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解碼」揭秘上海新陽連漲邏輯,誰最可能接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藍字中富聚焦關注

安卓手機設為置頂、蘋果手機設為星標

又是一年感恩節

感恩一直關注著聚焦君的你們

你們強有力的支撐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愛心發射Biu Biu Biu~)

近日,晶片概念股上海新陽連拉漲停板,而矽晶圓缺貨產品漲價竟是支撐其股價上漲又一硬邏輯。

矽晶圓缺貨潮因何而起?我國矽晶圓發展情況如何?除了上海新陽之外,還有哪些公司將因此受益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01

晶片上游矽晶圓嚴重缺貨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的迅猛發展,其共同的技術基礎——晶片的原材料矽晶圓遭遇嚴重缺貨潮!

據了解,目前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環球晶圓到2020年的產能已經很滿,長約也已經談到2021年-2025年。

與此同時,矽晶圓出廠價也水漲船高,不少企業在不斷對產品進行提價的同時,還要求客戶提高預付款項。

晶圓廠合景集團已明確表示,公司旗下8英吋矽晶圓訂單無法滿足客戶需求,估計明年仍有兩位數漲幅。

信越化學同樣稱,12英吋價格未來仍會持續走高,看好明年營運走勢。

那麼,為什麼矽晶圓如此緊俏呢?

從原因看,除了晶片產業蓬勃發展導致對矽晶圓的需求增大之外,全球矽晶圓高度集中、產能不足是導致市場缺貨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矽片是由矽晶圓切片而成,要經過晶體定向→外圓滾磨→加工主、副參考面→切片→倒角→熱處理→研磨→化學腐蝕→拋光→清洗→檢測→包裝等多道工序。

根據矽純度的不同要求,矽片還可分為太陽能等級99.9999%,6個「9」純度,以及半導體等級11個「9」的純度。

由此不難看出,製造晶片用的矽片可謂是製造技術門檻極高的高精尖產品

目前,全球只有大約10家企業能夠製造12吋半導體用矽片,包括日本信越(Shin-Etsu)、日本勝高(Sumco)、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德國世創(Siltronic)、韓國LGSiltron、法國Soitec、台灣合晶(WaferWorks)、芬蘭Okmetic、台灣嘉晶(Episil)。

而日本信越(Shin-Etsu)、日本勝高(Sumco)、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等前5家企業合計占有94%的市場份額。

其中,日本信越(Shin-Etsu)和日本勝高(Sumco)的合計市占率超過50%,兩家企業生產的大尺吋矽片(8吋和12吋)更是占到全球的70%以上,形成絕對壟斷和極高的技術壁壘


(▲圖:全球矽片廠商市占率對比)

加之矽晶圓生產線前期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短期內,新增產能有限,全球缺貨局面仍難有改觀。

環球晶圓已宣布擴增12英吋晶圓產線,規劃月產能15萬片/月。

不過,從目前各大晶圓廠產能規劃情況看,預計2020年之後矽晶圓供需緊張局面才逐步會有所緩解。


02

國產大矽片迎歷史性機遇


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

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大基金相繼入股多家晶片設計、製造、封測企業,我國晶片產業發展得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晶片用矽片國產化、大尺吋是未來發展的潮流和必然。

目前我國晶片產業高端產能嚴重不足,晶片自給率僅14%,核心晶片領域對國外依賴程度高,在毛衣戰背景下,國家一直在推動核心晶片國產化。

然而,目前晶片上游矽晶圓製造被日本等大廠所壟斷,如果產業鏈上游不能實現自主可控,那麼,還談什麼晶片國產化呢?晶片自主可控目標的實現只能淪為口號?

另外,矽片作為生產集成電路的主要原材料,矽片尺寸越大則每片矽片上可以製造的晶片數量就越多,從而製造成本就越低。

矽片尺寸的擴大已成為晶片行業技術進步主要路線。


(▲圖:全球不同尺寸矽片市場現狀及預測)

然而現實情況是,儘管目前全球12吋矽片的出貨量占比超過60%,並成為目前主流的矽片尺寸,但我國坐擁第一大下游市場,製造晶片所需的12吋矽片卻要依靠進口,8吋矽片也難以自給。


在這樣的現實壓力面前,受益於政策和資本的雙重驅動,我國矽晶圓自2016年迎來快速發展期,上海、北京、武漢、合肥、成都、南京等地紛紛新建或擴建晶圓廠。

目前我國新建的12英吋生產線達26條之多,占全球計劃建設的12英吋生產線的42%,預計全部建成後產能將達到111.4萬片/月。

不過,即使我國的晶圓廠全部建好,也難以滿足矽片國產化的需求,短期內信越、勝高的霸主地位仍難以撼動。

站在更長遠角度看,我國矽片發展距國產化、大尺吋的目標仍有很長路要走,未來行業還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03

