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晶片巨頭:1年賣出上億顆晶片,年銷售幾百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光是去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千億美元。

可惜的是我國晶片行業較為落伍,依然要進口大量晶片。

自主權都掌握在他人手中,也正是由於這種短板造成了中興在美國的封殺令下元氣大傷的局面。

雖然中興事件已經過去半年的時間,但相信大家還是記憶猶新的,中興的慘痛教訓也告訴大家,能夠擁有自己的晶片製造公司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而具有遠見的公司也早已在暗中積蓄力量,慢慢的崛起。

華為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發展較早的一家。

海思半導體公司始建於1991年,前身是華為的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2004年,從華為獨立出來,專門做晶片為華為服務。

這一決定在剛開始的時候,可是受到了不少的質疑,但海思半導體用實際行動回擊了這些質疑聲。

而讓華為下定決心成立海思半導體的原因還要從2001年開始說起。

在2001年到2002年這兩年的時間裡,華為在國內的小靈通和CDMA上一敗再敗,導致多年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

如何突出重圍,擺脫生存危機,成為了華為的當務之急。

這時華為也顧不上去做新業務了,等到2003年,華為靠著海外市場的收入度過了危機後,才有時間將精力轉移到手機晶片上,希望通過海思為華為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壓縮成本。

這個願景很美好,但要實現卻沒有那麼容易。

看國外的晶片公司就知道想要製造高端的晶片難度是很大的,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研發不易。

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三星半導體,成立了20年之後才開始盈利。

最開始海思半導體學著聯發科先從手機處理器入手,但是在折騰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聯發科的模式不適合華為海思。

再加上當時的3G數據卡的基帶晶片是由高通獨家供應的,受高通限制,華為很多的項目都因為拿不到晶片而錯失。

這樣的處境讓華為海思深刻地認識到晶片的重要性,於是更是卯足了勁去研究晶片。

儘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但這並沒有阻止海思半導體的腳步。

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發展,海思設計出的麒麟系列晶片在晶片市場中大放異彩,成為了有望與高通抗衡的存在。

據相關資料顯示,海思半導體2017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61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IC晶片設計公司,1年給華為手機提供了上億顆晶片。

更有媒體報導,華為今年的手機出貨量目標是2億,一旦成功實現,作為華為手機晶片供應商的海思營業額自然是更上一層樓。

或許在這樣的發展速度下,華為明年的營收規模將超過聯發科,成為亞洲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

從一開始的性能羸弱到如今的半導體巨頭,生產的高端處理器性能超驍龍845。

華為海思的成績令人側目,也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這意味著中國晶片的發展又進了一步,它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芯未來的發展前景。

在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上,中國芯將越來越具有影響力。

而華為海思已經率先邁出了這一步,假以時日,海思將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成為中國「芯」驕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三年「注血」 解晶片技術落後之憂

【2016,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4335億5000萬元,同比增長20.1% ],以下嵌入式蕭邊一起了解相關內容。三年前,如果有人說手機晶片,幾乎沒有能力將國內晶片,該公司還是美國高通和聯發...

為國增光,華為的處理器真的很厲害嗎

眾所周知華為海思半導體是一家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