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中籤號出爐共100.61萬個 BAT配股量曝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薔薇鴻鵠5月27日訊,工業富聯今日披露了網上中籤結果,其中中籤號碼共有1006101個,每個中籤號碼只能認購1000股。

5月24日,工業富聯正式網上和網下申購。

根據招股說明書,此次發行規模約19.7億股,發行價13.77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7.09倍。

按此計算,本次募資總額約為271億元,創近3年A股IPO募資總額新高。

根據工業富聯最新發布的公告,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上發行初步中籤率約為0.1406%。

回撥機制實施後,網上最終發行10.06億股,中籤率為0.3421%。

工業富聯(601138)5月27日晚間披露IPO戰略配售結果,20家戰略投資者的認購資金已於規定時間內全部匯至指定的銀行帳戶,本次發行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5.908億股,約占發行總數量的30%。

其中,中央匯金獲配股數為5809.7萬股,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獲配3409.4萬股,上述兩股東持股50%鎖定12個月,50%鎖定18個月。

此外,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各獲配2178.6萬股,股票鎖定期3年。

延伸閱讀:

富士康IPO塵埃落定 工業網際網路或成新出路

近日,富士康IPO的消息炒熱了A股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於24日開啟了申購。

公告顯示,富士康發行股票約為19億股,每股13.77元,募集總額約271億元。

從A股近年的IPO募集情況來看,此次富士康IPO募資總額在第12位,是近3年間最大的一樁IPO。

登陸A股所得的271億將用在何處?富士康在招股書中將自己描述為「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這與外界通常印象中的「世界代工廠」並不相符。

不過,這並非富士康首次轉型,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廉價勞動力正逐步喪失優勢,低端代工與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日漸稀薄。

最近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發生的事件又引人反思:中國由「製造」轉為「智造」出路何在?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富士康近年不斷轉型又不斷失敗以及此次借IPO的資本之力轉向「工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似乎有跡可循。

一、富士康轉型「屢戰屢敗」,工業網際網路或成新出路

在IPO成功之前,富士康並非沒有嘗試過轉型。

2010年,富士康經過多年蓄勢,推出了「門店+網站」的體系構想。

2013年,富士康又推出了拓展品牌的在線銷售渠道「富連網」。

2015年,富聯網從天貓平台撤下,富士康計劃設立獨立的業務部門經營富連網。

在更早的2014年,富士康子公司FIH Mobile從國外挑選創業公司,籍此創辦自己的硬體創業公司孵化中心。

然而,這些雄心萬丈的嘗試多以失敗而告終。

富連網不了了之,孵化中心也沒有了下文。

作為傳統產業的代表,富士康早已不甘只為他人做嫁衣,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富士康也想要順應潮流大幹一場。

但事實證明,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在狂熱的網際網路浪潮中分一杯羹。

當然,這裡面有經驗不足、投入過低等原因,但與許多網際網路初創企業相比,富士康擁有的資源絕對非常豐厚。

然而網際網路瞬息萬變,有想法有資源並不代表具備網際網路基因。

富士康的屢戰屢敗,不僅是因其對網際網路商業運作模式的不理解,更多的是傳統企業在網際網路衝擊中表現出的一種無奈。

對富士康而言,代工一直是主要業務,其獲取的利益遠超過「轉型」之後的網際網路商業。

當一種賺錢更為容易和熟悉的技能要被「搶奪」之時,傳統企業中一定會出現很強的抗拒力,並且這是員工的一種自然反應。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轉型遠比創業要艱難的多,尤其是對於傳統企業而言。

傳統企業想要網際網路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需要勇氣、智慧、戰略高度等多種要素的支撐。

而富士康以往轉型的失敗,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組織體系束縛了新業務的發展。

富士康在代工方面的知名度無可置疑,但在電商行業,頂著富士康頭銜的品牌其實是處於弱勢的。

在全面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之後,電商企業就要花更多的錢購買流量。

就連天貓、京東這樣的巨頭每年尚且要花上億的費用在營銷和推廣方面,富士康這樣的新進品牌處境可想而知。

另外,富士康在做電商之時仍然沿用代工思維。

作為製造企業,富士康崇尚標準化和流程化,過於注重模式,加之內部僵化的管理體制,這一套用在瞬息萬變的電商行業必然難以成功。

既然原本的道路走不通,那麼探索新的途徑就成為必然之舉。

在5月17日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富士康CEO郭台銘提出「工業網際網路將是中國工業的出路,也是整個實體經濟的機遇」 。

