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的輝煌源自蔣經國當年的一個決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來自點子生活,如轉載不當,請及時聯繫後台處理,謝謝。
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像是晶圓代工雙雄台積電, 聯電, IC封測雙雄日月光, 矽品, 提出一代拳王理論的聯發科, 淪落為貧民的前股王威盛, 以及風雨飄搖的DRAM產業. 然而, 許多人都知道這些名揚海外的大企業, 卻不知道這些名揚海外的大企業, 當年是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站穩腳步的.
而台灣的半導體的發展,要從蔣經國執政時代說起. 當年, 經濟部長孫運璿在蔣故總統的指示下, 與國內電子專家潘文淵, 方賢齊, 費驊等人共同商討, 摯畫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藍圖.
由潘文淵召集的美洲技術顧問團(TAC), 希望能派遣一批學員到海外學習, 並商量技術移轉事宜. 他們分別評估通用儀器(GeneralInstrument, GI), 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s), 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 休斯公司(Hughes) 所開出的條件後, 最後決定與RCA合作.
這批到海外受訓的學員, 後來有許多人成為獨當一面的傑出經理人, 像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 當時, TAC看好剛開始發展的CMOS技術,具有省電, 雜訊干擾小的優勢, 決定讓這批海外學員專攻CMOS技術, 現在回顧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演進, 台灣可說是押對了寶.
在海外學員啟程後不久, 工研院就開始籌建台灣首座晶圓示範工廠, 以7.5 um製程, 每周可量產三百片三吋晶圓. 赴RCA學習的技術人員歸國後, 在孫運璿特別到場主持下, 正式開始運作.
示範工廠的運作成果相當不錯, 最早RCA的訓練合約保證六個月內良率提高至17 %, 但示範工廠營運滿六個月後, 良率已經高達70 % 以上, 甚至比RCA本身的良率還要更高, RCA甚至向經濟部提案要買下示範工廠, 所幸後來遭到否決, 讓半導體產業根留台灣.
1979年初, 示範工廠營運滿一年, 由於成本控制得宜, 凈利率高達20%, 技術團隊開始產生衍生新公司的想法. 然而, 當時半導體製造主流是四吋晶圓廠, 先進國家甚至已經有五吋, 六吋晶圓廠, 光憑一座三吋晶圓廠是沒有競爭力的, 加上民間對半導體產業所知甚少, 投資意願不高, 最後在政府主導下, 由華新麗華投資5 % , 聲寶10 %, 東元10 %, 華泰電子5 %, 剩下的股份由政府機關認購.
聯電的創建可說是一波三折, 花了一年半建廠, 試產後, 接連而來的是1982年的經濟不景氣, 後來又發生火災, 使得聯電遭遇嚴重虧損. 後來, 曹興誠與宣明智在美國看到家用電話的商機, 加價25 % 包下封測廠菱生的產能, 在家用電話IC商機大爆發時狠撈了一筆, 出貨量從1982年的400萬顆, 成長到1983年的2,400萬顆, 打了漂亮的一仗.
最可貴的, 還是建立員工分紅入股的制度, 這套制度後來廣受科技業者效法, 成為台灣科技業爭取一流人才的手段, 也創造了許多"科技新貴". 然而, 在稀釋股東權益的疑慮下, 政府在2008年修改會計準則, 認定員工分紅必須納入營業費用, 將這套制度送入歷史.
曹興誠也是率先提出"晶圓代工"營運模式的人, 後來這個理念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實現, 在政府的協助下, 成立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公司.
初期, 台積電從飛利浦手中取得資金及技術, 後來又通過英特爾(Intel) 的認證, 等於拿到一張品質證書, 有助於後來切入其他國際大廠的供應鏈.
張忠謀最了不起的成就, 是將技術落後於國際大廠的台積電, 提升到擁有全球最先進位程技術的廠商, 並提出"虛擬晶圓廠"的概念, 提供完整的資訊平台, 讓客戶能隨時掌握晶圓製造進度, 成功爭取到整合元件廠商(IDM) 的訂單. "虛擬晶圓廠"的概念, 配合完整的矽智財解決方案, 讓台積電不只是純粹的代工廠商, 而是一家結合製造及服務的科技公司.
