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解讀丨小一點,再小一點!超越「摩爾定律」的未來電腦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摩爾定律」的未來電腦晶片

文/ 王麟

摩爾定律

計算機技術一日千里,晶片更新換代幾十年,依然受到「摩爾定律」的嚴格約束。

不過,電腦晶片越做越小,最終會觸碰到尺寸天花板,「摩爾定律」至此就會失靈。

就在最近2年時間裡,由於技術提高緩慢,成本處於平穩狀態,傳統電腦晶片之路越來越接近死胡同。

未來的電腦晶片將何去何從?能否超越「摩爾定律」,開闢一片新天地呢?

「摩爾定律」失靈了?

說「摩爾定律」失靈了是基於什麼原因呢?

28納米尺寸將成主流

目前通用的電腦晶片的尺寸是40納米,而28納米尺寸的晶片市場占有量即將成為主流。

在2015年,14納米的矽電晶體製造技術尚在研發之中,僅僅過了一年時間,根據2016年10月的科技報導,1納米的電晶體已經順利誕生。

這是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取得的研發成果。

這種電晶體已經不再利用矽做原材料,而是採用了納米碳管和二硫化鉬,因為矽晶片的尺寸最小只能做到5納米。

無論何種材料,當其尺寸達到物理極限之後,就會產生量子效應,經典物理定律不再適用,這就是物理尺寸的天花板。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外景

▲研製出1納米電晶體的研究員Ali Javey和Sujay Desai

混亂的「0」和「1」

當矽晶片尺寸小於5納米之時,就會產生量子「隧穿效應」,即電子會自行穿越電晶體的「柵極」和「源極」通道(一般來說,電流是從源極流到漏極,流動過程被柵極控制,柵極會根據施加的電壓選擇開或者關),造成「0」和「1」的邏輯錯誤,這種現象俗稱「漏電」。

「隧道效應」與電晶體採用的材料的化學特性無關,只與晶片的大小有關。

回報率越來越低

隨著晶片尺寸減小和晶片上集成電路的增加,耗能和散熱問題將會越來越難以解決。

其次,晶片的技術研發成本高昂,一般公司難以承受,需要另闢蹊徑,這就逼迫科學家們必須尋找矽晶片的替代品。

那麼,如何才能超越「摩爾定律」,讓未來電腦晶片越來越「高大上」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選好材料是首要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未來晶片的製造首先要解決的是材料問題。

目前備選材料有碳納米管、真空管、石墨烯、單晶複合氧化物等,就讓我們看看這些新奇的材料到底蘊含著何種巨大威力吧。

六邊形的應用典範——碳納米管

在電腦晶片發展初期,一般採用鋁導線進行連接。

然而,隨著晶片尺寸不斷走低,銅質導線因其卓越的電流傳輸性能替代了鋁質導線。

不過,當晶片的尺寸以每年13%的速率減小的時候,銅質導線遭遇了尺寸和技術的雙重瓶頸。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碳納米管此時就派上了用場。

碳納米管是在1991年由日本電鏡學家飯島博士發現的,這是由碳原子連接而成的六邊形中空管狀一維導體結構。

碳納米管的結構很特殊,它的徑向尺寸是納米級的,而軸向尺寸是微米級的。

特殊的結構讓碳納米管強度極高,堪比金剛石,同時導電性能極佳,是銅質導線的3倍以上。

此外,碳納米管具備良好的熱穩定性,在真空狀態下,即使處於2 800℃的高溫環境中,也能保持性能穩定,這對解決未來納米級晶片的散熱問題意義重大。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2016年下半年宣布研製成功的1納米電晶體,採用的是二硫化鉬和碳納米管。

科學家們告訴我們,利用碳納米管製造柵極,就能有效控制電流,將「隧道效應」降低,保證晶片的性能穩定。

復古的典範——真空管

再說真空管,很多人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20 世紀40 年代計算機剛出現之時龐大偉岸的身姿——一台電腦可以裝滿一間屋子。

那時電腦的核心部件就是用真空管製造的。

如今這種早已被淘汰的老技術,真的能夠「鹹魚翻身」,成為未來晶片技術的後備軍嗎?答案是: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納米製造集團的主管阿克塞爾·謝雷爾帶領一支研究團隊重新將目光轉向了真空管技術,準備研發一種新型的真空管,尺寸只有以前產品的百萬分之一。

而且由於真空管控制電流的方式與電晶體不同,困擾矽晶片的量子「隧穿效應」,反而能被真空管利用,作為真空管晶片的電子開關,變缺點為優點。

這種超小型真空管製成的晶片,速度更快,耗能更低。

潮流的典範——石墨烯

近年來,石墨烯這種材料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硬的材料,它的厚度只相當於一個碳原子,甚至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會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在電腦晶片研究領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相關研究人員指出:石墨烯的特殊性質能夠降低光速,會產生「光爆」現象。

在光爆過程中,石墨烯中的電子會釋放出「等離子體激元」。

科學家們利用這一現象,就能夠研發未來新型光基電路。

另外,傳統的晶片採用矽基材料,晶片的結構為單層,中間通過銅導線互連。

當晶片之間距離過遠,並且傳輸的數據流量大的時候,速度就會變慢,並且耗能也高。

而石墨烯也呈六角型,且是一種蜂巢晶格式的平面薄膜,具備極好的傳導性,能夠做到快速傳輸數據,提升晶片速率。

根據荷蘭代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結果,發現石墨烯還有一項神奇的性能,就是能夠在光的作用下發生振動。

根據這個原理,科學家們能夠檢測到極微小的位移和力度變化,精度達到17飛米(1飛米相當於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由此可以研製一種「石墨烯鼓面」。

利用石墨烯鼓面, 就可以開發用於量子計算機的內存晶片。

除了上述幾類未來晶片的候選材料之外,科學家們還持續在晶片技術領域進行研究,有些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隧道場效應電晶體、納米機電開關、單電子電晶體、量子元胞自動機、原子開關、自旋場效應電晶體等,都屬於備選方案。

它們給未來的晶片超越「摩爾定律」帶來了曙光,也讓晶片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協組織建設。

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微納器件熱傳導中的基礎物理問題

1 引言20 世紀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代表的物理學的革命,推動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的飛速發展,還催生了以信息科學技術為標誌的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半導體工藝技術的成熟出現,人類進入...

突破極限!1nm電晶體成電子產品領域新一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科創小新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過去幾十年間,我們身邊的電子產品隨著科技的發展發生著巨變:從笨重的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從老式台式機到輕薄的筆記本,總的來說,電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