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受傷後到底要不要冰敷?復健科醫師:6小時內可以 - Heho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輝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說,雖然過去的治療指引,都強調在受傷的當下應該「先冰敷」,認為冰敷有助於消腫,但其實現在最新的治療指引認為,適度的發炎有 ... Skiptocontent 在肌肉受傷的時候,因為非常疼痛,下意識的會想要用冰敷來緩解疼痛。

但到底應該用冰敷還是熱敷,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對於「該不該冰敷」的作法也是眾說紛紜。

但其實,冰敷的時機點還是有個期限,在受傷的當下開始算,6個小時以內如果很不舒服,還是可以冰敷一下、緩解疼痛。

冰敷、熱敷,誰對受傷有效? 在肌肉受傷的當下,會感覺到肌肉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這是身體會啟動修復因子,透過充足的血流讓受傷的地方開始充滿養分、氧氣,開始治療受傷的地方。

輝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說,雖然過去的治療指引,都強調在受傷的當下應該「先冰敷」,認為冰敷有助於消腫,但其實現在最新的治療指引認為,適度的發炎有助於修復受傷的地方,而冰敷反而會妨礙血液循環,讓受傷的地方更不容易好。

但受傷之後還是會有疼痛感,許嘉麟說,如果是以止痛為目的,在傷後6小時以內,可以透過冰敷來減緩疼痛,但超過6小時之後,就不要冰敷,得讓受傷的地方開始修復。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配合止痛藥物,或是一些活動來減緩疼痛。

所以受傷之後到底該怎麼辦? 許嘉麟說,《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對於急性拉傷的處理原則,從古早的冰(ICE)演變為(米)RICE,然後變成價格(PRICE)以及警察(POLICE),現在進展到了和平與愛(PEACE&LOVE),分成即時處理(PEACE)及這次特別強調亞急性照護的後續管理(LOVE)。

許嘉麟說,這次主要的差別是對於冰敷及抗發炎的減少,以及增加亞急性的處理,像是觀念及心態上的建立,強調身體自癒能力,受傷後不能「靜養」,一定要透過適合的運動處方開始活動。

「舉例來說,過去骨折後常常等到石膏拆掉才開始運動,但肌肉已經萎縮,要再練回來很困難、令人灰心,但現在的觀念,醫師會特別開立運動處方,讓病人以運動『沒受傷的一側』或是『等長運動』的方式,讓身體保持一定肌力及彈性,受傷後不是只處理受傷的地方,更要能回到日常狀態。

」許嘉麟說。

PEACE&LOVE PforProtect保護 傷後前幾天避免因移動及活動增加疼痛。

EforElevate抬高 使受傷肢體盡可能的高於心臟。

AforAvoidanti-inflammatorymodalities避免抗發炎 避免抗發炎以免減少組織癒合,例如抗發炎藥物或冰敷。

CforCompress加壓 對受傷的地方加壓,或是包紮避免腫脹。

EforEducate教育 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或處置。

& LforLoad適度負荷 在身體能忍受的範圍內,漸進式的活動。

OforOptimism樂觀 樂觀是最好的健康秘訣。

VforVascularisation促進血液循環 在不痛的狀況下,促進血液循環的活動可以幫助組織修復。

EforExercise運動 有目的性、計畫性的開始重建伸展、運動、本體覺等身體功能。

延伸閱讀 運動後的單純痠痛跟肌肉拉傷怎麼分? 睡起來還是全身痠痛嗎?許嘉麟醫師傳授3招解決肌肉硬梆梆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5.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