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王張忠謀二次退休:台積電利潤曾是騰訊2倍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晶片大王」張忠謀宣布退休——這是第二次了。

十二年前,當時已經75歲的張忠謀打算回家享受晚年生活了,他早已經親手栽培出自己的接班人,布置好後續的工作後,就宣布辭去台積電CEO的職位。

沒想到三年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台積電一度低迷到發不出工資,不少員工親自跑到上張忠謀家門口抗議示威,令張忠謀不得不重返台積電收拾爛攤子。

沒想到,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不僅力挽狂瀾,奇蹟般地令台積電在第二年就實現扭虧為盈,更讓台積電在之後十年里市值先後超越IBM、英特爾這些巨頭,成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公司。

如果對半導體行業沒有太多了解,有這樣一個數據可以供你參考:2015年——僅僅三年前,台積電年凈利潤604億元人民幣,其利潤規模是同期華為的1.6倍、騰訊的2倍多。

「在台灣這個小島,怎麼會誕生台積電這樣龐大的企業?」這是令許多人在驚訝之時,脫口而出的問題。

而這個答案的鑰匙,似乎就在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身上。

張忠謀出生於浙江寧波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曾是銀行行長。

但戰亂使得他們不得不舉家四處遷徙,輾轉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

張忠謀的父親心懷家國,並不願在香港淺水灣消磨度日,於是安頓好父母后帶著妻小趕去「大後方」重慶,張忠謀便在重慶南開中學入讀。

在大半個世紀後,入讀過哈佛、麻省等世界名校,身處於千里之外的寶島台灣,年逾古稀的張忠謀仍然能清晰地背出南開中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他說,當年拿到機械系碩士學位後,他有兩個職業選擇:一是進入當時已經赫赫有名的福特汽車公司,做自己專業對口的事情;二是一個並不知名的半導體公司,但他的舅舅對他說,半導體是新事物,未來可期。

這令他一下子想起南開中學校訓中的「日新月異」,於是,他便選擇了第二個工作機會。

當時的他,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將和摩爾、安迪·格魯夫幾乎同時踏入一個將要屬於他們的時代。

但是,摩爾和格魯夫在十年後就創建了英特爾,而張忠謀卻一直在德州儀器公司工作了27年,直到1985年,受台灣方面邀請出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後,於1987年創辦了台積電。

當時,張忠謀已經56歲了。

到了這個年紀,才開始創業,在今天是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即便是最知名的「高齡創業者」任正非,創辦華為時也沒過50歲——這在大部分中國人心裡,是一道別具意味的年齡門檻。

而56歲創業的張忠謀,膽子卻很大。

雖然人在小島,但在創辦台積電初始,他對標的就是國際上一流大企業,因此在生產線和接單方面均以世界最高標準進行配置。

更大膽的是,他還打破了當時知名半導體企業包攬從設計到製造一條龍的模式,將台積電定位為一家專注於代工製造的公司。

如此一來,對初創的台積電而言,大幅減少了進入半導體行業的成本投入,而對整個行業而言,台積電的代工模式令設計公司可以專注於晶片的創新,可以說,高通、蘋果之所以可以在90年代依靠設計和品牌崛起,都得益於此。

張忠謀的大膽創新,不僅讓台積電迅速在世界上站穩崛起,也徹底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格局,使得整個行業在資源和分工上進行垂直細化,印證了「摩爾定律」的預言。

在1965年,摩爾首次提出了「摩爾定律」,那一年,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公司升任了集成電路部分總經理。

在2017年,張忠謀在台積電30周年的慶典上提出,摩爾定律已經苟延殘喘,生命不足5-6年。

當年提出摩爾定律的人,早就與2001年退出英特爾,而提出「摩爾定律」即將時效的張忠謀,今天也正式退休,他說,如今還有餘力,要把自傳的下半本寫完。

他曾對陳文茜說:「我年輕的時候的第一個夢是當作家,我放棄了作家夢,可是我的人生一定要成為我自己的作品,我要自己寫。

不止是文字,不止是書寫,甚至不止是回憶,我想把很多部分連結起來,絲絲入扣,也算是我不負此生。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預言世界,實現它,隨後與之一起在時代中謝幕。

對我們而言,這便是傳奇,而對張忠謀而言,下一幕開啟,這便是他的日新月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集成電路發展史上,最應該被記住的10個人

在集成電路發展歷程中,有很多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我們享受集成電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請不要忘記那些在集成電路發展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下面我們挑選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