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及機器人創業都是虛的,80%到90%要死掉?馬雲投的AI也要破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26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兼總裁郭台銘在美國宣布,將在未來4年內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興建液晶面板工廠。

這也將是富士康在美國開設的首個大型工廠。


目前,液晶面板廠已經高度自動化,人力成本占比很少,人力成本不是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此番在計劃中的工廠也被描述為「高度自動化」的工廠。

富士康科技集團

不僅是郭台銘,國內不少中小型工廠主對於「高度自動化」也有著某種「執念」,因為這與勞動力短缺和產業升級有關,甚至某些環節還出現了資本過熱的現象。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相關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已達到57143億元,市值超過50億元的企業共有4家,其中機器人以304.25億元的市值榮獲2017年上半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上市企業市值排行榜的榜首。

拓斯達

拓斯達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和招不到合適的工人,讓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成為了一種迫切需求。

」拓斯達主要提供機械手及配套方案、多關節機器人應用方案,今年2月9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廣東首家創業板上市的機器人企業。

「我們其實也要看行業走勢,覺得這個行業有長足發展才會去跟進,否則投入很難回本,還是要保證一些方案的可複製性。

」拓斯達負責人表示,由於蘋果掀起的智慧型手機浪潮,使得智慧型手機、CPU等核心零部件製造需求開始上升,「不光是製造蘋果這些國際品牌,大家現在也都看到,很多國產手機品牌,比如小米、華為、OPPO也趁著這個機會打出自己的名堂。

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對於製造的精密度、安全性等要求高於家居、服裝等行業,幾乎只有熟練工才能完成相關操作,但「用工荒」的到來讓不少工廠主難以找到成熟的產業工人,在不想失去訂單的情況下,進行自動化升級成為唯一選項。

武漢富士康

拓斯達曾為武漢富士康量身定做了一條350萬元的生產線。

儘管完成這條自動化生產線的成本是350萬元,但之前在富士康一條生產線白班夜班加起來需要96個員工,現在縮減到只需要14個員工,節省的82個人,如果按照每個員工一個月工資4000元的標準計算,一年能節省394萬元工資。

「機器人和自動化的普及,使得成本也在下降,很多生產線做到一年回本沒問題。

」拓斯達負責人說。

3C產品內部結構相當複雜

可是3C產品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代工業務,機械臂的不可編程等短板很難適應複雜多變的代工業務,反而由工人組成的生產線更適合複雜的工作環境。


直到2011年,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在本質上得到提升,可以通過編程等方式來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完成相對複雜的生產工作,才開始大規模升級公司的生產線。

全球工業機器人最新統計數據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全球工業機器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萬台,增速為14%,預計今年增速為13%左右。

其中,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74%的份額,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0%以上。

埃斯頓

儘管與安川、ABB等國際品牌尚有距離,但背靠著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中國企業憑藉著對國內市場的了解以及快速反應,開始占領市場。

以埃斯頓為例,在最新公布的2017年一季報中,其營業收入1.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8萬元,同比增長161.84%。

「比如說一些智慧型手機的製造,從一開始投入生產到最終交付給品牌商,可能也就幾個月時間,如果售後以及相關服務配套的反應速度慢,根本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

」業內人士坦言,在一些生產周期較短的領域,國產品牌盡顯自身優勢。

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想像

機器人距離Al還有多遠?

機器人是高技術高集成高投資的工業產品,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由於AI等技術的火爆,更是讓機器人這個領域充滿了科技感。

但在工業機器人的實際應用當中,AI的使用程度並不高,所謂的智能化還沒有達到外界想像的那般神奇。

機器人

公眾期待的智能機器人是協作機器人,甚至是一些人形機器人,就跟很多科幻電影中展示的一樣,希望在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逐漸取代單調、重複性高、危險性強的工作時,協作機器人也將會慢慢滲入各個工業領域,與人共同工作。

但目前最普及的是工業機器人,它只能死板地按照人類規定的程序工作,不管外界條件有何變化,自己都不能對程序作相應的調整。

如果要改變機器人所做的工作,必須由人對程序作相應的改變,因此它是毫無智能的。

工業機器人

不過,一些協作機器人或是初級智能機器人已經慢慢走入實用階段,但距離大規模普及還有漫長的過程,其中成本以及後期維護是最大的難題,「大概是工業機器人的兩倍」是行業內的共識。

此前為進行智能機器人的戰略布局,阿里巴巴與富士康在2015年6月聯手向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SBRH分別戰略注資145億日元。

根據簽署的協議,阿里巴巴、富士康將分別持有其20%股份,軟銀則持有SBRH60%股份。

人形機器

但據日經新聞報導,SBRH已於2017年3月底陷人資不抵債的困境,由於人形機器人利潤率不高,難以抵消研發費用,該公司出現持續虧損。

但是,希望打著Al擦邊球的資本熱潮已經初現,甚至有些創業團隊幾十個人搭個草台班子便在風投支持下造起了機器人,它們大多主打所謂的人工智慧概念。

人工智慧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800家,但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集中度較低,總體規模較小。

同時,各地還有超過40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低端過剩已現端倪。

要知道,機器人的生產製造有著相當高的門檻,缺乏相關的資源和技術積累難以實現彎道超車,至少不是尋求快速變現的熱錢所能等待的。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工智慧,包括機器人創業都是虛的,80%到90%都要死掉。

」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說道。

機器人

儘管工業機器人替代了一部分的人工操作,但制約製造業發展的依舊是人力問題,只不過現在缺乏的是具有機器操作等相關經驗和知識的技術工人。

由此,工廠的人力結構將發生變化,不再是原本的金字塔結構。

基層的工人將越來越少,位於中間層的技術工人會越來越多。

富士康

郭台銘曾在2011年公開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裝配100萬台機械臂,在5到10年內完成首批自動化工廠,也就是所謂的「百萬機器人計劃」。

對於富士康來說,面對的問題變得複雜起來,原本的軍事化管理需要革新,富士康開始採取人性化管理,設置更為多樣化的員工上升通道。

富士康

今年春節過後,郭台銘對外表示,富士康急需招募大量員工,計劃在今年招收1.2萬名大學生,6000名中專生。

不同於以往的招募,這次招工涉及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創新領域。

機器人的普及並不是單純將設備推向生產線那麼簡單,郭台銘為製造升級做著充分準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推進位造企業轉型

經常聽到在工廠流水線上班的員工在抱怨每天自己就像個機器人一樣,從早上開始上班到現在都在重複著同樣的動作,而且每天都是一樣。但是現在機器也能像人一樣工作了,有些作業甚至比人工做得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