶來了技術上的不斷突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數據顯示,在華為擁有的87805項專利中,有11152項核心專利是在美國獲得授權的,並與許多西方公司達成專利交叉許可。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技術實力,任正非才敢直言「有信心應對困難」。

比如,能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基站的公司世界上只有一家,那就是華為。

對於人口和住宅密度普遍較低的西方國家來說,要享受高速網絡帶來的便利,華為幾乎是唯一「經濟」的選擇。

愈挫愈奮、不放過任何市場機會是華為的另一個特質。

作為一家憑通信設備起家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風起雲湧、智能化浪潮方興未艾的當下,華為提早「嗅」到了新商機,並迅速開展前瞻布局。

目前,華為已與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了20多個5G商用合同,1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領跑整個行業。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200家均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夥伴。

在華為2018年的業績中,消費市場尤其是智能終端業務格外亮眼,消費者業務收入規模同比增長近50%,全球智慧型手機發貨量突破2億台,在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地位更加穩固,並形成了衝擊更高位置的潛力;PC業務和IoT智能家居生態也取得了可喜突破,不僅建立了業界領先的方舟實驗室,IoT戰略也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依託華為在通信行業的技術積累,越來越多新的業務領域正不斷成長為公司堅實的發展支柱。

不經艱難困苦,何來玉汝於成。

可以說,華為的境遇很大程度上就是當下大環境中中國製造的縮影。

在重重擠壓下,中國企業要更加努力,發揚創新精神、重視人才的力量、加快國際化布局,不斷夯實發展根基,走向高質量發展。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華為最近三年年中報告看華為的發展

從華為三年的年中報告看華為的發展華為有2011年開始發年中報告,對比華為2015-2017年中報告來看華為的發展,就是非常的意思事情。從標題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沒有什麼變化,均是用一句...

HUAWEI(華為)公司到底有多強大!

浮想科技動態華為,世界五百強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民營企業。由任正非著手創建。發展至今規模宏大,小編帶大家看看華為的規模 華為於1987年正式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