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台灣半導體業的海峽大戰,中國晶片的艱難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5月18日,芯恩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在青島,啟動了中國首個晶片集成化項目。

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就是張汝京。

張汝京是誰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他當初領導的中芯國際一度是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標杆。

說起張汝京就不得不提起他和台灣台積電的張忠謀的恩恩怨怨。

1948年張汝京出生在江蘇南京,49年遷入台灣,畢業於台灣大學。

隨後留學美國。

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南衛理工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

張汝京早期從事於化工產業,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材料是制約製造業發展的瓶頸,如果材料不能滿足技術要求,就不能製造出符合要求的工件。

半導體的原料就是單晶矽,所以沙子中的多晶矽必須提煉成單晶矽。

張汝京從事的化工產業正是提煉單晶矽。

這讓他接觸到了新興的半導體行業。

1997年,進入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

並在這裡和張忠謀有第一次人生交集,張忠謀是德州儀器副總裁,而張汝京只是最普通的工程師,但英雄不問出處,這不妨礙日後張汝京和張忠謀的對決。

1987年張忠謀最先在台灣建立台積電,第二家半導體製造公司是聯華電子,1997年張汝京在華邦電和中華開發資金的支持下,建立世大半導體。

在張汝京的帶領下,公司三年就實現盈利。

早知道對於半導體行業這種投資巨大,風險高的行業,三年盈利已經是很大成功。

在世大發展勢頭正猛的時候,張忠謀繞過張汝京,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大半導體。

這樣張忠謀的台積電穩穩的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工廠。

張汝京在股東背叛自己的情況下,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心血被對手用資本扼殺。

於是張汝京帶著300多核心技術人員回到大陸捲土重來,他一到大陸,就吸引了100億人民幣的投資。

2000年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

但大陸受到美國的技術封鎖,製造半導體的設備無法進口,於是張汝京利用在美國的人脈自己當初在半導體行業積累的資源,繞過美國封鎖,在保證不用於軍事用途的情況下,拿到了設備出口證。

又經過三年的時間,在2003年的時候,中芯國際累計銷量收入達到30億,中芯國際占領了全球百分之六的市場,並很快躍升為全球晶片代工的前三甲,規模直指台積電。

同年8月,台積電在美國向中芯國際提起訴訟,狀告侵權,要求賠付10億美金。

這一次台積電是下狠手了,官司一直都在打,即使打不贏,也要把張汝京拖死。

這就是著名的半導體業的海峽大戰。

2005年,雙方簽訂和解條約,條約規定中芯國際的技術必須由第三方託管,這就相當於把底牌給對手看。

第二年,台積電出爾反爾又提起訴訟,狀告中芯國際竊取自己130納米工藝製造技術。

在經過幾年的官司,2009年,美國加州法院宣布台積電勝訴。

11月10日下午,張汝京宣布離職,隨後中芯國際公告:與台積電就專利訴訟達成和解,代價是向台積電分期4年支付2億美元現金並發行新股及授予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後台積電將持有中芯國際10%股份。

傳言只有張汝京離職,台積電才會放過中芯國際。

以後張汝京公開表示不在進入半導體行業。

但經過中興事件,暴露出了大陸晶片行業的無能。

張汝京在70歲高齡的情況下,又要涉足半導體行業,即使違背當初公開的誓言,也要做出屬於我們的半導體。

我表示尊敬他。

中國芯,加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最值錢

以下內容來源於鳳凰衛視對張仲謀的採訪記錄:「騰訊、阿里巴巴都是商業模式創新,這是在大陸。那在美國,又有谷歌、亞馬遜這些公司。所以我是覺得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最值錢的。」——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

作者:小生生「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2017年10 月23日,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市值1300億美元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說。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蘋果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