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1987年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8年2月8日,中國民生銀行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月,「2018年GSMA移動產業傑出貢獻獎」;2月27日,華為與Fraunhofer IIS簽署了一項MPEG-4音頻專利組合的全球許可協議。

2018年3月,華為攜手北京聯通成功部署了MS-OTN(多業務光傳送)網絡,為其政企客戶提供高品質專線解決方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註冊成立。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

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5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行全球第315位,與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2015年8月,華為宣布一項全新的手機回收計劃,在國內手機圈史無前例地把以舊換新的範圍輻射到包括蘋果、三星、小米、聯想、魅族等各大友商在內的1500個型號的手機。

此前魅族也宣布mCycle環保項目,該項目於8月18日在魅族官網上線。



2012年華為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華為員工人數逐年增長,到2011年已超過15萬人,海外員工比例也在上升。

為了對員工進行保障,華為同年投入達58.1億。

2012年華為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實踐與績效:華為員工人數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態勢,截至2012年底該公司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總員工人數的45.36%,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

與2011年相比,2012年華為中國員工的人數占總員工人數的百分比降低了7.72%至72.09%,海外員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從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

同時,2012年華為海外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比例達22%,全部管理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達29%。

報告還顯示,華為2012年全球員工保障投入達人民幣58.1億元。

據悉,這筆支出主要用於為華為全球員工購買各國家和地區法律規定的各類保險,為員工提供人身意外傷害險、重大疾病險、壽險、醫療險及商務旅行險等商業保險福利,並設置了特殊情況下的公司醫療救助計劃。

此外,為了應對員工在全球多個國家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華為建立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相關流程及常設組織,在突發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流程,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對員工的危害。

華為就曾包機救助安哥拉代表處一位重病員工。


高管名單 董事會 華為2010年年報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名單、簡歷和照片。

年報顯示,2010年底,全體持股員工投票選舉產生51名持股員工代表和9名候補持股員工代表,並由持股員工代表選舉產生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

新一屆董事會成員為孫亞芳、郭平、徐直軍、胡厚昆、任正非、徐文偉、李傑、丁耘、孟晚舟、陳黎芳、萬飈、張平安、余承東。

監事會 梁華、彭智平、任樹錄、田峰、鄧飈。

CFO 孟晚舟——總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這家公司的財政大權。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 1997年 1997年推出無線GSM解決方案,於1998年把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

與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聯合研發實驗室。

1996年 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絡SDH設備。

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絡解決方案。

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1995年 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

成立智慧財產權部。

成立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2年 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0年 開始自主研發麵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

1989 年 自主開發PBX。

1994 推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

1987年 創立於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第二階段 2006年 以8.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與摩托羅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發UMTS技術。

在06年香港ITU展上,華為推出了基於All IP網絡的FMC解決方案。

華為移動軟交換用戶數突破一億。

作為全球移動軟交換市場的領導者,華為移動軟交換出貨量居全球第一。

沃達豐選擇華為承建其西班牙WCDMA/HSDPA無線接入網絡。

摩托羅拉和華為UMTS聯合研發中心在滬成立。

該合作旨在為全球客戶提供功能更強大、全面的UMTS產品解決方案和高速分組接入方案(HSPA)。

eMobile選擇華為為其部署日本第一個基於IP的HSDPA無線接入網絡。

華為與3COM完成針對H3C的競購。

美國移動運營商Leap選擇華為建設3G網絡,該CDMA 3G網絡覆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達荷州、內華達州等重要地區。

2005年 海外合同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合同銷售額。

與沃達豐簽署《全球框架協議》,正式成為沃達豐優選通信設備供應商。



與英國Marconi公司簽署了互助商品代銷協議。

根據該協議及初期達成的諒解備忘錄,兩家公司互相銷售對方的部分產品。

Marconi僅以Marconi的品牌向電信運營商轉銷華為的電信級數據通信產品,而華為在其無線網絡項目中轉銷Marconi的微波設備,包括下一代微波設備以及相關的網絡服務。