台灣DRAM的故事
1986年,台灣的PC產業產值幾乎是每年倍增, PC的蓬勃發展使得全球DRAM大缺貨, PC廠商要不是拿不到貨,就是必須忍受飛漲的價格.然而,進入DRAM產業的門檻相當高,而且DRAM是大量製造的標準化產品,因此生產成本是影響競爭力的絕對關鍵.
DRAM廠商的經營模式,就是不斷提升製程,讓每塊晶片所能切割出的顆粒數變多,同時提升產量並降低單位生產成本,接著在市場上祭出價格戰,擠壓技術弱勢廠商的生存空間,最後領先者將能持續擴大優勢,將競爭者排除市場.
1989年, 韓國三星(Samsung) 的DRAM業務開始賺錢, 此時的台灣才剛起步, 宏碁宣布成立德碁, 工研院也提出"次微米計劃", 間接促成日後以力晶, 茂德, 華亞科, 南科為主的DRAM產業.
然而, 後來除了世界先進曾經自行開發出新世代製程外, 其他廠商的技術都需要仰賴國外大廠的授權, 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 使得台灣DRAM產業在景氣低迷時面臨更嚴峻的困境.
後來, 世界先進在0.18 um遇到瓶頸, 張忠謀決定讓蔡力行前往帶領世界先進轉型晶圓代工. 多年之後, 力晶, 茂德也在金融海嘯中滅頂, 關於近年台灣DRAM產業逐漸衰敗,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IC設計業的發展
工研院第一批到RCA受訓的王國肇, 林衡, 是電信總局派去受訓的研究員, 到了結訓的時候, 交通部自然來跟工研院要人, 而當時工研院讓他們自行決定去留.
林衡依約回到交通部, 而王國肇興起了創業的想法, 因為IC設計業不像是晶圓製造業需要龐大的團隊, 也不用很高的資本額, 是可以單打獨鬥的. 因此, 王國肇請華泰, 聯電創辦人杜俊元出資, 成立遠東第一家獨立IC設計公司── 太欣半導體.
從這段故事來看, 雖然工研院沒有正式衍生出IC設計公司, 但當時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政策, 就是一座晶圓廠養活十家IC設計公司, 所以工研院也相當支持當初外派RCA受訓的成員帶領子弟兵出來創業, 間接催生台灣IC設計業.
1986年, IBM決定將PC專利授權給台灣業者生產, 開啟台灣PC及周邊硬體輝煌的時代, 因此早期IC設計業也以PC用為主, 像是DRAM, SRAM, DriverIC…
這段時期, 較具代表性的是矽統, 威盛. 矽統從英特爾請來劉曉明擔任總經理, 專注在高附加價值的PC用IC, 成為當時台灣第一大IC設計業者. 然而, 1998年, 英特爾將Pentium II晶片組授權給威盛, 從此威盛取代矽統, 成為台灣第一大IC設計業者及PC晶片組供應商.
然而, 原本的戰友卻因為對記憶體模組的觀點不同, 而反目成仇, 威盛因此得不到英特爾Pentium III晶片組的授權. 到了1996年, 兩家公司首度走上法院, 展開侵權官司大戰,最終以和解落幕, 由英特爾授權威盛製造CPU及晶片組, 而威盛則需支付授權金. 不過, 這場官司也讓威盛從風光股王, 淪落為雞蛋水餃.
1995年, 聯電開始轉型晶圓代工, 將旗下IC設計部門分拆出去, 成立聯陽, 聯傑, 聯發, 聯詠, 聯笙五家IC設計公司.
聯發科從CD-ROM晶片組起家, 後來轉進手機晶片, 在中國山寨機風潮下獲得豐碩的成果, 董事長蔡明介也因此被稱為「山寨機教父」, 目前已經是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
在蔡明介的理念中, 最早切入市場並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率先開發出高性能, 低價格的產品, 對照聯發科進軍手機晶片市場的故事, 聯發科確實未必是最早進入市場的公司, 但都能推出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日月光的崛起
日月光半導體是台灣少數與工研院沒有淵源的半導體公司, 創辦人張虔生以房地產起家, 建立日月光在封測產業的地位.
