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組建Cloud BU 強勢殺入萬億雲服務市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慧型手機業務在toC消費級市場站穩了全球前三以後,華為正嘗試將公有雲打造為面向toB企業級市場的新引擎。

「雲服務將成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

面向未來,華為將堅定不移地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於4月11日在第十四屆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表示,華為的目標是做智能社會的使能者、推動者,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戰略是做多聯接、撐大管道、使能行業數字化,雲服務則是華為戰略核心的核心,將成為企業級業務的統一平台。

公有雲已是巨頭林立的市場,在國外有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IBM等,在國內也有BAT、三大電信運營商等。

但華為Cloud BU總裁兼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明確表示,「華為過去參與過的行業,哪一個競爭不激烈?」言外之意是,華為公有雲已經做好了上陣一搏的準備。

華為2011年將自身業務版圖劃分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BG。

過去幾年,消費者業務一直「跑」得最快。

但2016年,企業業務47.3%的同比增長超越消費者業務的43.6%,成為跑得最快的那駕「馬車」。

隨著華為公有雲的旗號被高高舉起,目前營收規模最小的企業級業務很可能將與消費者業務齊頭並進,與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一起,成為拉動華為繼續快速前進的真正的「三駕馬車」。

堅持「兩條腿走路」

華為企業業務BG獨立運營以來,主要提供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服務。

特別是在2015年提出「產品與服務雙驅動」以來,華為舉起公有雲旗號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業內尤其是現有的雲計算巨頭,更加關注的是華為將以何種路徑切入公有雲市場。

對此,徐直軍明確表示,「華為公有雲的策略是,首先要有自己的公有雲平台,其次是和全球電信運營商合作公有雲,攜手電信運營商和商業合作夥伴打造生態,實現行業雲化,這就是華為的Cloud Family戰略,是華為區別於其他公司的公有雲發展之路。

眾所周知,華為早已是超越愛立信、諾基亞等老對手,成為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老大」。

因此,相對於亞馬遜、微軟、谷歌、IBM、BAT等公有雲巨頭來說,華為發力公有雲,最大的優勢就是遍及全世界的電信運營商資源。

而且,在舉起公有雲的旗號之前,華為在中國已經與中國電信合作推出天翼雲,在歐洲也已經與德國電信、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等大型運營商開展公有雲合作。

未來,堅持自營和合作共建「兩條腿走路」的華為公有雲,必將把運營商資源運用到極致。

對於自營公有雲業務,華為表態將堅持開放原則,做大華為公有雲生態。

鄭葉來認為,華為公有雲服務將在三個方面具備優勢:第一就是堅持開放架構,藉助OpenStacK開放雲架構,讓企業用戶不被某一個服務商綁定;第二就是憑藉二十多年服務企業的經驗,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穩定的雲服務;第三則是華為全球擁有12000家合作夥伴,可以一起參與華為公有雲開放的商業生態系統,最終達到多方共贏的目標。

徐直軍於3月9日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華為將進入公有雲市場,將成立Cloud BU。

據了解,3月9日晚間,鄭葉來收到任命為華為Cloud BU總裁。

鄭葉來同時還是華為IT產品線總裁。

在華為架構中,存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BG,以及多個產品線或者BU(業務單元)。

鄭葉來表示,當前主要任務是讓華為Cloud BU儘快順暢地「跑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相關媒體梳理報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過去74天時間裡拜訪了全國6個省委書記,最終簽約的絕大多數都是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相關項目。

由此看來,在成立Cloud BU的同時,華為在市場上早已行動起來了。

另外,據鄭葉來透露,為了推動公有雲業務的快速發展,華為已經決定增加相關部門2000人的人力資源投入。

成為增長引擎

華為為何此時發力雲服務?首先因為雲計算市場是一個規模龐大,但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市場。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IT採購中,雲計算所占的比重尚小,在美國市場大約是12%,在中國市場還只有5%左右。

但相關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雲計算市場增長迅猛,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大約為1750億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已經達到2030億美元,而2019年有望達到3120億美元。

按照徐直軍和鄭葉來的解釋,就是說華為要在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內涵的數字化、智能化社會不掉隊,必須進入雲計算市場。

其次,從華為自身的收入結構來看,在2016年5216億元人民幣的總營收中,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分別占到55.7%、34.5%、7.8%。

華為要想實現「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必須做強做大企業業務。

同時,從增速來看,消費者業務在2014年、2015年分別實現32.6%、72.9%的同比增長,是華為營收增長的引擎;而隨著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在2015年突破1億部、2016年達到1.39億部,消費者業務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的難度加大了,而企業業務於2016年在增速上超越了消費者業務,選擇規模龐大、增迅猛的雲計算作為突破口,很容易繼續推動toB企業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業內人士認為,華為Cloud BU的成立,在外部可以說是順應了雲計算市場爆發的大趨勢,在內部則可以更好地打通、整合相關資源,打造統一的雲服務平台和窗口,在萬億級別的雲計算市場贏得自己的話語權。

進入公有雲市場可能引發的擔憂在於,華為本來是設備提供商,全球很多雲計算廠商都是華為設備的採購者,現在,華為自己赤膊上陣殺入公有雲市場,變成了其他雲計算巨頭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否會影響到華為相關設備在市場上的表現?對此,鄭葉來似乎並不擔心,他認為,一方面華為相關設備在市場上有不錯的客戶基礎,相關廠商不會放棄採購;另一方面,雲服務市場規模足夠大,而且處於起步階段,不是少數廠商包打天下的市場。

另外,鄭葉來表示,華為服務企業市場20多年的經驗證明,toB市場和toC市場差異很大,在toB市場上,尤其需要業務的連續性、系統的可靠性、數據的安全性,以及確保如何聯接企業的現在與未來。

因此,華為過去的經驗、能力和團隊,對於開展公有雲服務是非常有價值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CEO徐直軍談ICT轉型:運營商需要徹底改革

每經記者 孟慶建「對運營商,政府不滿意。」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2016年分析師大會上描述了運營商行業正面臨巨大挑戰。近三十年,通信運營商澎湃的建設浪潮,成就了華為、中興這樣的大型通信設備供應商...

加速「雲轉型」 華為強勢突入公有雲市場

容納著阿里、騰訊和亞馬遜等巨頭,本已競爭激烈的公有雲市場正在迎來新的「重磅遊戲者」:華為。在4月11日至12日於深圳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宣布,這家通信巨頭將「走一條不...

華為企業BG加速跑向100億美元目標

企業業務正在成為華為全速向前奔跑的新引擎。華為企業BG目標是在「兩年之後(2018年年底)營收達到100億美元。」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9月1日在「2016年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表示, ...

華為的雲生態規則讓誰安了心

華為做雲計算,沒人有會質疑其技術能力,但有人擔心它的商業模式,此前華為發布公有雲戰略時,被人誤解有搶運營商飯碗的嫌疑。儘管華為做了深度的解釋,後來又將華為公有雲改叫華為企業雲,但是還是無法平撫...

華為要做公有雲,戰略已經浮出水面

作者:IT戰略家- 楠渢在剛過去的2017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新成立的公有雲事業部Cloud BU正式亮相,華為公有雲的定位與戰略也浮出水面。華為將自己定為全球公共雲服務提供商,並提出將與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