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引進機器人,中國智能製造已邁開新步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外媒報導,富士康已經在中國各大生產基地安裝了4萬台機器人,以減少公司僱傭員工的數量,受此影響,富士康崑山園區員工數量在過去六七年間減少了6萬人。

這意味著我國傳統製造業已初步進入智能製造階段,而新一輪工業化改造也將面臨不同的考驗與挑戰。

機器人進軍製造業,大勢所趨

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代工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智能製造。

一方面,解放了流水線上工人長時間的重複性勞作,另一方面,也推進了傳統代工企業向科技企業轉型。

有一位在富士康員工馮柯表示說: 迄今為止,180多台機器人給馮柯和工友們帶來的影響仍然是樂觀的。

原先有的工作一站就是10小時,連彎腰撿起一顆掉落的螺絲釘都是一種享受,現在機器人把部分工人從流水線上解放出來,承擔了更多重複、繁重的工作,而人則從事機動靈活的工作,機器加人便是一條半自動化生產線。

如此看來,對於部分員工雖有面臨失業的擔憂,但他們也切身感受到了新科技對製造業帶來的變革,只有提高技能成為機器的主人才能降低被取代的可能。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也告訴《IT時報》記者,機器人逐漸替代人類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批量引入機器人一要建立在標準化、批量生產的基礎上,二是取決於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經濟實力。

資本控制風險,不可小覷

機器人代替人力存在明顯的優劣:優勢在於機器人投產會提高工作效率,機器人成本低於工人成本。

劣勢在於:機器人只能擔任簡單機械的流水線工作,在操作靈活精度及技術突破方面不及熟練工人,而且維護成本高。

目前隨著蘋果不斷擴充供應商名單來大打價格戰,一度依賴蘋果的富士康也面臨著外部市場擠壓的危機。

蘋果不斷地創新升級也影響著富士康產業鏈的升級優化。

而對於大力引進機器人來說,效率的提升並不能改變技能的創新升級,如果根據技術升級再來更新機器人設備,那成本風險就遠不可控了。

未來製造業:將是人與智能的合力體現

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未來的製造業將會發揮出人力與機器製造的巨大合力,由一部分機器人從低端技術區開始,將逐步解放人力代替繁重重複性的工作。

而人力方面,則會更加側重技術培養提升,當然對於一部分人力解放是必然。

正如羅軍坦言:「智能製造在國內目前還是起步階段,傳統製造企業升級智能製造預計5年內會有一個大的調整,10年內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5至10年間,傳統製造業基本完成工業化改造會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中國將整體進入智能製造的初級階段,個別企業進入中高級階段。

而現階段,富士康能夠走上機器人代替人力的變革之路已經證明了它對未來產業智能化充滿信心。

雖然目前機器人引進在小範圍的試行階段,也存在著一定的品控風險。

如能做到不盲目擴大規模,注重管理體制與經營模式相適應,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素質與創新能力,將人力作為核心競爭力則是現階段最正確的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