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的台積電!「屈從」川普百億美國建廠 又全力保障華為供應,科技史上最大規模選邊站爆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風暴中的台積電被夾在中美之間十分兩難,作為成立之初就立志服務全球客戶的全球性企業,如今處境卻十分尷尬。

一方面,台積電剛剛宣布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另一方面,又有消息透露,台積電正在想辦法協調高通、聯發科、AMD、英偉達等廠商的訂單,先挪部分給華為,令其在120天內生產的晶片保證華為年內不被斷供。

連華為高管都稱,這是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選邊站。

台積電的「美國基因」

不少人對台積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在兩邊斡旋,既保證不得罪美國政治勢力,也不得罪中國最有前景的商業巨頭。

但要想知道如今台積電為何總是受制於美國,必須了解這家企業自開始就深植的「美國基因」。

和大多數創始人不一樣,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成立這家公司時已經年過半百,而且在美國半導體領域混得風生水起,當然這與其學歷、背景等息息相關。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浙江寧波,但內戰之下舉家搬遷到美國。

1949年,張忠謀進入哈佛大學,一年後轉學麻省理工機械系,1955年獲得MIT機械系碩士學位。

此後,他從零開始學習半導體技術,1958年進入德州儀器工作,只用一年多就開發出了超過IBM設計水準的新產品。

德州儀器總裁見其聰穎,便出資令其在斯坦福再度攻讀博士學位。

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張忠謀重返德州儀器,並被提升為研發經理,手下管理3000人的團隊。

8年以後,張忠謀被提拔為公司副總裁,抗衡最大勁敵Intel,而張忠謀開創的DRAM定期降價策略也成功逼走在內存晶片「分羹」的Intel,被譽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之人」。

1978年,由於不認同德州儀器的轉型,張忠謀選擇離開。

短暫過度幾年後,這一混戰美國市場、廝殺多年的老將回國後便創辦了台積電。

彼時,張忠謀56歲。

深度綁定美國

在這位半導體人眼中,在60-70年代,半導體行業一直是IDM為主(即半導體廠商包攬設計、製造、封測等全部環節),並未進行太多細分。

而他所倡導的晶圓廠卻有望助力行業專注,讓大規模的生產更具成本優勢,使分工更具專業性。

張忠謀的這一構想最終也被證明徹底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遊戲規則。

憑藉其在美國積累的人脈、對行業縱深的理解、對晶片代工技術的孜孜追求、對質量的把控,台積電這家發跡於台灣的小代工廠最終成為萬億巨頭,並獲得了多數半導體巨頭的信賴。

從市占率來看,全球半導體代工企業中,台積電占比達到54%,後四大巨頭無一能及;從技術上來看,台積電全球率先量產了7納米製程,領先同行至少一年;從市值來看,憑藉不斷精進的技術,2016年台積電市值首超IBM,2017年市值干過英特爾,在2018年和2019年,台積電也一再展現了代工巨頭的風采;從服務客戶來看,台積電上游的Lam,ASML以及下游的Apple,AMD,IBM,Intel等多家都是美國巨頭,與美國深度綁定。

從營業收入來看,目前台積電年營收已達350億美元。

基於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儘量滿足客戶需求的兩大發展戰略,使得台積電在「芯時代」一舉奪得「晶圓代工之王」,不過也因而有了「甜蜜的煩惱」。

Old time 不再…

正因為創始人的身份、台積電的上下游等美國底色,使得不少外界開始對台積電輿論紛紛,指其親美。

但從今天曝光的消息來看,台積電似乎在極力撇掉政治傾向,更多保證商業需求。

台媒稱,台積電爭取在120天的緩衝期內,先幫華為生產足夠的晶片。

因為若不如此做,台積電的產能也有限,並且一直是被客戶占滿的。

如果不協調,很難在120天內生產足夠的晶片給華為,一旦協調了之後,開足產能幫華為生產,120天還是能夠生產很多晶片,讓華為在今年不致斷供。

張忠謀早年就預判,台積電的技術今後成為大國拉攏的對象,可謂精準預測了「樹大招風」的兩難處境。

一方面,美國作為晶片發端市場,是不少台積電存量客戶的「老家」,雙方的利益綁定也頗為深度。

從營收來看,2019年,台積電來自北美市場的營收占總營收的60%。

台積電不得不考慮美國的巨大利益。

另一方面,中國的市場正在為台積電打造新的增量蛋糕。

去年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為台積電創造了高達20%的營收,其中,華為一家就為其帶來361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超過80%。

