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小生生

「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

」2017年10 月23日,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市值1300億美元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說。

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蘋果營運長Williams,英偉達總裁黃仁勛、高通總裁Steve等一群在半導體行業最有話語權的男人齊聚台灣,邀請他們的是半導體行業教父張忠謀。

20多年前,英偉達還是美國加州的一家創投企業,專注晶片設計的英偉達苦於無力加工製造晶片。

一度愁眉不展的黃仁勛給張忠謀寫信,希望張忠謀能幫忙加工晶圓。

不久,黃仁勛在吵鬧的辦公室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Morris Chang」。

黃仁勛當即大驚,對身邊人說:快安靜!Morris (張忠謀)給我打電話了。

從此,英偉達搭載著張忠謀的台積電晶圓代工廠,每年實現70%的利潤增長。

而台積電也因為幫助英特爾、英偉達等各晶片設計廠商代工晶圓,逐漸成為全球第一的晶圓代工巨頭。

同一時間,華為的任正非為了避免與大城市的國外廠商競爭,還在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如今的本土晶片設計巨頭海思半導體,還只是華為內部一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而日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還在新加坡、台灣等地為德州儀器建造DRAM晶片廠。

40年前,張忠謀和張汝京,同在德州儀器工作。

1977年,張忠謀已是德州儀器公司資深副總裁,掌管手下3萬多人,而當年張汝京剛剛入職德州儀器。

在滿是老外的德州儀器,張忠謀對張汝京自然得關照一下。

這兩位關係不錯的上下級一起在德州工作了近十年。

1987年,張忠謀在台灣創辦了台積電,老驥伏櫪,開始中年創業。

當時的他絕對想不到,十年後,自己昔日部下張汝京,竟然成了自己的死對頭。

台積電的崛起

台積電創辦的前十年,由於生產工藝落後,盈利情況並不好,直到1988 年出現了轉機。

1988 年,英特爾換帥,安德魯·格魯夫成為CEO,他和張忠謀私交甚好,張忠謀帶著安德魯參觀了台積電。

在台積電晶圓製造工藝落後英特爾兩代的情況下,安德魯將部分訂單交給了台積電。

90年代,正是全球半導體擴張之際,新成立的公司如英偉達等無力加工晶圓,由於巨頭英特爾的表率作用,各晶片設計廠家如英偉達等將晶圓外包給了台積電,從那時起台積電方才進入快車道。

但就在台積電準備騰飛之際,1997年張汝京辭去德州儀器的工作,在華邦電和中華開發資金的支持下創辦了「世大半導體」。

在張汝京為首的「德州儀器校友會」推動下,世大半導體得以量產,並在成立三年後盈利。

而同一時間台積電的死對頭聯電與旗下的聯誠、聯瑞等五家公司進行「五合一」合體,資本額高達八百多億的企業,對台積電構成了威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2000年,元旦剛過,張忠謀出手。

他以50億美元收購世大,將張汝京等一干對手直接買了過來。

唇亡齒寒,此後聯大也再無力與台積電競爭,台積電逐漸坐穩了全球頭把交椅。

但台積電收購世大之後,張汝京並沒有成為張忠謀的手下。

世大的股東們在敲定這起收購時並沒有告知總經理張汝京,世大對於張汝京來說,就像一手養大的孩子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被過戶給了地主。

欺人太甚!

