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B計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倪雨晴(來自21Tech團隊)

編輯:劉雪瑩

5月17日,一封華為海思總裁的信件激起了千層浪。

文章字句飽含深情:「多年前,還是雲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這些「備胎」,就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為應對挑戰早早定下的策略。

更讓人驚訝的是,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還在文中表示:「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面對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這也是華為的應對措施之一。

因為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華為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等產品。

華為核心供應鏈是否會受到衝擊?

對此,華為發表聲明:「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

同時,華為將儘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採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同時,多位半導體產業鏈人士告訴21財聞匯記者,華為已經在核心部件上有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庫存。

去年以來,華為就有所準備,提前做好庫存來應對今年的挑戰,備胎策略也能為華為抵禦部分風險。

海思到底有多強?

提起海思,或許不少人感到陌生,它是隱藏在華為背後的半導體子公司,承載著華為晶片的研發和銷售。

海思於2004年正式成立,主攻消費電子晶片,從半導體產業的類型來看,海思屬於fabless的晶片設計公司,目前也是國內該領域的老大。

根據公開信息,華為研發主要載體為華為2012實驗室,實驗室目前共有2萬多名員工。

2012下設中央研究院、中央軟體院、中央硬體院、海思半導體等二級部門。

雖然在名義上是二級部門,但是地位很高。

當年一同奮起研發晶片的同伴中,如今只有華為堅持下來並做大規模,海思和5G一樣,已經成為華為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告訴21財聞匯記者:「海思地位超然,實際上就是一級部門,2012基本管不了他。

何庭波現在不僅是海思的總裁,也是2012的總裁,同時她也是華為董事會成員之一,比有些一級部門老大的地位還高。

而海思確實支撐得起它在華為內部的地位。

· 首先從產品來看,海思共有六大類晶片組解決方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產品應該是手機處理器麒麟晶片,製程已經到7nm。

如今華為一年過億的手機銷量,也讓手機晶片成為海思銷量最大的品類。

· 在無線通信方面,5G基帶晶片巴龍5000也已經推出,這也是華為可以和高通一較高下的技術領域;

· 數據中心領域,有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鯤鵬系列,今年已經推出7nm的產品;

· AI方面,去年華為就發布了昇騰310和910,今年有更多搭載他們的設備落地;

· 視頻應用上,海思有機頂盒晶片和電視晶片、安防晶片等;

· 物聯網方面,海思還推出了PLC / G.hn / Connectivity / NB-IoT產品。

這些晶片華為主要自給自足,也有外銷的部分。

比如安防晶片、電視晶片,其中安防晶片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占比排名第一。

在2018年,國內電視廠商高管就告訴21財聞匯記者:「華為海思晶片已占國內彩電SOC晶片市場的三成份額,銷量達到千萬級別,而且份額還呈上升趨勢。

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向21財聞匯記者介紹:「從技術角度看,5G基帶晶片上海思屬於第一梯隊,並且,有可能今年麒麟晶片將和基帶晶片整合到一個處理器當中。

同時華為力推的ARM架構伺服器領先於高通,高通也推出過伺服器晶片,但是沒有動靜。

伴隨著產品在各個領域的突破,海思整體營收的增長也很迅速。

根據ICinsghts發布的2019年Q1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報告,海思Q1營收達到了17.55億美元,同比上漲41%,增速遠高於其他半導體公司,排名上升至第14位。

對比去年,海思Q1營收為12.5億美元,才剛進入前25名。

如何理解「備胎」? 華為壓力幾何?

儘管海思強勢崛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核心的環節都已經掌握在手。

半導體產業本就是全球產業鏈,比如海思專注於設計、台積電專攻晶片生產、英特爾則是設計生產一體化,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此前,華為公布了92家核心供應商,據記者統計,來自中國的華為核心供應商共有37家(包括香港和台灣地區),其次,美國供應商共有33家,日本11家,德國4家。