贏得了為泰國CAT建設全國性CDMA2000的3G網絡,價值1.87億美元。

為海嘯受災國提供了500萬美元現金和設備的捐贈。

成為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的DSL合作商,提供支持高速數據、語音(包括IP語音業務)、視頻廣播和商業服務的DSL接入設備。

成為英國電信(簡稱BT)首選的21CN網絡供應商,為BT21CN網絡提供多業務網絡接入(MSAN)部件和傳輸設備。

獲得了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手機的許可。

截至2005年6月,華為共有10所聯合研發實驗室。

從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FhG) 成為華為在流程變革、員工股權計劃、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顧問。

與這些主要的跨國諮詢公司的合作,使華為可以隨時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

2004年 與西門子成立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開發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

華為贏得中國電信的國家骨幹網優化合同。

此項目的目標是優化中國電信在廣東省的163個骨幹網絡。

根據合同,華為的高端路由器NE5000獲得了TSR採購合同100%的市場份額,成功地進入了國家骨幹網的兩個超級節點。

同時,華為的Gbit交換路由器NE80贏得了該項目75%的市場份額。

華為與中國電信簽署合同,建造1,200多萬個ADSL線路,進一步鞏固了華為作為中國電信最大戰略夥伴的地位。

獲得由Frost&Sullivan頒發的「亞太區2004年度最有前途企業」和「亞太區2004年度寬頻設備供應商」兩個獎項。

Frost&Sullivan是一家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提供有關新興高科技和產業市場的信息和情報。

獲得從29家銀行共同提供為期三年的3億6千萬美元的貸款,用於實施公司的全球發展規劃。

華為贏得為荷蘭運營商Telfort 提供UMTS網絡設備的合同,此合同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的合同,首次實現在歐洲的重大突破。

2003年 與3Com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企業數據網絡解決方案的研究。

Cisco Systems指控華為侵犯部分 Cisco技術專利;但是,Cisco最終撤回了訴狀,雙方解決了所有的專利糾紛,並承認華為沒有侵權行為。

在世界各地部署了1億個C&C08埠,創造了行業記錄。

與3Com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企業數據網絡設備。

通過了DNV(DET NORSKE VERITAS)的ISO 14001認證。

在12月為阿聯電信公司 (Etisalat)提供了一項覆蓋全國範圍的UMTS服務,強化了Etisalat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同時幫助其成為中東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個引進第三代網絡的運營商。

2002年 海外市場銷售額達5.52億美元。

儘管2001年到2002年間,全球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下降了50%,華為的國際銷售額還是增長了68%,從2001年的3.28億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億美元。

華為通過了UL的TL9000質量管理系統認證。

為中國移動部署世界上第一個移動模式WLAN。

2001年 以7.5億美元的價格把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賣給愛默生。

在美國設立四個研發中心。

加入國際電信聯盟(ITU)。

10 Gbps SDH系統開始在德國的柏林進行商用。

根據RHK的統計,華為的光纖系列產品穩居亞太地區市場份額的第1名。

把華為的一個分公司Avansys以7億5千萬美元出售給merson。

成為國際電信聯盟的成員。

2000年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

合同銷售額超過26.5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

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設立研發中心。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

該研發中心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獲得CMM4級認證、CMM5級認證。

成為中國移動全國CAMEL Phase II智能網的主要供應商,該網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智能網絡。

成立班加羅爾研發中心,並於2001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在2003年通過CMM5級認證。

1998年 產品數字微蜂窩伺服器控制交換機獲得了專利。

成立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6月通過了CMM4級認證。

第三階段 2017年 2017年8月29日,華為發文宣布內部架構調整,稱為支撐業務發展,Cloud BU將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公司一級組織。

[3] 2017年9月2日,在柏林IFA展上,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最新的麒麟970晶片。

