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鄭葉來:未來ICT發展將以IT為核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於8月2日在北京隆重舉辦以「精簡IT,敏捷商道」為主題的IT解決方案巡展,會場展出了華為高端存儲HVS、高端8路伺服器RH5885、融合一體機FusionCube,吸引了200多位來自政府、電力、交通、金融、廣電、媒資、企業、醫療、教育等行業的信息化領導、專家以及合作夥伴參與交流並現場體驗華為IT解決方案。

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

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在大會中講到,「從IT產品線來看,華為未來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計算相關產品,包括伺服器,雲計算和一體機。

第二是存儲相關產品。

第三是數據中心相關產品。

而華為第一步是要做到在全球50億美金的收入,並不斷向上發展,這也是華為公司對自身的定位。

未來ICT將以IT為核心

鄭葉來表示,華為未來的戰略重點一定是在IT方面,因為華為提出ICT,而CT方面華為已經做的足夠成功,未來能否成功的核心肯定在於IT方面。

能否達到這一目標,首先是華為能否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是決定一款產品能走多遠,能活多久的最根本因素;第二是能否給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與支持,華為要用產品的競爭力和對客戶良好的服務和支持來贏取未來。

鄭葉來講到,華為從2011年起整個公司的業務按照客戶群分為三塊,每一塊的服務客戶都不一樣,第一塊是運營商業務,主要面對全球運營商展開服務;第二塊是企業業務,即為運營商以外的企業業務;第三塊是消費者;華為這三塊業務都是獨立運作的,分別服務不同的客戶。

企業業務堅持走「被集成」路線

鄭葉來表示,華為最早傳統的業務是做直銷的運營商業務,轉向企業業務以後,在企業業務中堅持走被集成路線,即跟合作夥伴一起贏得客戶,而不是華為更多自己去面對客戶。

另外,華為相信企業業務的成功是生態鏈的成功,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來努力,所以我們現在很多政策,包括渠道政策,投資夥伴的激勵政策,面向ISV的政策都在調整和不停的優化。

目的是讓合作夥伴同華為一起迎來商業上的成功。

雲計算在華為的發展

華為虛擬化產品總監張建華講到,在雲計算方面,從市場的表現來看,華為現在是服務於全球超過250多個客戶的雲計算供應商。

從技術上看,華為在第三方的評測機構,包括中國電信、國電等等一系列的合作過程中,客戶給華為的評價都是處於業界領先水平的。

從華為自身的定義,首先華為會堅定不移的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穩健、健康的生態鏈。

另外,華為對整個產品的兼容性非常關注,除了傳統的硬體兼容性,像伺服器存儲、網絡等兼容性方面,華為建有亞洲最大的兼容性實驗室,華為整個IT產品線都在使用。

同時為了打造健康穩定的生態鏈,華為加入了國際上最有影響和價值的一些標準組織,同時廣泛支持標準組織的規範,以及全面兼容支持OpenStack,而從技術上華為堅定不移的走自主智慧財產權路線,並且堅定的和合作夥伴建立一個共同的生態鏈,這是華為在雲計算方面的大致方向。

SDN將對數據中心帶來深遠影響

鄭葉來認為,SDN核心是在對未來數據中心的影響,所以未來華為數據中心的理念一定是基於SDN,SDN本身是一個理念,所以華為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一定是基於SDN的理念,而且也必將對數據中心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計算、存儲及網絡融合的意義

鄭葉來表示,華為將計算、存儲及網絡融合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更大的價值,而不只是為了融合而融合。

目前一體機的形態是作為一個市場,所謂融合,比如計算和存儲融合,或者網絡和計算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解決某一類的問題而存在,而融合要強,首先單機要強。

首先華為的網絡融合是分層的,而不是把整個網絡裝到一個盒子中,比如數據中心交換機還是會有。

華為把接入交換和伺服器放在一起,跟整個網絡形成更好的聯動,所以整體價值增加了。

現在乙太網在不斷加速,從目前情況來說,今年底機架伺服器應該會有50%的市場切入到直接上行,刀片伺服器國外發展比較快,國內的切入時間點應該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

第二是華為現在對網絡方面來說,包括E9000、FusionCube融合一體機在內的網絡部分,跟華為整個的網絡發展是同步的,包括一體機裡面的網絡設計都是華為網絡產品線來負責設計與實施的,在這套系統里同時對10G、40G、100G網絡進行兼容,目前已經推出了40G的產品。

【想看更多網際網路新聞和深度報導請關注速途網官方微信。

(微信號:速途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