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成功秘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5日,在台積電的股東大會上,87歲的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正式宣布退休。

這件事讓向來低調的張忠謀成了媒體科技版的主角。

彭博新聞社稱他是一個傳奇,是半導體教父。

全世界科技產業也很敬重張忠謀,不僅因為他創造了世界上最賺錢的華人高科技企業台積電,還因為他確定了二十多年來全世界半導體行業的一個遊戲規則——半導體的設計和製造分離。

首先,我們看看台積電有多厲害。

台積電是全世界最大的獨立的半導體製造公司,像英特爾、高通這樣的公司,更多地集中在半導體的設計上,而台積電則負責製造。

台積電牽動著全球科技業的神經,因為它製造了全球60%的晶片,晶片領域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來還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2017年,台積電實現營收2087億人民幣,凈利潤接近800億人民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積電的市值都力壓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張忠謀創立台積電之前,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都是從設計到製造需要自己完成,設計製造一款晶片動輒需要十億美元,半導體產業就是幾個巨頭的遊戲,創業公司很少有機會切入。

有了台積電之後,創業者只需要設計晶片,晶片的製造由台積電完成,所以全球就出現了很多半導體設計公司。

這樣也促使高通等公司專注於半導體設計,加快了半導體進步的速度。

那張忠謀有多厲害呢?去年,他不小心摔過一跤,全球科技巨頭都馬上打聽摔得嚴不嚴重,要不要緊。

每次台灣地震或停電,無論是蘋果還是高通,首先都是打給張忠謀,問他是否生產會受到影響。

張忠謀生在寧波,長在台灣,在美國上學。

雖然父親讓他學金融,但是他對工程感興趣,在哈佛大學讀的本科,後來轉入麻省理工學院讀碩士,學習機械工程。

碩士畢業之後,他想申請博士,結果被麻省理工拒絕了。

張忠謀認為,這既是他一生遇到的最大打擊,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因為這樣他才有可能進入半導體行業。

張忠謀進入半導體行業還來自於另一次打擊。

碩士畢業後,他拿到兩個工作Offer,一家是他心儀的福特公司,另一家是一個不知名的半導體公司。

張忠謀想去福特,但是後一家公司的薪酬高一美元,他跑去找福特要求漲薪,結果被福特拒絕了,張忠謀說,他當時年輕氣盛,一氣之下去了那個小公司,踏入了他並不熟悉的半導體產業。

因此,人的很多成功都有運氣的因素,而聰明人總是能將厄運變成好運。

張忠謀的成功,也與他事業上遇到的三個貴人有關。

張忠謀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他跳槽到當時最著名的半導體企業德州儀器(TI)之後遇到的一名研究員。

這名研究員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張忠謀經常和他一起聊天。

在一次聊天中,基爾比說自己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將電晶體一個個排在半導體晶片上。

張忠謀看不懂這有什麼用,也不覺得他能做出來。

但很快,基爾比成功了,他發明的東西就是集成電路。

基爾比很多年之後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這件事情上,張忠謀不僅最早接觸到了集成電路,而且體會了前瞻技術的力量。

從此以後,那些看似和自己當下事業無關的新技術,張忠謀一律都很關心。

在德州儀器,張忠謀幹得順風順水,他一度成為該公司主管三千人的副總裁,同時他還成功申請了斯坦福的博士,他自己說,這算是洗刷了沒去成麻省理工讀博士的恥辱。

此後,他主管了德州儀器的半導體主要業務,直接和集成電路的另一個發明人諾伊斯,以及富有傳奇色彩的摩爾博士打擂台,後者的公司叫做英特爾。

雖然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張忠謀執行得更好,每當公司開發出新產品,他就以每季降價10%的幅度進行降價。

為了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利潤,工程師們不得不加班加點研製新產品。

就這樣,德州儀器公司一度占了半導體產業的半壁江山。

但是到了80年代,美國半導體產業被成本更低的日本擠壓了,全世界最大的三家半導體公司東芝、日立和NEC都在日本。

於是,56歲的張忠謀回到台灣辦起了台積電。

當時,台積電能夠辦成,很大程度上受益於蔣經國振興科技的政策。

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足夠多的投入是很難在半導體製造上和世界大公司競爭的。

所以蔣經國是張忠謀的第二個貴人。

台積電建立之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那就是沒有訂單。

因為當張忠謀跑回美國尋求半導體公司的合作時,大家都把他當成競爭對手,這些公司寧可提高成本,也不願意給張忠謀訂單。

這時,張忠謀的第三個貴人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英特爾的傳奇CEO安迪∙格魯夫。

當時,因為受到日本半導體的衝擊,格魯夫決定停掉一些不掙錢的半導體生產,轉向處理器CPU的研發。

1988年,張忠謀把格魯夫請到了台積電參觀,並說服格魯夫把製造業務交給台積電。

格魯夫雖然看穿了張忠謀的想法,但是為了和日本人競爭,格魯夫同意和張忠謀合作,於是台積電從英特爾那裡拿到了製造認證,以及大量的訂單。

有了英特爾的認證,張忠謀就拿下了矽谷各個小公司的訂單。

從那以後,半導體的設計和製造開始分離。

所以,從張忠謀的成功中,我們能體會到貴人相助的重要性。

張忠謀的另一個成功秘訣,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提高競爭門檻。

一般認為,製造業是一個利潤薄、容易被取代的行業,但是台積電越做越大,利潤越來越高,它是怎麼做到的呢?簡單說,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

台積電的毛利潤率高達40%左右,這在半導體行業中高得難以想像,因為它的工程師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把生產線調製得非常精確,成品率比競爭對手高很多,這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好處。

今天,半導體製造不僅投入成本高,而且需要非常多的技術積累,否則就算買來最先進的生產線,也造不出有價格競爭力的晶片。

而技術積累就成了半導體製造的門檻。

台積電每年投入20多億美元搞研發,就是在不斷增加門檻。

張忠謀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自己把台積電的經驗總結為16個字:鎖定客戶、堅守陣地、設置障礙、永遠創新。

張忠謀認為,企業成功的關鍵,首先在於方向和策略,其次是找對人。

為了留住人,他每年會把20%的利潤分給員工。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與他的台積電

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革命之一是以不成功的薪資協議開始。1984 年,張忠謀的一位友人尋求募資 5000 萬美元設立了一家晶片製造商,他一開始拒絕,直到朋友提出書面提案才首肯。這個人從未加入,張忠...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