兩個月後,張汝京籌資14.8億美元,跑到了蓋曼群島。

這次不是去度假,他在開曼成立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此後他夾著公文包,往返於京滬兩地,最終將營業地址定在上海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

同年,華為走完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開始奪取城市份額,在美國矽谷、瑞典等設計研發中心,合同銷售額超過26.5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

海思第1塊百萬門級ASIC開發成功。

海思和中芯國際,未來晶片設計和製造領域的兩大巨頭,正在為國產品牌的崛起努力著。

台積電與中芯訴訟戰背後的「隱秘條件」

本土巨頭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利。

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後四處打電話、發郵件、找熟人,相繼從台積電和聯大挖牆腳。

挖角員工將台積電商業機密透露給了中芯國際,使得中芯國際不到四年時間,從無到有,擁有了四個八英寸晶圓加工廠,及12英寸廠。

面對中芯國際對台積電業務的蠶食,海峽對岸的台積電拿出了反擊招數,開始對這些被挖角員工涉嫌泄露商業機密提出訴訟。

在美國加州聯邦法院,台積電對中芯的訴訟戰,從2002年打到了2005年。

最後在2005年2月,台積電稱已同中芯國際就專利侵害問題達成和解。

按照協議內容,中芯國際向台積電支付大約1.75億美元,以和解專利和商業秘密訴訟案。

2006年,中芯國際未經允許使用了台積電90nm技術,由此再次遭台積電起訴。

這次起訴戰爭一打又是持續三年。

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宣布與台積電簽訂和解協議,將向台積電分4年支付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台積電發行新股及授予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後台積電將持有中芯國際10%股份。

兩個死敵打到最後,台積電成了中芯國際的股東。

更好笑的是,協議公布後,由於台積電的入股,中芯國際股票大漲53%。

打完這一戰,張汝京宣布離職,外界猜測他的離職是為中芯國際與台積電和解背後的「隱秘條件」。

中芯董事會的心聲正是:只要台積電裡面有人可以把中芯帶起來,Why not? Nothing to lose!

因此,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糾葛,並沒有因為張汝京的離職而結束。

2017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任命梁孟松為公司聯合執行長(頂級機密人物跳槽為何能如此順利?)

梁孟松在2009年2月離開台積電後,跳槽到三星,並主導三星奪回老客戶蘋果,讓三星14納米提前上陣,拿下高通(Qualcomm)大單,打敗了台積電的16納米製程。

梁孟松入主,無疑讓中芯國際添了一員猛將,至此在大陸地區,中芯國際做穩了晶片製造的頭把交椅。

而華為海思的麒麟960晶片在2017年被安卓用戶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大陸雙雄的局面已然形成。

中芯國際和海外巨頭實力對比

以上可見,雖然中芯國際是本土龍頭,但在技術上仍舊落後台積電四年左右的時間。

而在晶片設計領域的巨頭,華為海思國際市場份額同樣並無太大優勢。

晶片領域主要分為三大產業:設計、製造、封裝。

前兩者大陸輸給了高通和台積電,那封裝領域實力如何呢。

從上游來看,國內半導體晶片製作的各個環節都處於薄弱階段,市場份額也遠小於高通、英特爾、台積電等巨頭。

特別是上游設計領域、光刻機領域技術上落後了兩到三代,先進技術都被高通、英特爾、三星等把持。

晶片設計使用的軟體被美國鏗騰電子、日本圖研株式會社等壟斷,僅美國的四家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就占到70%以上。

展訊和華為兩家公司的設計軟體主要供內部使用,市場份占比約10%。

而下游封裝測試屬於勞動密集型領域,在技術含量低的情況下,大陸廠商市場份額仍舊遠低於台灣與國外廠家,可見我國半導體產業之薄弱,不過基於我國製造業優勢,未來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一百多年前西方用堅船利炮野蠻的轟開中國大門,掠奪走了巨額財富。

一百多年後列強用更文明的方式賺走了中國2000多億美元。

中國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市場需求接近全球1/3。

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2271億美元,連續4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

可以說在信息領域的咽喉已經被國外巨頭扼住,千億產業基金的投入能否挽回局面?

本文源自格隆匯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與他的台積電

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革命之一是以不成功的薪資協議開始。1984 年,張忠謀的一位友人尋求募資 5000 萬美元設立了一家晶片製造商,他一開始拒絕,直到朋友提出書面提案才首肯。這個人從未加入,張忠...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