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多款5G硬核產品,終於明白任正非為何如此自信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以來,5G成為一個全球熱議的話題。

目前來看,5G在中國的落地,基本鎖定在2019年。

按照三大運營商的時間表,2019年基本實現5G預商用,2020年開始全面商用。

面對撲面而來的5G時代,中國的科技公司早已摩拳擦掌。

近期處在風口浪尖的華為,也趕在2019年世界移動大會前夕,對自己的5G產品進行了劇透。

無論是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晶片華為天罡的發布,還是5G可摺疊手機,這些產品不僅讓人眼前一亮,同時也讓人明白任正非為何對華為充滿信心了。

華為展開硬核反擊

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即將召開的時候,日前處在風口浪尖的華為對5G做了劇透。

1月24日,在5G發布會上,華為先後發布了巴龍5000、華為5G CPE Pro、華為天罡,同時還預告5G可摺疊手機將在MWC上亮相。

有人用「華為連發四彈」來描繪此次發布會。

整體來看,這四款產品涉及終端、網絡、數據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

可以說,這是在華為沉默已久之後的一次「亮劍」。

這些重磅產品的發布,也引發全球市場關注。

華爾街日報撰文稱,華為Balong 5000的發布標誌著華為加入高通和英特爾等推出5G晶片組公司的行列。

日本經濟新聞也報導稱,華為計劃將這些晶片配備到最近上市的5G智慧型手機上,以新興市場國為中心擴大市場份額。

為何全球媒體如此關注華為的此次「亮劍」?

作為一款手機核心晶片,Balong 5000是華為基於5G商用優化升級的產品。

與4G標準相比,Balong 5000可以實現10倍的通信速度。

與對手高通的晶片只能支持5G不同,Balong 5000通過一枚晶片就能支持從2G到5G的制式。

如果說Balong 5000是針對5G手機的話,那天罡晶片則是在5G基站核心晶片領域的又一成果。

據悉,該晶片在集成度、算力、頻譜帶寬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天罡晶片還支持200M頻寬頻帶,這可以將5G基站重量減少一半。

任正非為何說別人不買都不行?

5G已然成為全球運營商抓產業機遇的關鍵。

有報告指出,全球154家移動運營商正在進行5G技術測試或試驗,參與5G布局的國家已擴展至66個。

這一點,從投入上可見一斑。

有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2年,全球移動運營商將分別投入20億、40億、80億、120億美元用來部署5G技術。

可以說,5G是十年一遇的通信產業升級機遇。

面對5G的「蛋糕」,設備運營商華為自然也不能錯過。

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任正非倒是頗為自信和從容。

日前,他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全世界能做5G的廠家很少,華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廠家也不多,華為做到最先進。

能夠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華為。

正因如此,任正非才敢於公開宣稱,華為有信心在5G上獲得領先,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當然,任正非的自信,還有數據為證。

據悉,截至目前,華為擁有2570項5G專利,核心標準提案數量3045個,處於行業第一位。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也顯示,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2018年前三季度,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華為以28%的占有率遙遙領先於諾基亞和愛立信。

華為在5G領域發布的一系列硬核產品,對於錯失了2G、3G、4G話語權的中國運營商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5G做得最好」,任正非的底氣是什麼?

「華為5G做得最好」,任正非的底氣是什麼?無論是在深圳接受群訪,還是接受央視專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都在反覆重複一個觀點:「華為5G和微波是最得最好的」「歐美國家最終非買不可」。然而,任正非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