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今宣布5納米晶片全新製造工藝,摩爾定律再獲新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項設計上的突破將使得工程師能夠在單個晶片上安裝 300 億個電晶體,而晶片尺寸僅為指甲大小。

IBM今日宣布,該公司一個研究團隊在電晶體的製造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有望挽救越來越瀕臨極限的摩爾定律,使得電子元件朝著更小、更經濟的方向發展。

然而,該突破與最近大熱的碳納米管無關,而是基於一種更基礎的理論方法和新製造工藝。

這項突破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也有可能為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和 5G 網絡的實現鋪路。

今天,IBM 在京都舉行的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 研討會上宣布,IBM 與其研究聯盟合作夥伴 Global Foundries 以及三星公司為新型的晶片製造了 5 納米(nm)大小的電晶體。

圖丨IBM在 SUNY Polytechnic Institute 的科學家正在準備測試5納米矽晶片

為了實現這個壯舉,就必須在現有的晶片內部構架上進行改變。

研究團隊將矽納米層進行水平堆疊,而非傳統的矽半導體行業的垂直堆疊構架,這使得5nm電晶體的工藝有了實現可能,而這一工藝將有可能引爆未來晶片性能的進一步高速發展。


實際上,從工藝架構本身來說,這種從垂直架構到水平層疊的轉換相當於在矽電晶體上打開了第四扇「門」,使得電信號能夠在晶片中通過不同的電晶體。

而從尺寸上來說,這些電晶體的寬度不大於兩三根並排在一起的DNA分子鏈。

那到底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根據 IBM 官方的說法,比較直觀的描述是,當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假設正在使用的移動設備只剩下 10% 的電量,但基於 5 納米製程技術的晶片將使得移動設備在需要充電之前仍然可以使用數小時,而不是幾分鐘。

未來配備此類新型晶片的移動設備續航時間將比現在要延長數天。

數十年來,半導體產業對縮小電子元件的狂熱追求是有原因的。

晶片上集成的電路越多,電子產品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而著名的摩爾定律在 1965 年首次提出之時則認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年翻一番,該預測在 1975 年被更改為每兩年。

儘管半導體行業集成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達不到摩爾定理的預期,但不管怎麼說,電晶體的尺寸還是在變得越來越小。

圖丨摩爾定律

其實,半導體的縮小並不是什麼高技術活兒。

上一個主要突破就發生在 2009 年,
研究者們發明了一種叫做FinFET的電晶體設計方式,而其第一次大規模製造則開始於 2012 年——這給整個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為 22 納米這一尺寸上的處理器創造了可能。

FinFET是電晶體行業的革命性突破——
其關鍵在於,在三維結構而非二維平面上控制電流的傳遞。


IBM半導體研究小組副組長 Mukesh Khare 表示,「原則上說,FinFET的結構就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其中的三條邊上各有一個小門」。

如果把電晶體想像成一個開關,不同的電壓就會控制這道門「開啟」或「關閉」。

在三個不同方向上加上門能夠最大化這個開關的電流量,並最小化電流的漏出,所以增加了整體的效率。

但在五年後,這一技術也幾乎發展到了盡頭。

對此,半導體製造公司 VLSL Research 執行長 Dan Hutcheson 表示,問題在於 FinFET 就像一條流淌的小溪。

FinFET在目前常見的 10 納米處理器上正常工作,在 7 納米上應該也沒有問題。

「但在5納米的尺度上,我們就需要一個新的結構了。

Hutcheson說。

圖丨IBM Research Alliance 在幾層矽晶片上的 5 納米電晶體

終於,在 FinFET 的垂直結構發展終結之後,IBM 宣布在與 Global Foundries 和三星的合作下開發出了水平排布的矽納米板,並以這種結構在電晶體上加了第四道門。

你可以想像 FinFET 的結構調轉了過來,元件相互疊在了頂上。

在尺度上來說,電信號在一個和 DNA 螺旋一樣大的開關上流動。


「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Hutcheson說。

「如果我們能把電晶體變得更小更密集,我就能在同等面積的晶片得到更快的處理速度。

也就是在一個指甲的晶片上,從 200 億個 7 納米電晶體飛躍到了 300 億個 5 納米電晶體。

對此,IBM 預計,會在同樣功率上把處理效率提高 40%,或者在同樣效率上減少 70% 的功耗。

圖丨IBM 科學家 Nicolas Loubet 握著使用業界一流製程工藝生產的 5nm 矽電晶體芯

雖然根據行業內的預估,基於新架構所開發的可商用處理器不會在2019年前投入市場。

但不可否認的是,5 納米處理器工藝的成熟與否將決定未來自動駕駛和5G通訊等行業的商業化程度。


「整個社會的發展全靠它了!因為未來即將出現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技術都對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utcheson說。

「沒有新的處理器生產技術,人類文明將就此停滯。

就拿自動駕駛技術來舉例,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行駛,但不得不說,其所依賴的智能晶片的價格仍然高達數萬美元,這對於準備大規模商業化的產品來說,顯然不太現實。

而 5 納米製程工藝的出現將有希望將這一成本大幅降低。

再比如,IoT(物聯網)傳感器設備由於需要不間斷地收集實時的數據流,所以必須保持一直在線的狀態,而要做到這一點,也必須依靠高性能的處理器。

IBM半導體研究小組副組長 Mukesh Khare 對此有一個精闢的評價:「摩爾定律所衍生的超高經濟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其關鍵之處就在於效率的提升和價值的創造是依賴於架構的創新,而非傳統的擴大規模的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AMD與Intel競爭歷史 AMD也曾領先

大家都知道AMD與Intel屬於競爭關係,在AMD與Intel長達40年的競爭中,促進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這兩家公司,就沒有今天的數字化生活。今天我們就來聊聊AMD與Int...

晶片戰爭2.0:「失效」的摩爾定律

5月的上海陽光明媚,歐洲印製電路板(PCB)製造商奧特斯(AT&S)全球CEO葛思邁(AndreasGerstenmayer)的心情卻有些沉重。葛思邁在每年5月的財報季都會飛到中國,中國是奧特斯...

摩爾定律的前世今生 | 智慧產品圈

引言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90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0個。第三年它又結了1000個果子。其實,...

超微晶片!IBM推出5納米晶片 預計2020年量產

曾經摩爾定律玩得最6的英特爾如今已被玩家戲稱為「擠牙膏」。目前,已經確認其即將推出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依然採用14納米工藝,所以,是時候讓IBM站出來為摩爾定律代言了。。。近日,IBM在日本京都...

從8年酷睿進化史看摩爾定律發展之殤

來源:內容來自「中關村在線」,謝謝。從2014年的Broadwell開始,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正式邁入14nm工藝時代。在此之後的四年中,酷睿處理器的製程工藝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進展,包括2015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