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和華為被制裁事件,再次告訴我們:科技上,中國必須自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短短兩年,中國兩大科技巨頭(中興和華為)先後被美國制裁——川普簽署總統令,禁止所有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又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那裡購買技術或配件。

意圖很明顯,這不是小小的懲罰,而是想徹底擊敗華為。

雖然中國華為集團早已「未雨綢繆」,並立刻啟動了「備胎計劃」,任正非先生更是表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影響不大,華為的主要業務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但南生注意到,華為海思公司主要是晶片的設計企業,並不擅長製造晶片,所以海思的麒麟系列晶片、鯤鵬系列以及其他的基站晶片、基帶晶片等等還是需要找代工廠製造的。

但中國國內目前的晶片製造工藝只是達到14納米,中芯國際也只是宣布在12納米上獲得突破,並無7納米這樣的最新技術。

要知道,電子產品方面大家都在拼技術,尤其是旗艦型手機往往採用了當前全球最頂級的晶片。

這意味著,如果國內不能很快獲得7納米的製作技術,那華為海思晶片就始終離「最頂級晶片」有一步舉例。

可以說,戰略上雖不懼美國制裁,但戰術上的確給中國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損失。

這再一次給國內所有科技企業敲響警鐘:在科技上,中國必須自主!這不是口號,而是涉及到企業生存,乃至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

科技領域,美國仍是一家獨大

整體來看,在當前全球背景下:科技領域,美國仍是一家獨大。

這裡有兩層含義,首先是美國仍然是全球科技公司的「頂級供應商」。

我們老百姓所熟知的一些高科技領域,如晶片、高端儀器製造、超高精度工具機等等,大多掌握在美國企業手裡,或者掌握在美國能「控制」的其他歐盟日企業手中。

第二層意思,即便美國企業放棄了具體製造的環節,但仍然掌握著大量專利,尤其是核心專利。

並且美國能通過其強大的「綜合實力」將這些專利轉變成「標準」(如聯想事件),這也對全球其他國家的科技公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力」。

可以說,就是因為美國對科技「獨立自主」了,處於全球領先優勢地位,才能對實施所謂的制裁。

這進一步告訴我們,在科技上,中國必須自主。

否則即使華為事件解決了,但不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事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向「芯」看齊

中美貿易戰打響,愈演愈烈,中興首先成了貿易戰的犧牲者,遭到了美國封殺,這讓一個詞語浮出水面「晶片」,成為事件中的關鍵詞。一個千億市值、位居全球通信設備行業第四的中興通信卻因美國一紙禁令徹底停擺...

布局「中國芯」,阿里看到了怎樣的未來!

誰也沒曾想到,大國之間的紛爭第一個「倒下」的企業竟然會是中興。一個在中國通訊行業僅次於華為的通訊巨頭,就在美國的一記重拳下幾乎處於休克狀態。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

中興十年「斬監侯」,歷史將如何看待這89天

轉眼中興制裁案已經持續了將近5個月,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每天習慣了被中興、晶片、中美貿易戰這些關鍵字輪番刷屏。今天,我嘗試站在歷史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系列事件有可能對將來造成的影響。先來回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