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梟雄」一手培養出「A股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見MAX」,有態度的創投觀察媒體

點擊標題下方「智見MAX」關注

作者:真吾

文章來源:智見Max(ID:wmxjs2016)

上周五,「A股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誕生了。

毫無懸念,就是這家以「世界最大工廠」著稱,而在大眾眼中又是傳統製造業的富士康!!!

股票簡稱「工業富聯」,股票代碼601138。

6月8號上交所掛牌,當天開盤價16.52元,漲停至19.83元,漲幅44%,總市值超3900億元。

吃瓜群眾的你,是不是有點意外?(其實,郭老闆已多次正經強調,十幾年前,富士康已不僅僅只是代工了!)

不但審批速度超快(36天),市值躍升第一,就連戰略投資者也是豪華陣容。

不但有BAT,還有中國中車、中國鐵路、中央匯金資管公司等國家隊企業,如此規模的友軍,算是給足了創始人郭台銘面子。

然而不和諧的音符也有。

這幾天國外媒體《中國勞工觀察》曝出位於湖南衡陽的富士康公司違反《勞動法》,非法僱傭8000名員工,為亞馬遜生產Echo智能揚聲器和Kindle,且沒有合理支付加班費等。

迫於各種壓力,亞馬遜發聲表示對此很遺憾,富士康快速反應:「正進行全面調查,若發現情況屬實將立即採取行動,規範業務,堅決使工廠工作條件符合規定。

此事只是小插曲,事情總會水落石出。

回到我們的初衷,我為大家盤點下這家走過30年歷程、員工超120萬的「巨無霸」,如何從一家幾十人的台灣小企業蛻變為A股的香餑餑,郭老闆靠著怎樣超乎常人的意志扛過艱難歲月,迎來今天的巔峰時刻?

世界最大的工廠

蟑螂一樣的生存能力

1974年,一個朋友讓郭台銘幫忙找塑料加工廠,說有外商想採購這些東西。

24歲的郭台銘意識到這是下海的好機會,為了接那筆生意,他向母親借了10萬台幣,和幾個朋友合資在台北註冊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做塑料零件生產。

然而,工廠開張不滿一年就迎來了石油危機,經濟凋敝。

朋友們紛紛退出,只有郭台銘還在死撐。

隨後黑白電視逐漸興起,他將業務轉型為生產旋轉按鈕,慢慢形成15人的規模,苦苦等待春天的到來。

他曾形容那段歲月為「寒冬中的孤雁獨自飛」。

到了1977年,郭台銘手裡已經有了幾百萬新台幣。

這時,台灣經濟也在起飛,房地產業、製造業都在蓬勃發展,很多商人藉此炒地皮、囤原料賺塊錢,很多人都鼓動他一起干。

郭台銘也動過念頭,不過最終他抵住了誘惑,他認為,踏踏實實的生意才能長久,投機炒作只是短期小利,不會有大出息。

除了經營難題,郭台銘還要面對黑白2道的滋擾。

每天不但有人來上門收保護費,還有政府部門上門推銷各類產品,如果不買,稍後就會有相關部門過來「檢查工作」。

後來,新加坡的一位部長向郭台銘請教,為什麼新加坡中小企業不如台灣中小企業有競爭力?

郭台銘回答:你們新加坡把企業照顧得太好了,台灣則讓我們練出蟑螂般的生存能力。

80年代,世界進入了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久侯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奉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占領市場,迎來了發展機會。

1982年,郭台銘將公司改制為鴻海股份,投資上千萬建造了規模化廠房,並將業務轉型到生產以電腦連接器為主的產品。

1988年,鴻海營收突破10億大關,郭台銘在深圳設立了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

1992、93年,他又「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了」,在深圳、崑山擴建和新建了兩個累計8萬人的大廠,之後不停擴廠,同時也把製造能力不斷多元化,一直做到整個消費電子行業,且從零部件一直做到成品。

2007年,對富士康來說至關重要。

賈伯斯在這一年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決定讓郭台銘代工生產。

憑藉來自蘋果公司的巨額訂單,富士康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廠。

從2010年到2017年,富士康出口占全中國出口的3.9%,進口占3.6%。

30年來,富士康集團累計外匯2400億美金,占中國外匯存底的7.8%。

現在,富士康在大陸共建成超過50個園區,不單在深圳、北京、上海,就連蘭考、廊坊、鄂爾多斯這些三四線城市也有著上千畝的富士康園區。

2017年,鴻海的銷售收入高達156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將近1萬億。

而這次上市的工業富聯2017年營收才不過3545億(摺合554億美元),只占鴻海的35%。

除了工業富聯,富士康還有2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鴻海精密(TW.02317),以及在港交所上市的富智康(HK.02038)。

靠什麼維持富士康龐大的商業帝國?

