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收購夏普 中國企業轉型「中國智造」的縮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糾纏了近四年的鴻海收購夏普事件在近日終於有了結果。

上周五,商務部終於同意了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對日本夏普公司的收購,鴻海集團以38.1億美元獲得夏普66%的股權,至此鴻海收購夏普一案終於塵埃落定。

這宗收購案例,也折射著中國企業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鴻海為何收購夏普?

富士康這家公司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家靠著代工而發家的血汗工廠,畢竟前些年的「十三連跳」事件讓大家對他的印象太過惡劣。

但是最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廠,鴻海集團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雖然鴻海只是一家代工工廠,在大家的心中比不上蘋果、微軟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在2015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中,鴻海集團卻位列31名,這就可以看出鴻海集團的巨大能量。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家世界有名的公司,也不得不面對作為一家代工工廠的尷尬境地:依靠其他公司的訂單存活。

因此,為了扭轉這一尷尬的境地,鴻海產生了另謀出路的想法,決定要進行內制化,自己進行生產而不是加工。

這樣不僅能減少對代工的依賴,還能依據廠商的要求私人定製,加強核心的競爭力,最美妙的是還能開闢一條新的財路。

而鴻海為何收購的夏普,那就要從鴻海的業務上來看。

鴻海一直都是依靠加工手機而聞名於世,特別是在對蘋果手機的代工上,鴻海的利潤一半都是來自給蘋果的代工。

而夏普作為液晶顯示屏領域的領頭羊,擁有數十年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夏普最近的財務並不理想。

如此一家有經驗,但是又面臨著財務問題的公司,對鴻海來說無疑是最佳的收購對象。

一旦鴻海能夠順利的收購夏普,不僅完成了公司的戰略轉型需求,更能藉此機會擺脫鴻海對蘋果的依賴。

為此,鴻海嘗試過做手機、電動汽車、零售和電子商務等業務。

中國製造轉型「中國智造」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受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許多像鴻海集團這樣的中企業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在代工模式的道路上發展的順風順水,帶動了中國製造也的壯大。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這些企業不得不進行轉型,鴻海收購夏普只是中國企業尋求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不僅是鴻海,在面對著向「中國智造」轉型的要求之時,國內眾多製造企業都在摸索著屬於自己的方式。

華為、聯想等傳統的製造企業也在布局高科技,以華為為例,華為在通信、消費終端、企業業務等三大領域加大研發,不斷加強自身的核心技術爭奪市場;而聯想也在不斷的進行併購,補充自身的短板,加速企業的升級轉型。

事實上,近幾年中國製造企業在創新領域上的表現已經逐漸超越曾經的國際巨頭,以PC領域為例,聯想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在全球PC市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相比之下,惠普、戴爾等國際廠商則退居其次;同樣的情況也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上演,國際巨頭中,除蘋果與三星外,國產廠商如華為、小米、聯想等已經穩居行業第一陣營。

即便在重大裝備製造領域,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製造也已經走向世界,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演進已經在路上。

不止是製造業,在新興的網際網路行業,中國的BAT三巨頭也已然穩居世界網際網路第一陣營。

在攜景財富小編看來,無論是鴻海收購夏普也好,還是華為、聯想布局高科技也罷,這些都是中國企業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表現罷了。

只有從低端的「製造」轉向高端的「智造」中國企業才能在未來發展的大浪潮中更好的生存,在未來更高層次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那些年,郭台銘和富士康追求過的「白富美」

去年剛成功收購了諾基亞和夏普的富士康,近日又加入了針對東芝快閃記憶體的「搶親大戰」。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似乎急切要擺脫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廠長」的名號,要從「幕後」走向「台前」,摘掉「血汗工廠」的帽...

鴻海為尋求面板技術不懈努力

鴻海對夏普的收購絕對算得上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早在2012年,夏普就宣布過將向鴻海出售10%的股份,但當時兩方並未達成合作在今年1月,有消息稱郭台銘與夏普進行談判,或將討論收購方案2月底,據日媒報...

郭台銘5年投入21億布局AI 鴻海深耕工業物聯網

大力發展機器人代工、投資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小鵬汽車、斥巨資布局人工智慧(AI)、開啟A股IPO征程……一直在轉型道路上上下求索的鴻海頻頻落子,正勾勒一個新的工業網際網路宏圖。近日,鴻海集團(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