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半導體之父第四次創業,只為完美「中國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 月24 日晚,香港、美國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會批准。

中芯國際是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並且在不久前,已經能量產14nm工藝的晶片了,可以說是國內晶片行業的大哥。

但是,卻很少人知道,中芯國際是由一個叫張汝京的人創辦的。

在國內半導體行業最艱難的時候,張汝京義無反顧投身晶片產業,在半導體行業鑽研42年。

為表彰他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傑出貢獻,在「集微半導體峰會上」,倪光南院士親自給張汝京頒發了「終身貢獻獎」

一些媒體更將「中國半導體之父」的稱號送給了張汝京。

可是聽起來名氣這麼大的人,被封殺過、打壓過,經歷過三次創業出局,人生三起三落卻又能東山再起。

「大不了從頭再來」沒有人比張汝京更有底氣說這句話。

張汝京,1948年生於南京不到1歲就移居台灣,於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修完碩士與博士學位。

1977年,29歲的張汝京進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核心部門「DRAM研發製造團隊」做工程師。

有意思的是,那時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剛好也在德州儀器當副總,管著4000多人,但那時兩人等級相差幾級,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10 年後,張忠謀回到台灣創辦台積電,由於有技術經驗和管理經驗,很快就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領軍者。

而張汝京則幫德州儀器瘋狂擴張,20年時間就新增了9座廠房,成為業內公認的建廠狂魔。

1997年,當時全球晶片行業都是起步階段,晶片賺錢不多還需要長時間研發,由於營收不夠,德州儀器決定裁撤DRAM部門全部員工,張汝京因此失業了,這一年他49歲。

本來德州儀器的安排打算給張汝京提前退休,每天釣釣魚養養狗享受輕鬆生活。

就算想繼續工作,憑著這麼多年的經驗和技術,要找一份高薪工作根本不難。

但是張汝京不想就這麼無聊到退休,在獲得家人的支持下,便立下心回台灣往晶片方向創業。

可是從時間上來看,張某忠比張汝京早了10年回台灣創立台積電,地位早已堅不可破,況且台灣還有另外一個半導體大佬「聯華電子」

在兩隻打老虎面前搶肉吃,即使再有經驗,都很難說能不受損傷。

不過經過考慮後的張汝京,最後還是選擇迎難而上,創立世大半導體——台灣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從事DRAM晶片代工。

憑藉「德州儀器校友會」的支持以及張汝京「建廠」的激情,世大半導體僅用三年時間便實現了盈利。

可是當張汝京認為一切步上正軌的時候,一盤冷水把他的火給澆滅了。

原來是台積電為了在行業更加領先,想在技術上甩掉聯華電子,打算跟世大半導體合併。

根據2000年《福布斯》雜誌的報導,在世大大股東支持下,台積電用了50億美元併購世大半導體,然而這件事張汝京是完全不知道,當他知道的時候,一切都已成定局。

這件事對於為公司拼盡全力的張汝京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打擊,心灰意冷主動提出辭職,不帶走任何一樣東西...就這樣離開了世大半導體。

離開世大的張汝京突然記起父親曾經問過:「什麼時候能回祖國大陸建一座工廠?」這句話讓張汝京一直記著,國家情節不能忘。

剛好那時張汝京發現,大陸既沒有成型的專業半導體製造設備,也沒有的人才,無論是在晶片技術還是產業規模上,都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

更為致命的是,西方國家對半導體的一切技術、設備都有嚴格的輸出限制。

於是張汝京帶著400多名世大一起工作的工程師到上海,創立「中芯國際」,就這樣開啟了內地半導體代工新時代。

為了讓他們安心工作,張汝京還專門修建了中芯花園社區和中芯國際學校。

只要在中芯國際工作,普通工人都可以去讀上海大學的微電子學院。

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張汝京還找到日本東芝、富士通、歐洲微電子研究所等企業機構進行合作。

但是過程中,中芯國際可以說不斷受到來自美國的阻撓。

美國政府先是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芯國際出口設備,還讓銀行停止向中芯國際放貸。

有報導稱,當時為了突破美國的封禁,張汝京憑藉自己的人脈,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找合作投資,最後好不容易解決了設備和貸款的難題。

有了至關重要的設備和人才,加上有了之前的經驗,中芯國際在張汝京的帶領下,開始迅速成長。

僅僅3 年時間,建了6家工廠,初期集成電路線寬從0.25微米、0.18微米一直做到90nm的成績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創造了堪稱晶片製造史上的世界紀錄。

這時他已經57歲了,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的張汝京已經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