[4] 2016年 2016年5月26日,華為在國內正式發布MateBook,如外界傳聞的一樣,MateBook在國內的售價果然比國外要低一些,售價4988元起,附贈鍵盤Cover。

[5] 2013年 華為在「2013炫動ICT中國行」巡展也暨華為視訊20周年之際推出了新一代視頻會議產品,包括TE30視訊終端和具備1080P60全適配能力的96系列MCU,華為力推視訊平民化,讓視頻告別寬頻特供。

2013年6月18日在倫敦發布,華為AscendP6以6.18mm的機身厚度成為全球最薄手機,機身正面是一塊4.7英寸720P incell LCD螢幕,螢幕解析度為1280x720像素,顯示畫面清晰細膩。

處理器方面,該機搭載了Android4.2(Emotion UI 1.6)四核處理器,主頻達到了1.5GHz。

另外,該機還擁有800萬像素BSI背照式主攝像頭和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拍攝效果非常可觀。


2012年 當時最薄智慧型手機華為Ascend P1 S發布,厚度6.7mm。


華為在CES 2012展會發布了全球最薄的智慧型手機華為Ascend P1 S。

2012年3月18日,華為發布電子商城進入電商渠道,快遞公司已切換到順豐。

2012年2月26日,於巴塞羅2012年那WMC2012展會上發布了第一款搭載自研的四核心移動中央處理器K3V2的手機「Ascend D quad」,該處理器由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研發,也是封裝最小的四核處理器。

同時,華為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機移動中央處理器的手機廠商,該舉對於打破高通,德州儀器TI以及nvidia對手機CPU的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3月27日,華為投標澳大利亞國家寬頻項目,遭到拒絕。

2012年7月30日華為在北京正式發布Emotion UI系統,實現了華為可分享自主獨特的應用的目的。

這是華為整合自身產品,探索研發獨立作業系統的一次勇敢嘗試,這也為華為在未來推出真正屬於自身獨立的作業系統提供了經驗。

2011年 華為與賽門鐵克公司宣布雙方已就華為收購華賽49%的股權達成協議 在雲計算大會暨合作夥伴大會上成立IT產品線,預計雲計算投入一萬人 華為入選首批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推出華為honor榮耀手機。

華為獲2011中國金融業客服中心優秀服務商大獎 推出華為 Vision遠見手機。

2010年 華為超越了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

全球部署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絡,其中28個已商用發布或發布LTE/EPC業務。

在英國成立安全認證中心。

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節能自願協議。

加入聯合國世界寬頻委員會。

獲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0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7月8日,美國知名雜誌《財富》公布了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華為首次入圍。

繼聯想集團之後,華為成為闖入世界500強的第二家中國民營科技企業,也是500強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9月華為C8500作為中國電信首批推出的天翼千元3G智慧型手機,在百日內的零售銷量突破100萬台,創下了「百日過百萬」的佳績。

作為中國電信重要的合作夥伴,華為公司一直致力於與中國電信共同打造用戶體驗好、品質高、性價比高的系列化終端產品。

特別是在2010年中國電信打造全系列智慧型手機的背景下,極大地推動了華為智慧型手機的跨越式增長。

截至2010年底,華為製造的天翼終端產品發貨已超過2000萬部,已經成為推動CDMA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據賽諾2010年報告顯示,憑藉與中國電信的深度合作,華為終端在EVDO市場整體份額已達到23.1%,繼續保持市場第一。

而基於對智能機研發的大量實踐、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華為C8500憑藉其新穎的15聯屏設計及深度融合人人網、開心網等SNS功能,使得華為C8500迅速在消費者中走紅,率先成就了百日破百萬的銷售奇蹟。


​2009年 華為產品 無線接入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二。

率先發布從路由器到傳輸系統的端到端100G解決方案。

獲得IEEE標準組織2009年度傑出公司貢獻獎。

獲英國《金融時報》頒發的「業務新銳獎」,併入選美國Fast Company雜誌評選的最具創新力公司前五強。

主要產品都實現資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個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站點。

