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競爭白熱化 | 中芯國際追趕台積電,夸父逐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製造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沒有先進的半導體工藝就不可能有半導體晶片的發展。

大陸這邊最先進的還是SMIC中芯國際,而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中,台積電這幾年來一枝獨秀,憑藉在28/20/16nm工藝上的領先,已經甩開了以往競爭對手一大截。

國產晶片里程碑:14nm晶片量產

前段時間華為麒麟990發布,蘋果A13晶片也發布,這兩款晶片都是基於台積電7nm工藝製造的晶片,也是目前全球工藝最先進的晶片。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面對,但事實卻擺在面前,那就是較之台積電7nm的工藝,中國大陸的製造工藝還落後很多年,要想生產出7nm的晶片,還不知道要何年。

不過,雖然生產不出7nm的晶片,中國晶片製造領域近日也傳出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芯國際14nm的晶片量產成功,良品率高達95%以上,正在向12nm、10nm、7nm工藝邁進。

其實傳出14nm晶片量產已經是幾個月前的事情了,在中芯國際半年報公開的時候,當時就已經表示14nm晶片量產了。

但當時很多人還有疑問,因為量產還要看良品率,如果良品率不高,那麼成本高,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量產順利,而近日這個95%以上的良品率,相信已經打消了大家的顧慮了。

考慮到14nm和12nm其實算是同一種工藝,那麼14nm離台積電的7nm,其實也就兩代的差距了,大約也就落後了2-3年左右。

中芯、台積電的恩怨情仇

作為同屬中國的兩個晶片製造業巨頭,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之間的恩怨糾葛,其實已經綿延了四十多年。

1977年,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在當時已經成為德州儀器的資深副總裁,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這一年剛入職德州儀器,成為張忠謀的部下。

對當時的張忠謀來說,張汝京這個部下同為華人,還是本家,表現也很出色,自然要多加關照。

兩人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一直在德州儀器共事了近十年。

1987年,張忠謀回到台灣,創辦了台積電,創立之初,由於生產工藝落後,台積電的盈利情況很差。

不過轉機來的很快,1988年英特爾換帥,安德魯·格魯夫成為CEO,他和張忠謀私交甚好,張忠謀帶著安德魯參觀了台積電

台積電晶圓製造工藝落後英特爾兩代的情況下,安德魯將部分訂單交給了台積電

這對台積電,乃至整個世界的半導體產業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久之後,台積電首創了垂直分工模式,開啟半導體產業向韓國和台灣遷移的歷史潮流。

就在台積電騰飛之際,1997年張汝京辭去德州儀器的工作,在華邦電和中華開發資金的支持下創辦了「世大半導體」。

在張汝京為首的「德州儀器校友會」推動下,世大半導體得以量產,並在成立三年後盈利。

剛剛實現盈利的「世大」立刻被台積電盯上,2000年,張忠謀果斷出手,以50億美元收購世大,世大的股東們繞過身為總經理的張汝京,敲定了這起收購。

對於張汝京來說,無論如何都咽不下這口惡氣。

收購完成兩個月之後,張汝京就跑到蓋曼群島註冊了中芯國際。

公司一成立,張汝京就開始四處打電話、發郵件、找熟人,不斷從台積電和台聯電挖牆腳。

挖角員工將台積電商業機密透露給中芯國際,讓中芯國際快速發展。

但也使得台積電發動了對中芯國際的訴訟戰,這一戰從2002年打到2005年。

2005年2月,中芯國際向台積電支付1.75億美元,與其達成和解。

2005年6月,張忠謀辭去台積電CEO職務,將權杖交予其一手培養起來的接班人蔡力行。

2006年,中芯國際未經允許使用了台積電90nm技術,由此再次遭台積電起訴。

這次起訴戰爭一打又是持續三年。

2009年2月,梁孟松離開台積電,跳槽到三星。

6月,金融危機之中,在辭去台積電CEO職務四年之後,張忠謀以78歲高齡,重新擔任公司CEO。

11月10日,中芯國際宣布與台積電簽訂和解協議,將向台積電分4年支付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台積電發行新股及授予認股權證,交易完成後台積電將持有中芯國際10%股份。

達成和解之後,張汝京宣布離職。

之後的幾年,在張忠謀帶領下,台積電市占率不斷提高,股價一路飆升。

而中芯國際卻是發展的不溫不火。

2017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任命梁孟松為公司聯合執行長。

下半年,中芯國際28nm工藝順利實現量產。

在梁孟松跳槽到三星這幾年,讓三星在14納米時代實現了對台積電的超越,拿下了高通的大單。

2018年6月5日,張忠謀在股東大會上宣告正式退休。

至此,張忠謀在張汝京離職九年之後,也迎來了謝幕式。

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之間的糾纏和角力,遠未結束。

中芯追趕台積電為何那麼辛苦?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比較,首先人才方面,台積電在博士和碩士的比例遠高於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本科畢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高,而台積電研究生畢業的人才占了40%,高質量人才是台積電得以稱霸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製程來看,中芯國際2018年能量產的最先進位程為28nm,台積電則是7nm,目前中芯國際的12nm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台積電也宣布明年一季度可以量產5nm,兩家企業都在大踏步前進。

從地區營收分布來看,台積電最大的客戶還是在美國,美國占了其61%的營收來源,高通,博通這樣的大公司是其數一數二的大客戶,在大陸華為是其不可缺少重要的客戶。

中芯國際的營收來源主要在國內,占比59%,而且這兩年,中國市場占比一直在增長,相對而言,美國市場份額在下降,這也容易理解中芯國際為何從紐交所退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秘密?

作者:小生生「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2017年10 月23日,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市值1300億美元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說。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蘋果營運...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