但張汝京帶走台灣數百名工程師,就註定他的這次「再創業」肯定會被盯上。

張忠謀和台積電不會放棄對他的「關注」

在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遭到了競爭對手台積電在美國的起訴,被指張汝京帶來創業的工程師,有一些是台積電過來的,被認為侵犯了台積電的權益,就商業機密等問題要求中芯國際賠償10 億美金。

雙方也是因為這件事,你來我往中打了好幾年的官司。

為了讓中芯徹底坐穩了內地代工龍頭的位置,張汝京一邊為訴訟焦頭爛額,頂住壓力一邊引進IBM的45nm先進工藝,並不斷擴大產能規模。

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內部複雜的資本卻開始分幫結派,有股東不滿張汝京「一言堂」,對其戰略表示質疑,內鬥愈演愈烈。

2009年,經「疲於訴訟」的中芯董事會決議,同意張汝京辭去中芯CEO職務,與台積電和解。

即使是和解,中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不僅向台積電支付了2億美元和解金,還向台積電授出了1.8億股份,占當年中芯發行股本約8%。

最重要的是,張汝京離開了自己的「親兒子」,對於61歲的人來說,多少都感覺有點淒涼。

離開後的張汝京坦言:這個過程對我而言,我覺得焉知非福。

中芯國際開創的不錯,現在接班也很好。

另外,我對董事會沒有任何怨恨,張忠謀永遠是我心目中敬重的師長。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汝京還對中芯國際的創業歷程進行了反思,並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企業不要輕易上市;二、學會官員的思維方式,懂得如何與政府打交道;三、技術類企業應該謹防過於關注技術和運營本身,而忽視行政部門的支持作用比如法務部門,要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四、中國企業在海外打官司的時候,一定要找非常好的、懂行的律師去做。

2009年從中芯離職後,或許受傷太深,張汝京沒有再留在半導體產業,而是成為一個「投資人」,選擇進入LED領域,並用3年時間投資了3家LED企業,涵蓋了LED上游襯底材料、晶片和下游照明應用領域。

2014年,投資回報不俗,沉寂5年的張汝京又再重回半導體行業,進行第三次創業!

在上海創辦了新昇半導體公司,主要做300毫米大矽片項目。

新昇最終量產出適用於我國的40-28nm節點300mm矽單晶生長、矽片加工、外延片製備、矽片分析檢測等矽片產業化成套量產工藝。

建設300毫米半導體矽片的生產基地,實現300毫米半導體矽片的國產化。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張汝京在新昇的結局竟會與中芯一樣,在新昇發展最迅猛的時候,他突然辭去了董事長職務。

三次創業,三次出局,很多人想不通什麼原因,也認為張汝京的創業之路到此結束。

我的觀點是到大陸來,幫我們中國做一些事情,遇到什麼困難,沒關係,克服。

遇到什麼挫折,挺過去,然後東山再起,再做。

——張汝京

最近,70 歲的張汝京又回來了,他開啟了人生第四次創業!

張汝京說:「中國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和應用方面比較成熟了,但是產業鏈前端的環節很薄弱,最容易被人家卡脖子。

2018年4月1日,張汝京聯合青島澳柯瑪成立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投資額約150億元。

計劃2019年一期投產,2022年滿產。

項目建成後可實現8英寸、12英寸晶片、光掩膜版等晶片產品的量產。

如今,芯恩的廠房和辦公樓已經拔地而起,晶片製造設備已經在改裝調試。

可以說沒有張汝京,中國半導體產業,就不會有今天的規模和高度。

早年接受採訪時,張汝京曾談到:「因為戰亂的原因,出生不到1 周歲,我便被抱上了開往台灣的船隻。

後來我回國創業, 90 多歲的母親才得以跟著一起回到大陸,在家鄉養老,也最終長眠於故土。

她當了一輩子老師,從小就給我們灌輸中國傳統文化。

小時候,母親常覺得做中國人很悲哀、可憐,因為處處被人欺負,但後來一直覺得慶幸,自己是個中國人。

我愛我的祖國,我就是要做中國大陸還沒有人做起來的事業。

我努力在做,也不會停止,直到造出最好的「中國芯」。

——張汝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

作者:小生生「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2017年10 月23日,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市值1300億美元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說。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蘋果營運...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芯酸往事

文/戴老闆 來源:飯統戴老闆(ID:worldofboss)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河北籍學生張錫綸從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焦作工學院畢業,作為一名專業為冶煉學的稀缺人才,他被上海的一家煉鋼廠錄用。抗...

創業故事,張忠謀與台積電

今年年初,中興事件讓人們關注起了一個行業——晶片產業。2017年,我們從國外進口晶片約為3770億快,總價值260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約是17561億元,要知道,這已經遠超石油進口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