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首次在北美大規模商用UMTS/HSPA網絡,為加拿大運營商Telus和Bell建設下一代無線網絡。

移動寬頻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占全球10%以上。

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0%;實際銷售收入2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5%。

1月16日,北歐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宣布簽署兩項4G LTE商用網絡合同,中國華為和瑞典愛立信會在歐洲建設LTE移動寬頻,這也是全世界首個商用的LTE網絡。

獲得的LTE商用合同數居全球首位。

汶川地震發生後,華為公司及員工向災區捐款現金2630萬元和價值5800萬元的應急通信設備。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44位。

2008年 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根據Informa的諮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

2007年 與賽門鐵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存儲和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

與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提供海纜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

在2007年底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夥伴。

被沃達豐授予「2007傑出表現獎」,是唯一獲此獎項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

2016年 2016年3月,華為與中國銀行簽訂了Huawei Pay合作協議,華為正式試水移動支付。

2016年3月10日,華為深圳寶安機場產品體驗區正式開業,這是華為在國內機場中設立的第一家產品體驗店,同時也算是第一家在機場設立體驗店的國產手機廠商。

華為手機對線下市場的野心正在不斷加大,從今年開始,華為也在不斷加大品牌體驗店、核心零售專區、專櫃的建設。

目前,華為已在全國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了近300多家體驗店(縣級除外),超過10000多個專區專櫃。

與此同時,華為在2015年第四季度啟動的「千縣計劃」將持續深入縣市級市場,截至目前已完成近200個縣市,並計劃將於2017年全部完成。

[8] 2016年6月14日下午,在華為第四屆歐洲創新日上,華為公司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歐洲是華為的戰略重地,華為的數學、晶片研究中心坐落在法國,2015年華為在歐洲投入創新研發超過3億美元。

2016年9月13日,連雲港市公安局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發揮各自優勢,在警務雲大數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相關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應用推廣和交流培訓等活動。

雙方決定將共同推動戰略合作,加強優勢互補,實現強強聯合,拓展在大數據、雲計算、統一通信等新技術應用,提升連雲港市公安工作效能,促進相關技術與研究成果在全市各級公安機關推廣應用。

2017年10月20日,ofo小黃車亮相華為Mate10新品發布會。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Huawei Pay將支持ofo NFC智能鎖,可實現手機貼近解鎖。

2017年12月,華為會向外界宣布,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 10將在2018年1月登陸美國市場


為適應信息行業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化,華為做出面向客戶的戰略調整,華為的創新從電信運營商網絡向企業業務、消費者領域延伸,協同發展「雲- 管- 端」業務,積極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豐富多彩的智能終端以及新一代業務平台和應用,給世界帶來高效、綠色、創新的信息化應用和體驗。

華為繼續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創新,與合作夥伴開放合作,致力於為電信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ICT 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運營網絡 華為向電信運營商提供統一平台、統一體驗、具有良好彈性的Single解決方案,支撐電信網絡無阻塞地傳送和交換數據信息流,幫助運營商簡化網絡及其平滑演進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業務和簡單運營,降低網絡CAPEX和OPEX。

同時,華為專業服務解決方案與運營商深度戰略協同,應對無縫演進、用戶感知、運營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領域的挑戰, 助力客戶商業卓越。

企業業務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主營業務 華為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

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對網絡、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種各樣的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作業系統廠家、晶片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2、固定接入;3、核心網;4、傳送網;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8、OSS;9、安全存儲;10、華為終端。



華為實施全球化經營的戰略。

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市場已成為華為銷售的主要來源。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拓展,華為已經初步成長為一個全球化公司。

在海外設立了22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可以更加貼近客戶,傾聽客戶需求並快速響應。

華為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7個研究所,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

採用國際化的全球同步研發體系,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來進行產品研究開發,使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