張虔生注意到封裝材料的改變, 將提高封測產業的資本門檻, 促使半導體公司提高委外封裝比重的趨勢. 隨著IBM授權台灣製造PC, 台灣IC產業獲得豐潤的雨水, 日月光也藉機坐大. 而1990年代後期, 晶圓製造逐漸從八吋廠升級至十二吋廠, 也就是台積電向IDM客戶提出「虛擬晶圓廠」, 「把我們的廠當成你們的場」的年代, IDM業者開始停止投資封測產能, 讓日月光得以爭取到IDM客戶的委外代工訂單, 逐漸發展成全球最大封測代工廠.
亞洲矽谷── 竹科
美國加州北部的聖克拉拉山谷(Santa Clara Valley), 聚集了幾十家科技公司, 包括英特爾, 惠普(HP), 超微(AMD), 蘋果(Apple), 而被稱為"矽谷". 1976年, 台灣政府以矽谷為範本, 開始規劃新竹科學園區, 成功複製出科技產業聚落, 被譽為"亞洲矽谷".
為什麼當初要選在新竹呢? 這是因為故總統蔣經國決定仿照矽谷與史丹佛(Stanford), 柏克萊(Berkeley) 等名校進行產, 學合作的模式, 讓科學園區與工研院,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比鄰而居, 這種模式發展得相當成功, 工研院,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確實培育出許多科技業的人才.
產業聚落就像是一座超市, 客戶可以在這裡一次購足所需, 而產業聚落內的廠商也互相競爭, 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 在專業化分工的時代, 產業聚落也使得上, 下游廠商之間能迅速傳遞資訊及貨品, 提高合作的緊密程度, 並降低運輸成本. 員工之間, 互相挖角, 跳槽是習以為常, 因此私人關係也是錯綜複雜, 商場上的敵人, 很可能是私底下的摯交.
先前提過, 1986~1987年是台灣半導體業向上提升的關鍵, IBM授權台灣製造PC, 讓台灣半導體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萌芽, 成長. 因此, 在1987年, 竹科在一年之間成立三家晶圓廠, 首先是工研院支持的」台積電百億計畫」, 另外還有華隆集團轉投資的華隆微電子, 華新麗華集團投資的華邦電.
到了1980年代末期, 許多海外華人開始歸國成立新公司, 像是美商應材在竹科看到台灣半導體業的發展潛力後, 決定成立台灣應材. 1989年底, 吳敏求率領四十幾位海外歸國人才, 成立旺宏電子.
這些成果, 都要歸功於聯電創立的股票分紅制度, 提供高科技人才回台發展的誘因, 奠定台灣半導體業起飛的重要基礎. 然而, 近年台灣半導體業似乎碰到了瓶頸,
編後語:本文轉自2012年的一篇博文,旨在給大家傳遞一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半導體的崛起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的格局。
希望大家能夠對文章包容。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icbank」微信公眾號。
謝謝合作!
【關於投稿】:歡迎半導體精英投稿,一經錄用將署名刊登,紅包重謝!來稿郵件請在標題標明「投稿」,並在稿件中註明姓名、電話、單位和職務。
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MooreRen001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摩爾精英
台灣IC產值連續四年創新高,但好日子快到頭了?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CTIMES和經濟日報,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近年來行動裝置推陳出新,帶動高階製程技術之需求大增,致2013年起台灣的集成電路業產值連年創下歷史新高,2013、2...
「強人時代」落幕 台灣半導體還能再造一個台積電嗎?
李娜對於台灣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張忠謀是一個有分量的名字,在他執掌台積電的三十年間,這家企業從一家默默無聞、不被看好的公司,成長為全球頂尖的晶圓代工巨擘。2017財年,台積電實現營收330億...
聯電、格芯先後退出先進位程競賽,半導體供應鏈將大洗牌!