很多人認為,富士康是依靠廉價的成本,大量的訂單,榨取員工血汗賺取利潤。

事實上,郭台銘曾多次說,他的帝國要維持下去,只有三個武器,一是供應鏈,一是專利,還有一個是他的夢想,工業銀行。

說到供應鏈,那是富士康幾十年的積累。

說個案例,鴻海真正的崛起是在接了「戴爾電腦」的單子後,但這家企業就像一家皮包公司,只有網絡平台,後台找人代工生產。

那麼如何滿足戴爾全球性的客戶需求?這時候,富士康無與倫比的供應鏈的技術能力就凸顯出來了。

後來,富士康多次起訴離職高管,也多是因為其泄露了其重要的供應鏈知識。

利用專利維持自己的帝國,與蘋果打擊三星的戰術一樣。

截止2014年,富士康的申請專利數是 128400項,獲准專利數目,超過 64300項。

但是,專利是有年限的,尤其是工業方面的專利,期限短的可憐。

所以,富士康在不斷創新,如果不創新,專利壁壘就會被打破。

華商韜略在採訪郭台銘時,他說成功要講方法。

要「先抄,再研究,繼而創造,最後發明,不會就要學,不懂就要問。

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後會連里子也輸掉。

他強調要在變化中「苦練內功」,妥處「變和不變」的辯證關係: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得紮實;少林寺和尚武功千變萬化,也是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結果。

他還告誡創業者,要求得成功,必須目標堅定,埋頭向前沖。

「一個企業的創業者,一定要具備不受外界干擾的傻勁。

不是農民工的工,是工程師的工

為他們解決所有問題,包括婚姻

如何管理上百萬人的超級團隊,人類文明史上,可借鑑的先例還真不多。

儘管勞工問題頗受詬病,但軍人出身的郭台銘有一套自己的治理原則。

郭台銘治廠如治軍,他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重情重義,強勢高效。

用人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

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

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

多年來,鴻海的配股分紅都是居高不下,很受股東追捧。

在近日的富士康三十周年慶典上,郭台銘花了不少時間講述富士康員工的福利待遇問題。

他說,對員工不但提供工作機會,吃喝拉撒睡,還要包辦他所有的東西,包括婚姻,要真正回歸到人民公社時期。

郭還特別講了一個把深圳雞腿買空的故事:

「為了吃雞腿,我買了一個大冰箱,別人問為什麼要買冰箱?我說我必須從禮拜一買到禮拜五,這樣禮拜六才可以一人分一隻雞腿,我們把深圳和崑山的雞腿都買了還不夠,還要買來冰著。

另外,對於富士康為什麼要在A股上市,郭表示,是因為考慮到很多大陸員工很難拿到台股股票,工業富聯上市後,會馬上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

在深圳富士康員工動員大會上,他還獎勵了一名為富士康工作了30年的女員工價值100萬元的工業富聯股票,並稱再過30年股票可能會翻30倍。

但對待競爭對手,他一向以敵人示之,毫不手軟,業內皆稱之為「梟雄」。

新夢想

從幕後到台前,轉型工業網際網路

2017年,富士康營收達10169億元人民幣之巨,是名副其實的代工巨頭,代工產品涵蓋手機、電腦、平板、遊戲機、伺服器、路由器、光電產品、半導體產品等。

為蘋果的代工占富士康收入約50%,在整個鏈條中,其利潤率只是3%,而蘋果能拿到40%多,收入微薄;且蘋果產品的銷售變化對富士康的影響也較大。

為了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富士康一直在尋求轉型。

如何轉型為智慧科技是郭台銘最近10多年最努力的事。

2015年5月,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郭台銘嗅到了商機。

他認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實現「實體經濟+網際網路」,是富士康的轉型之路。

他將富士康的下一個30年定義為「重生」,而他所倚仗的便是工業網際網路。

為此,郭將公司進行拆分,單獨打造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富聯)。

未來,工業富聯將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

同時,通過不斷的併購,打造產品和品牌。

去年富士康注資夏普,在短短一年內,通過整合,使這家日本著名品牌擺脫了虧損局面,虧損額下降了90%;本月初還聯合sharp收購了東芝個人PC約80%的股權,全面向終端和品牌進軍;同時,郭台銘活躍於網際網路圈,與馬雲、馬化騰、孫正義交朋友,擁抱網際網路、智能化。

郭台銘外表霸氣,遇強則強;馬雲人如其名,外表柔順,但柔能克剛。

兩人碰在一起,可謂是火花四射,火藥味十足,但一兩次溝通後,就成了好朋友。

如今鴻海入股阿里,雙方企業未來將有更多的合作。

儘管工業網際網路還處於初級階段,外界質疑尚多,但郭對此目標堅定,毫不猶疑。

他在上月參加在天津舉行的網際網路智能大會時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價值將遠超消費網際網路平台;2025年,工業網際網路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價值,占全球經濟總量一半。

毫無疑問,他的意思是,富士康不會缺席這塊大蛋糕。


關注這個公眾號的人長的都不會太醜。

本文屬「智見MAX」(ID:wmxjs2016)原創,作者真吾,歡迎24小時後聯繫轉載,轉載務必保留二維碼並標註作者來源。

發現未經授權轉載者,一律舉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