華為還在全球設立了36個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員工的本地化。

全球範圍內的本地化經營,不僅加深了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也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華為2011年5月9日晚間宣布,與英國最大移動運營商EverythingEverywhere(簡稱EE)簽署合同,全面升級EE在英國的GSM 2G網絡。

這是華為在英國獲得的首個大規模無線網絡合同;該合同為期四年。

華為英國分公司CEO(首席執行長)張建崗表示:「該合同的簽署,代表著華為在歐洲一流無線服務提供商領域的大突破。

」 EE是德國電信和法國電信在英國成立的合資公司,在英國擁有2800萬用戶。

華為於2001年進入英國,2003年把辦事處遷至英國英格蘭漢普郡東北部的小鎮貝辛斯托克,擁有約500名員工,其中75%招聘自當地。

上個月,華為曾表示,未來3年內,公司計劃把英國員工數量增加一倍。

2005年,華為曾獲得英國電信集團的訂單,為其提供綜合接入網及傳輸設備。

2005年3月,華為曾接近達成另一筆大合同——在2012年7月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建成一個覆蓋倫敦地鐵的手機網絡。

不過,英國已放棄該計劃,熟悉相關計劃的人士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放棄建網的原因主要是工期太短以及工程難度太大。

2013年四月,華為被選中參加紐西蘭電信的4G/LTE網絡建設,該網絡於同年10月上線。

2013年6月18日全球最薄智慧型手機華為P6發布。

2013華為第三次入圍世界500強,排第315名。

研究開發 華為持續提升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的能力,長期堅持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研發投入,並堅持把研發投入的10%用於預研,對新技術、新領域進行持續不斷的研究和跟蹤。

華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術和新應用領域,都已經成功推出了解決方案。

華為主動應對未來網絡融合和業務轉型的趨勢,從業務與應用層、核心層、承載層、接入層到終端,提供全網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全面構築面向未來網絡融合的獨特優勢。

華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達拉斯及矽谷、印度班加羅爾、俄羅斯莫斯科,以及中國的深圳、上海、成都、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通過跨文化團隊合作,實施全球異步研發戰略。

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軟體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過CMM5級國際認證,表明華為的軟體過程管理與質量控制已達到業界先進水平。


華為進行產品與解決方案的研究開發人員有62,000多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4%),並在德國、瑞典、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等地設立了23個研究所 。

華為還與領先運營商成立34 個聯合創新中心,把領先技術轉化為客戶的競爭優勢和商業成功。

華為融入和支持主流國際標準並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2011 年底,華為加入全球130 個行業標準組織,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等。

華為共向這些標準組織提交提案累計超過28,000 件,並擔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權威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在任180 多個職位。

2011 年,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 大LTE 頂級獎項,標誌著華為在LTE 技術研發、商用實踐、標準專利、產業鏈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續投入和巨大貢獻獲得業界的一致認可。

2011 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23,696 百萬元,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00,000百 萬元。

2017年4月12日,華為2017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目前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100億元,未來每年將保持200億美金的投入。


華為持之以恆對標準和專利進行投入,為行業積極做出貢獻。

截至2009年12月底,華為加入123個標準組織,如ITU、3GPP、3GPP2、ETSI、IETF、OMA和IEEE等,並在這些標準組織中擔任148個職位。

華為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截至2011年,華為向標準組織共提交文稿18,000多篇。

87000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42,543件。

華為持之以恆對標準和專利進行投入,掌握未來技術的制高點。

在3GPP 基礎專利中,華為占7%,居全球第五。

2008年2月21日,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報導,華為200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達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較前一年上升9位。

前三名的企業分別是松下、飛利浦和西門子。

2011 年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36,344 件,國際PCT 10,650 件,外國專利10,978 件。