此次開放股份申購的公司全稱叫做「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可見富士康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即是「工業網際網路」。

所謂工業網際網路,即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最終實現人機連接,並結合大數據分析和軟體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

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網際網路連接融合的結果。

富士康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BEACON通過智能傳感器與生產設備的連接,實現雲計算和數據採集,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鞏固奠定技術的基礎。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

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在完成原始積累後如何發展?在此前的轉型探索屢屢失敗之後,工業網際網路似乎是富士康給出的答案,而IPO在其中無疑起到重要作用。

二、從「製造」到「智造」,藉助資本力量轉型有多大把握?

去年11月,iPhone X火爆熱銷,憑藉和蘋果多年的合作關係,富士康自然承擔了生產iPhone X的任務。

然而根據鴻海集團的財報來看,富士康此次的生產利潤跌了40%。

iPhone X的創新工藝對富士康的生產條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加之富士康本就存在產能不足的隱患,因此富士康利潤下跌也在意料之中。

關於富士康的代工業務過度依賴蘋果的傳言早就已經出現。

據說富士康每組裝一台iPhone手機,其流水線只有不到4.5美元微薄利潤。

即使如此,蘋果對富士康而言依然相當重要,一旦失去蘋果訂單或蘋果銷量下滑,對富士康而言無疑都是沉重的打擊。

所謂的「國際代工」在創造就業機會和利潤的同時,其背後更多的是辛酸。

面對此種情形,富士康尋求新的道路是必然。

雖然轉型就意味著重重艱險,但不轉型富士康的日子更不好過。

代工利潤稀薄,人工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都將代工環節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即使郭台銘將製造基地從深圳等沿海城市轉向鄭州、重慶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內陸城市,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趨勢。

郭台銘曾向媒體坦言,聽到馬雲提出的「五新」戰略之後曾夜不能寐,擔心將來從事代工這一乏味工作的年輕人日漸減少,如不以網際網路思維轉型,不用高科技,那麼最後可能會走到被淘汰的境地。

所以無論是涉足電商領域,還是從自有品牌到渠道的多次試水,抑或是大舉提升製造領域的自動化生產程度,都反映出富士康欲撕掉代工標籤的意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中國製造業轉型的現狀。

面對既有的阻力,登陸A股無異於給富士康的轉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71億的用途,正如富士康在招股書中所寫的物聯網、雲服務、精密機器人等與「工業網際網路」有關的領域。

相比於富士康此前的代工業務,這些無疑是蘊藏著極大潛力和增量的領域,富士康在全球產業鏈中爭奪新陣地,資本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對於資本而言,富士康無疑能用A股和工業網際網路講出更好的「故事」,這對於資本而言具備強大的吸引力。

對於富士康而言,如果工業網際網路的設想能夠實現,那麼蘋果對富士康的身份將從上游任務發包商轉換為產品設計商,作為最終產品的工業集成單位,富士康或許將成為整個網際網路的樞紐。

屆時手機將從時尚消費品轉為大眾消費品,消費者在設計的選擇上擁有更大自主權,但不論是哪種設計,都將通過統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進行生產。

如此一來,蘋果和富士康的上下游關係可能會逆轉。

儘管蘋果將生產重心轉移至東南亞,但沒有中國產業鏈的支撐及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數據依託,蘋果從製造成品到銷售再到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環節都將難以保障。

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的整合,能夠使富士康完成從單純的技術、產能與成本到整個市場和產業鏈的升級和轉型。

富士康希望向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下的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方向轉變,也希望結合新一代5G通信技術,實現製造的智能化升級。

在這一過程中,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雖然目前富士康的主業仍是代工,但在IPO之後,其轉型之路或許能夠在資本的助力和新方向的引導之下更為順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6月8日,富士康的高科技之路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公司(工業富聯)正式在A股開盤。開盤秒漲停,上漲44%,市值達3906億元,超過海康威成為A股第一科技股。在A股全部3500多家上...

工業網際網路第一股A股上市

南都訊 記者馬寧寧 實習生蔡思曼 以36天「光速」過會的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以下簡稱「工業富聯」)於6月8日登陸A股,開盤大漲44.01%,報19.83元。目前工業富聯總市值達3905億元,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