繼聯電在2017年進行高階主管大改組,並宣布未來經營策略將著重在成熟製程之後,格芯(GLOBALFOUNDRIES)也在新執行長Tom Caulfield就任半年多後,於日前宣布無限期暫緩7奈米...
內地迎晶圓代工機遇 中芯(00981)、華虹(01347)蓄勢待發
本文來自於「EBoversea光大海外研究」微信公眾號,作者為天姿、柳燕、秦波,原標題為《晶圓深度報告:晶圓代工為大陸機會,發展曲折但前途光明》。摘要半導體產業發源於美國,歷史上曾先後經歷過從美...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解密中國半導體崛起之路:36條晶圓產線發力 消費電子助攻
大陸晶片自給率在25%左右,隨著國家政策推動人才、資金加速向半導體產業集中,中國國內晶圓生產線自2016年進入了發展高潮期。目前,中國在建的22座晶圓廠中,有17條產線將於2017年年末至201...
人才和經驗全部「made in Taiwan」 紫光打造國家級半導體艦隊
據台灣媒體報導,大陸打造上中下游一條鞭的半導體航空母艦的輪廓看似越來越清晰,但其實格局越拉越大,劇情超展開,且紫光集團在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更是提供滿滿大平台,吸引台灣半導體現役、退役、半...
半導體崛起:大陸製造 擋不住的趨勢
大陸半導體快速崛起,上半年新產值已超過台灣,聯電、力晶及台積電等相繼在大陸設12寸廠,即著眼大陸製造商機,這是一股擋不住的大潮流。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政策,已朝2020年自製率達50%、2025年達...
台積電12寸廠登陸 鎖定16nm
傳落腳南京 投資逾千億元 最快2018年量產 目標直取高通、聯發科等大廠訂單業界傳出,台積電大陸12寸廠將落腳南京,並以最強悍且具競爭力的16奈米製程切入,最快2018年量產,總投資額逾千億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茁壯,全球半導體業舵手張忠謀將功成身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手創造了晶圓代工的產業模式,然而當年卻是一樁未成的交易,孕育出對全球科技業影響深遠的創新之舉。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的總裁時,一個創業家希望募資5000萬美元欲...
被台積電甩開的聯電(UMC)能否絕地反擊?
成立於1980年的聯電(UMC),早於台積電(TSMC)創建,曾經領導了台灣地區半導體業的發展。聯電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1985年)。該公司也曾以策略創新見長,首創了員工分紅入股制...
張忠謀: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20年內持續看揚
台灣網9月5日訊 據台灣《時報信息》報導,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今在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IC60大師論壇,以《半導體業的重要創新看半導體公司的盛衰》為題,指出晶圓...
台專家:全球先進位程大進擊,大陸猛挖人砸錢有用?
集微網消息(文/樂川)近日台灣東森電視台一檔王牌欄目《老謝看世界》中,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邀請了兩位台灣高科技領域的專家來探討IC60大師論壇上,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現任董事長劉德音的演講...
華為海思笑了 台積電大陸建12寸晶圓廠獲准
台灣經濟部昨(13)日預告對半導體12寸晶圓登陸投資限制鬆綁,增加「新設」辦法,並准予「獨資」。目前台灣產業面臨紅色供應鏈威脅,半導體業又有待庫存去化,政府以政策力挺產業,期望為疲弱的景氣注入強...
2016年半導體市場觀察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201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產值達21,616億元台幣,微幅成長0.9%。2016年成長率將回穩,預估整體產值會達到22,135億元台幣,較2015年成長...
竹科8日徵才 32廠釋1589職缺
新竹科技業聯合現場徵才活動將於8日在竹科活動中心舉行,將有32家廠商參加,共釋出1589個職缺。參加徵才活動的32家廠商,有半導體晶圓代工、封測、磊晶及IC設計廠,還有面板、發光二極體(LED)...
盤點|晶圓代工企業及未來發展
近日,晶片問題引起全國關注,晶圓作為晶片製造中的重要角色,需求和企業也呈現變動。英特爾的「急剎車」,矽晶圓的需求大爆發,從長期和短期來看,晶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