共獲得專利授權23,522 件,其中90% 以上為發明型專利。

在雲計算相關技術上擁有中國專利685 件、歐洲專利226 件、美國專利107件,並積極參與到雲計算的標準工作中,擔任了DMTF 的十四個董事成員之一,主導成立了IETF 雲計算/ 數據中心領域的ARDM 工作組並擔任主席職位,廣泛參與雲計算標準相關組織。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報導,2008年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利合作條約)的國際專利申請數中國公司首次占據榜首:華為2010年共遞交了1737件申請,從上一年的第四位躍升為全球遞交申請最多的公司。

華為入選世界紀錄協會2009年世界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華為還創造和打破了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

2010年華為首次殺入《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在IT企業中列第29 位(全球第397位),華為也是財富500強IT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

2011年1月華為反擊摩托羅拉——被華爾街日報稱為中國企業第一次智慧財產權作為武器來反擊西方企業。

2011年4月28日華為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中興通訊提起法律訴訟,指控其侵犯了華為的專利權和商標權。

起訴內容包括中興侵犯了華為有關數據卡和LTE技術的一系列專利,並且未經華為許可,在數據卡產品上非法使用了華為的註冊商標。

2012年7月10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2011財年315.43億美元營收列351名。

這是華為連續第三次入選財富500強。

2013年獲得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



自主品牌、高科技出口 華為的海外戰略是成功的。

這不僅僅是因為華為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20億美元,占了總銷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華為的所有出口產品均為高科技產品,均為華為的自主品牌。

也就是說,華為的海外戰略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華為模式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看法。

2005年4月28日,英國電信宣布其21世紀網絡供應商名單,華為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與國際跨國公司入圍「八家企業短名單」。

英國電信對於供應商的選擇在業內以苛刻著稱,尤其對於此次被稱為業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網絡解決方案。

因為,英國電信未來5年會為此投資100億英鎊,所以「八家企業短名單」的產生就耗時兩年。

模式基礎 技術上的殺手鐧 品牌出口的重要基礎之一是技術,特別是高科技行業,沒有核心技術,品牌會空殼化,沒有生命力。

所以,華為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自主的技術路線。

自主技術路線背後是巨大的風險。

道理十分簡單:投入高科技研發,有可能血本無歸。

但是華為選擇了挑戰風險。

以華為的特定用途集成晶片(A-SIC)研發為例,早在1999年,華為就意識到開發WCDMA,ASIC技術是一種必然趨勢。

當時業界尚無任何成熟的ASIC,某西方公司已經公開宣布他們於2002年推出ASIC。

於是當時很多聲音認為自己開發風險太大,不如今後直接購買該西方公司的技術。

但華為認為,要提高WCDMA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不能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因此必須啟動自己的ASIC項目。

事實證明,華為走對了,在華為ASIC技術突破後,這家西方公司卻一再宣布延遲推出晶片,最後徹底放棄了該晶片的開發。

華為要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的思路可以說是與生俱來。

1988年,華為成立伊始。

當時的中國電信設備市場幾乎完全被跨國公司瓜分,初生的華為只能在跨國公司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一開始的華為只是代理香港一家企業的模擬交換機,根本沒有自己的產品、技術,更談不上品牌。

但志存高遠的華為義無返顧地把代理所獲的微薄利潤,點點滴滴都放到小型交換機的自主研發上,利用壓強原理,局部突破,逐漸取得技術的領先,繼而帶來利潤;新的利潤再次投入到升級換代和其他通信技術的研發中,周而復始,心無旁騖,為今後華為的品牌戰略奠定了堅強的技術基礎。