3大稀缺標的前程似錦


近年來,中國廠商開始自主發展矽晶圓製造業,這固然是好事,不過,矽晶圓認證期通常至少需要1年,要獲得主流大廠認證的難度相當高,必須藉由中國當地的晶圓代工廠商協助扶植,例如中芯、台積電等具有先進位程的廠商。

目前,全球知名的晶圓代工廠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中芯國際、三星、英特爾等。

其中,台積電作為全球首個晶圓代工企業,一直穩居晶圓代工領域龍頭地位。

截至2017年底,公司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獨占半壁江山。


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多輪投資,在中芯國際的股東結構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占比達15.06%。

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200mm晶圓廠;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位程晶圓廠;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江陰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塊加工合資廠;在義大利有一座控股的200mm晶圓廠。

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市公司中,有一家公司既是中芯國際的合作方,又和其具有股權關係

嗯,這家公司就是兆易創新

2017年12月,兆易創新以境外全資子公司芯技佳易為主體參與認購中芯國際發行配售股份,共投入5.325億港幣,摺合6852萬美元。

成功配售後,兆易創新將持股中芯國際1.02%的股份。

兆易創新稱,參與認購中芯國際股份,是基於對中芯國際未來發展前景的認可。

此舉進一步加強了雙方長期的合作關係,促進雙方開展多層次戰略合作。

另外,上海新陽作為國內的半導體材料龍頭企業,參股的上海新昇300mm矽片項目是近年來全球唯一新增產能,該項目建成後將月產15萬片300mm大矽片,今年底有望達到月產10萬片,未來會擴大產能至月產60萬片。

目前公司正片已通過上海華力微電子認證,並正式實現銷售。

上海華力微電子的採購量為2000片/月,其他客戶如中芯國際、武漢新芯等已簽署採購意向性協議,銷售前景明朗。

該項目的順利投產彌補了我國半導體產業鏈上缺失的一環。

此外,中環股份在內蒙、天津、江蘇(無錫)也部署了8-12吋矽片生產線,其中內蒙的8英吋直拉單晶生產項目已實現量產;天津的12英吋直拉單晶生產項目已實現樣品試製;無錫的8、12英吋大直徑拋光片產業化項目預計2022年產能分別可達75萬片/月、60萬片/月。

♥本期完♥ @中富聚焦(zfjujiao)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缺貨?晶圓國產化替代任重道遠

上星期,根據台灣《經濟日報》報導稱,IC設計公司得到消息,晶圓代工廠發布預告指出,今年下半年來臨,8寸晶圓廠沒有剩餘產能分配給其他客戶,生產線全線滿載排到年底,可能將延續至明年第二季度,晶圓供應...

矽晶圓持續缺貨 2018年報價再上漲兩成!

由於半導體矽晶圓持續缺貨,近期各大矽晶圓巨頭紛紛上調產品價格,環球晶圓董事長表示包括6、8、12英寸矽晶圓價格都將較2017年上漲,且漲幅高於去年第四季度......由於半導體矽晶圓持續缺貨,全...

2017年晶圓大幅漲價 指紋晶片陷入產能爭奪戰

近日,關於晶片廠搶奪晶圓代工產能,指紋晶片或將缺貨的消息不絕於耳,特別是選擇8寸晶圓代工的晶片廠商,在觸控、指紋以及攝像頭等多個IC需求戰隊中,甚有危機四伏的態勢。據資料顯示,早在今年三季度,在...

全球16大矽晶圓生產廠商排名!

近年來全球矽晶圓供給不足,導致8英寸、12英寸矽晶圓訂單能見度分別已達2019上半年和年底。目前國內多個矽晶圓項目已經開始,期望能夠打破進口依賴,並且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市場需求。什麼是晶圓?

國產廠商hold不住 CPU也要大漲價

今年內存市場上,可謂風起雲湧,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電腦上的內存條已經成為了年度最佳理財產品。不過看著內存行業一片紅火,一些CPU廠商表示不能忍,也在計劃著大漲一波,狠賺一筆。不過這對我們普通人而言...

張汝京復出主導大矽片項目 預計後年量產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興彩)張汝京再次復出主導的上海新陽大矽片項目備受業界關注。據悉,該項目去年6月已完成了公司註冊(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並落戶臨港,目前處於辦理土地手續階段。該項目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