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太難了!台積電9月或斷供,但華為已有準備,去年猛囤原材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 市界 曾嘉藝

編輯 | 東東

揮別華為,台積電(NYSE:TSM)做出了最終選擇。

7月16日,在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的第二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台積電將完全遵守所有規定,自5月15日起不接受華為訂單,若美國制裁不變,將於9月14日後停止供貨給華為。

今年5月15日,美國對華為制裁升級,要求使用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在向華為或海思等關聯公司供應晶片時需要在進出口時申請許可證,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龍頭台積電隨即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7月15日,是美國留出120天緩衝期的最後期限。

但美國至今仍未就最終裁決做出調整,台積電也不得不做出最終選擇。

華為作為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取消與華為的合作,對於台積電的影響還是個未知數。

根據台積電2019年財報,華為2019年為台積電貢獻了361億元的營收,在台積電的營收占比從8%提升至14%,營收貢獻僅次於蘋果,2018蘋果對台積電的營收貢獻為589億元,占台積電營收比重為23%。

劉德音指出,短期看,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公司的影響不可避免,台積電正努力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目前整體進展相對較為順利;長期看,較為樂觀。

對於華為來說,面對即將斷供的危機,華為有準備嗎?

短期來看,華為可以靠存貨撐一段日子,此前就有消息稱,華為已經追加了對台積電的訂單,庫存的晶片產品至少能維持120天。

通過華為近三年的財報可以發現,2019年末,華為在存貨中原材料這一項從2018年的354.48億元增長至585.20億元,同比增長65%,占所有存貨的比重為35%,這一數據在2017年僅為190.05億元,三年翻了三倍多。

如今看來,華為似乎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在今年3月份的華為財報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如果美國禁止晶片製造商使用美國的設備、材料和軟體來製造海思設計的產品,華為仍可以從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購買晶片。

除了台積電,有能力生產7納米晶片的晶圓代工廠只有三星,而14納米工藝則有聯華電子和國產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

另外,最近還有華為接觸聯發科、三星、高通的消息,最壞的情況之下華為可能會選擇其他廠商的晶片使用。

此前有消息稱,華為的晶片部門海思半導體從2019年底開始,就要求部分工程師在設計晶片時面向中芯國際而不是面向台積電,而華為也已逐漸在轉單給中芯國際。

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華為晶片在華代工的份額已從35.5%提高到42.6%。

從長期來看,目前台積電是唯一能為華為實現5nm處理器代工的企業,在華為給台積電的訂單中,有5nm的新一代麒麟1020晶片以及7nm、16nm、28nm的其它晶片,訂單價值高達7億美元。

當前,華為晶片生產模式為自研海思麒麟晶片,然後由台積電代工生產製造。

因此有傳言稱華為計劃轉為設計製造一體的IDM模式,就如英特爾一樣,晶片設計製造封測全部自己來。

這或許是一勞永逸的辦法,但這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條路。

隨著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在科創板上市,不難預見,「國產芯」崛起或只是時間問題。

華為接下去的道路或許會非常艱難。

對於華為來說,就像在微博上說的一樣——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