模式撬點 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革命成功的一條關鍵經驗是農村包圍城市。

同樣,華為的海外戰略也借鑑了這條經驗。

華為認真研究了「國際形勢」:太窮的沒有支付能力,賺不到錢。

太有錢的看上的是歐美大公司,不會選擇你的產品。

只有手頭緊,但未來經濟發展有潛力的國家才是最合適的目標。

這一戰略思路很清晰,但真走起來也非易事。

華為的可貴之處在於堅持,在於能夠承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折磨。

從1995起,經歷了6年的漫長拼搏,一直到2001年華為在國際市場才真正有了成效。

這一年,華為的產品已經進入非洲、亞洲等十幾個國家,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

華為的品牌也開始在這些第三世界國家逐步叫響。

撬開核心市場的堅冰 沒有人永遠甘心看別人吃肉自己啃骨頭,雄心勃勃的華為更是如此。

其實,從1998年開始,華為就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

進入歐美也是先從邊緣做起。

1998年就奔赴莫斯科開拓市場的李傑:「剛到莫斯科,就馬不停蹄把俄羅斯的每一個地區都跑了一遍,競爭對手滑雪、和家人團聚的時間都用來攻取陣地。

但是,1998年一無所獲。

1999年還是一無所獲。

但堅持了下來,並告訴大家,華為還在。

」鍥而不捨的堅持讓華為最終有了收穫。

雖然第一單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部門簽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合同。

2002年底,華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幹線的訂單。

到2003年,華為在獨立國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立國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東歐、南歐相繼打開市場後,華為開始挺進西歐、北美,並把歐洲地區部的中心設在巴黎。

從非洲轉戰歐洲的鄧濤已經升任公司副總裁,他告訴記者,剛開始的確艱難。

當初,華為歐洲地區部只有兩個人,連運營商的門都進不去。

因為歐洲人認為中國只能生產廉價的鞋子,對中國人能生產高科技產品聞所未聞。

比如前些年華為參加坎城電信展,法國電視台的報導題目竟然是:「中國居然也有3G技術?」充滿了懷疑和不屑。

後來,華為動了腦筋,推華為品牌,先讓客戶了解中國。

於是他們印製了反映中國建設成就和美麗風光的精美畫冊送給客戶,又通過各種渠道,把客戶請到國內,安排的參觀線路是北京—上海—深圳,向客戶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巨大變化,展示華為的規模和實力。

這樣逐步改變了客戶對中國和華為的認識。

當時法國第一個吃螃蟹的電信公司採用華為設備後,法國一些媒體覺得不可思議,要求到華為採訪。

結果一位法國記者到華為採訪後,連北京都沒去就馬上回國,趕寫了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告誡歐洲的電信製造企業:你們會受到這家中國企業的嚴峻挑戰。

後來鄧濤總結出來一條重要經驗:與外國跨國公司比,中國企業絕不僅僅有劣勢,同樣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比如,歐洲企業普遍反應較慢,用戶提出一個修改建議,他們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進。

而華為,只要用戶有需求,總是加班加點,快速反應。

一個要一年才改進,一個只要一個月就能改進,優勢自然體現出來了。

而且中國人特別勤奮,這在國外已經出了名,效率當然也會高了。

自信,對一個人成功很重要,對一個公司也同樣重要。

如今,華為海外銷售就已達到220億美元,產品已經進入包括德國、法國、英國、葡萄牙、荷蘭、美國、加拿大等歐美14個已開發國家。

而且,華為還在全球建立了8個地區部、55個代表處及技術服務中心,銷售及服務網絡遍及全球。

2011年1月29日消息,據最新出版的華為內刊《華為人》介紹,2010年華為未經審計的全年銷售收入達280億美元,合1850億人民幣,較上年增長28%。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218億美元,增長19%,約合1491億元人民幣。



企業文化

概述

華為不僅在企業經營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而且形成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

因為華為人深知,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在企業物質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靠文化資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戰勝困難,獲得發展。

價值觀 在以前的媒體宣傳中,外界總認為華為的企業文化就是總裁任正非的眾多管理思想,例如「毛澤東思想」、「狼性文化」、「軍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企業管理文化,集中體現在「華為基本法」中。

實際上,在全球化運營的發展時期,華為真正的企業文化在於其核心價值觀,華為2012年總結「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

而其主流文化的形成,也有許多長期相傳的支流文化,挺有趣,也容易記憶,所以容易相傳。

具體如下所述: 一、成就客戶: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二、艱苦奮鬥:華為沒有任何稀缺的資源可依賴,唯有艱苦奮鬥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賴。