儘管華為有不少核心技術上已經國產化,但是一些美國供應商仍不可替代。

多位半導體產業鏈人士向記者表示,最關鍵的就是射頻晶片,尤其是用於基站的射頻晶片。

招商電子分析師方競向21財聞匯記者分析稱:「華為為了應對供應鏈風險,未雨綢繆做了很多準備。

儲備了近一年的晶片庫存,同時也積極導入國產供應商做備份。

沒必要過於悲觀,但我們也要看到自身供應鏈上的不足。

「在基站端,中頻的Transceiver晶片目前只有TI,ADI可以供應。

國內有廠商在跟進,但目前相對空白,自給率幾乎為0

在手機端射頻晶片,方競表示,國內有多家射頻PA公司,如中科漢天下,慧智微,唯捷創新,國民飛驤等;射頻開關則有卓勝微等國產公司。

不過高端產品仍待突破,旗艦機型中仍需採用Skyworks、Qorvo等公司產品。

在處理器和存儲晶片方面,方競認為目前不用過於擔心,華為高端機型都已採用自研晶片,僅有部分低端機型採用高通的4系列處理器。

而存儲晶片有三星、海力士等日韓廠商,且國內長存長鑫也在快速跟進,所以暫不受影響。

「國內數字晶片的設計能力較強。

但是模擬晶片更加依賴研發人員的經驗,所以差距較大。

其中最核心、最缺的就是射頻晶片,射頻晶片是模擬晶片皇冠上的明珠。

從目前市場份額來看,射頻晶片主要被歐美廠商把控。

比如射頻晶片中的BAW濾波器市場,主要被Avago和Qorvo掌握,幾乎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終端功率放大器市場主要由Skyworks、Qorvo、Murata占領市場。

如圖是華為Mate 20的射頻板,其中黃色、綠色、淺藍色和深藍色框內均為Skyworks 公司的射頻晶片模塊。

可見高端機型對美國射頻晶片仍有較大依賴度。


據了解,華為也有在研發射頻晶片,這或許是海思尚未公布的備胎之一。

此外,被卡住脖子的還有晶片設計系統EDA工具、底層作業系統等等。

這些領域,華為正在發力,並且陸續有研發的消息放出。

去年以來,底層的達文西架構、AI晶片的推出、持續推出ARM架構伺服器晶片,都是在拓展華為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

此外,華為也在培養國內的供應鏈,培養更多元的供應商體系。

同時方競表示,除了晶片之外,設計工具EDA軟體也主要採用美資廠商Synopsis,Cadence等。

一旦授權過期,晶片設計都會遇到困難。

「國內產業鏈要完善、獨立仍需時間打磨。

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5年之後就可能不一樣了,但是現在還是有一些壓力的。

華為晶片的四個階段

事實上,華為從20多年前就開始做晶片。

此前,華為公司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談道,華為的晶片歷程有四個階段,「最難的是在商業上決定做不做,技術上想盡辦法還是有辦法做的。

他回顧道,1991年華為就做了晶片,當時要求集成度高,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因為普通的商業晶片不能滿足業務需求,但是商用晶片或者很貴、或者就是買不到,所以需要自己做;

第三個階段是基於商業判斷,華為在2005年就開始做3G的手機晶片,當時華為還沒有手機業務,只有數據卡,但是數據卡當時有需求,也看到了趨勢,所以還是決定做了。

現在是第四階段,即人工智慧晶片,市場上沒有幾家可以買,同時華為雲、邊緣、端、管道等都需要有人工智慧晶片。

而華為很早就開始設計並採用自己的晶片,直觀的原因是可以降低華為整體產品的成本,形成產品差異化、擁有更高的集成度。

具體是通過採取自己設計晶片、再外包晶片製造企業加工,用來替代前期直接向晶片公司購買的晶片。

隨著華為產品規模的增長,自己設計晶片就更能夠降低成本。

在《華為研發》一書中,作者張利華就寫道,中國企業真正具備「比較」優勢的其實是在研發成本上。

國外和國內工程師正常的工資差距有20倍之多,薪酬差距很大。

華為公司深知此道,利用中國富有的工程師資源,去實現國外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品,越是利潤空間大、技術難度高的高科技,華為的優勢就越明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麒麟950:不核心更不獨立、自主

「Mate8用的麒麟950是華為自主研發的,牛逼!」「麒麟950是最強的國產處理器,比高通和三星的性能還強!」「國內也只有華為有自研處理器的能力,不受制於人!」隨著麒麟950和Mate8的相繼發...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

不好意思,華為不陪各位友商玩了?

目前,眾多國內手機品牌採用的處理器晶片組,除華為外,全拜倒在美國高通的石榴裙下。高通要是打個噴嚏,國內手機品牌都得哆嗦一陣兒。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美國卡死高通停售處理器晶片,一個高通就能讓中國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