台積電也不得不考量華為的增長勢頭。

「站隊」難題隨之而來。

5月15日,美國發布計劃,但凡用到美國設備技術生產晶片的半導體企業,給華為供貨前都必須徵得美國同意。

也就是說,能不能為華為供貨的審批單都在川普手中,打工也得看臉色。

而台積電的確也迫不得已,因為你要在這個市場玩,就得遵循這個「最大市場」的玩法,目前玩法就是不帶華為玩。

台積電目前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儘量保障華為在這一年的晶片供應。

中國接招

小編看來,在商業世界遵循最大市場規則無可厚非,指責台積電似乎也不能無濟於事。

畢竟台積電也知道華為的潛力。

目前,台積電2019年年收入增速僅為3.45%,而其凈利潤增速已落入負值,如果沒有美國阻撓,台積電或許仍能綁定華為這個新巨頭來保證增長,畢竟華為同比增速能達到80%。

但遵循美國原則,台積電才能生存。

因此,核心不是指責,而是中國的對策。

中國目前祭出的一招是緊急扶持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淵源頗深,中芯國際創始人曾與台積電創始人同供職於美國德州儀器)。

近期,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其附屬公司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鼓勵其先進位程的擴產,縮短與台積電的距離。

目前的現實是,台積電的最尖端產品採用5納米製程技術製造,而中芯國際的14nm節點才剛剛量產,今年一季度14nm產品占營收的1.3%。

不過,據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財報會上透露,中芯國際的N+1代工藝在性能和晶片大小上相當於台積電的7納米製程,並預計年底就能實現量產。

而且,除了國家大基金的注資投入,華為最近也是派出了一批晶片工程師入駐中芯國際,正式開始聯合中芯國際研發晶片製造工藝,助力中芯國際能夠不斷的突破晶片製造工藝以及提高晶片生產良率。

明眼人都知道,台積電只是美國打出的比較狠的牌而已。

直指華為,掐住《中國製造2025》的王牌,畢竟芯時代,掐住半導體的高端支撐,就掐住了一半的技術先進。

而台積電主要工廠都在台灣,又使得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一位業內人士稱,歷任美國總統針對中國都有兩招祖傳藝能當籌碼,一是技術封鎖,二是台灣。

兩招百試不爽,如今台積電是二合一的打法,這就是美國當前的陽謀。

中國要麼迎戰徹底解決多年未解問題,要麼再簽協議換取時間。

所以,如今看似市台積電的兩難,美國打的「台積電牌」,最後的真相放大看則是中國的兩難,抗衡還是妥協,台積電在走平衡木,中國同樣也步履維艱。

指責無用,唯有加速研發,迎頭趕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江湖——

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行業進行了一場重新洗牌,對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格局有何深遠影響?8月29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公布2019年中報。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總營收100.36億元...

風暴眼中的台積電:被逼站隊前景難料

華為事件又再生變。摩根大通近日發表報指,台積電(TSM.US)已確定取得蘋果下半年推出的四款iPhone新機處理器代工訂單。而下半年的所有新iPhone處理器將統一採用5納米製程。加上已發布的i...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

全村人希望的中芯國際,依然道阻且長

作者公眾號:BOO聊通信本文為能扼住華為命運咽喉的台積電,是怎樣煉成的?的姊妹篇,可先行閱讀。2020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71個年頭。今非昔比,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舞台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