堅持奮鬥者為本,使奮鬥者獲得合理的回報。

三、自批判:只有堅持自批判,才能傾聽、揚棄和持續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與他人合作,實現客戶、公司、團隊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四、開放進取: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堅持開放與創新。

五、至誠守信:誠信是華為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華為堅持以誠信贏得客戶。

六、團隊合作: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

願景使命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一、願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二、使命: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三、戰略:以客戶為中心。

* 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 質量好、服務好、運作成本低,優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 持續管理變革,實現高效的流程化運作,確保端到端的優質交付; * 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社會責任 華為面向全球提供創新的通信解決方案,幫助不同地區的人們更便於接入信息社會,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職責(CR),長期致力於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008年,華為在全球開展了系列企業責任主題活動。

2008年華為企業責任報告系統地介紹了這些活動,包括在消除數字鴻溝、綠色環保、回饋社會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在商業道德規範、員工、供應鏈等領域的情況。

同IBM、Hay Group、PwC和FhG等世界一流管理諮詢公司合作,在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深刻變革,引進業界最佳實踐,建立了基於IT的管理體系。



公司業績

華為公布2013業績:營收2390億元 同比增8.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2014年3月31日,華為發布了經審計的2013年度財報。

報告顯示,2013年公司各項業務持續有效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3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凈利潤210億元。

具體各業務線情況分別是:2013年運營商網絡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同比增長率為32.4%和17.8%,分別報收152億元和570億元人民幣。

從區域維度看,65%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中國市場實現銷售收入840億元,同比增長14.2%。

華為發布2014年上半年業績 營收同比增19% 2014年7月21日,華為發布2014年上半年經營業績。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13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營業利潤率18.3%。

華為上半年智慧型手機發貨3400萬部 同比增幅62% 2014年7月29日,華為公司公布其上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6個月內向全球發貨3400多萬部,同比增幅達到62%。

華為宣稱,其目標是與占統治地位的三星和蘋果爭奪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

華為終端提前完成上半年目標 2015年7月20日,華為發布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

數據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7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營業利潤率18%。

其中,消費者業務方面,以Mate7、P8為代表的華為中高端手機和榮耀手機雙雙取得長足進步。

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在發布的2015上半年致辭中表示,華為消費者BG 5月底已提前完成公司制定的上半年經營目標,並對員工進行及時激勵。

2015年12月31日,華為消費者BG銷售收入超過200億美元。

2016年4月1日,華為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企業全年營收達到395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達到369億元人民幣。

2016年4月15日,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2016年Q1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1%,發貨量同比增長44%。

2016年Q1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發貨量同比增長62%。

2016年7月,華為發布2016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

2016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368億美元),同比增長40%,高於2015年上半年的30%增速。

2017年3月31日,華為發布了2016年全年業績,年報數據顯示,華為2016年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實現全球收入5216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

2017年5月2日,華為消費者業務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量3455萬台,同比增長21.6%。

與此同時,華為在第一季度中高端智慧型手機(2000元以上)發貨量占比提升至37%,較2016年同期增長11個百分點。

2017年7月27日,華為對外發布2017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1%。

按業務劃分,公司消費者業務BG上半年收入1054億元,同比增36.2%,智慧型手機發貨量7301萬台,同比增20.6%。

2017年12月29日,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表示,華為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5%。

其中消費者業務,華為(含榮耀)智慧型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持續保持領先。

2017年,據一家國外科技媒體引述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稱,華為成為唯一一家份額獲得增長的電信設備商,其份額從2016年的25%增加到28%,取代愛立信成為第一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華為最近三年年中報告看華為的發展

從華為三年的年中報告看華為的發展華為有2011年開始發年中報告,對比華為2015-2017年中報告來看華為的發展,就是非常的意思事情。從標題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沒有什麼變化,均是用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