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十年「斬監侯」,歷史將如何看待這89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轉眼中興制裁案已經持續了將近5個月,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每天習慣了被中興、晶片、中美貿易戰這些關鍵字輪番刷屏。

今天,我嘗試站在歷史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系列事件有可能對將來造成的影響。

割地賠款——不值得慶幸的城下之盟

先來回顧一下中興案的結果。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關於中興通訊的替代命令》,中興此次付出的直接代價有:

  1. 罰款: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其中10億美元需60天內一次性付清,加上2017年同樣因違規支付給美國人的8.92億美元罰金,罰款總額已達22.9億美元,相當於中興2017凈利潤的3倍,十幾萬人白給美國人干三年。

  2. 換血:中興通訊所有高級副總裁及以上高管全部撤換並禁止再次聘用,包括中興創始人侯為貴一手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殷一民、總裁趙先明等技術、管理骨幹。

  3. 監督:9月3日,中興發文任命美商務部指定的一名前聯邦檢察官擔任「特別合規員」,監察一切,任期十年,可謂聞所未聞。

  4. 市值:從4月中旬開始斷崖式下跌,總市值蒸發近700億元。

8月30日,中興發布上半年財報顯示虧損78.24億元,但跟上述相比已無關緊要。

如此標語,如何不惹爭議

解禁當日,中興打出了上圖的標語,頓時輿論沸騰。

排除無謂的猜測和發泄情緒,本次制裁案雖然告一段落,但從長遠分析,中興根本還談不上有喘息之機。

為什麼不值得慶幸

因為對於中興而言,以下幾點最為致命。

第一,商業信譽的巨大傷害。

近年來各國由於「通訊安全」的原因,華為、中興在國外(尤其是已開發國家)開拓市場已經頻頻受阻,美、澳已明令禁止中國廠商參與其5G網絡建設。

中興作為全球第四大電信設備商,受此次制裁影響,日後在國外開展業務將極為艱難,市場份額被對手蠶食將難以避免。

第二,投資人信心大受影響。

巨額罰款將直接導致近幾年的財務困難和持續虧損,股市連續暴跌引發股民拋售,在巨大風險和虧損情況下,短期內恐難獲得社會資本的支持。

況且作為「國」字號企業,除社會輿論,中興背負的壓力只會更大。

中興股價斷崖式下跌

第三,割地賠款只換來「斬監侯」。

巨大代價之下對方鳴金收兵,但此後十年內公司內部事事受人監督,輕則商業機密泄漏,稍有不慎更有再遭制裁的風險。

今後的歷史影響

新世紀以來,中國企業在美遭遇各種限制和制裁併不鮮見,前有「銀河號」事件,後有對華光伏產業反傾銷案。

這些事件都對中資企業造成了暫時的打壓,甚至影響產業整體對外貿易,但長期來看,一時的挫折無法打垮已成優勢的中國企業,作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次數最多的國家,中國的鋼鐵、輪胎和輕工製品在制裁後仍然占領國際市場。

同為通訊行業的華為在美屢遭禁售、投標和併購失敗之後,如今逆勢超越思科、蘋果,成為全球最大通訊設備提供商和第二大手機廠商。

2016年華為海思位列全球IC設計企業TOP 10第六

中興制裁案是「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將晶片放在產業發展重要位置之後,晶片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如果以五十年以後的時間長度來評價這一事件,筆者認為有如下影響。

第一,晶片真正成為從國家到民間關注、了解的戰略產業。

由於半導體行業往往默默無聞,鮮有突破性、具備應用價值的技術成果,民間知之甚少。

中興事件引發的全民討論是劃時代的,以見過之後我們的經驗來看,凡國人關注的產業最後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中國男足除外。

第二,中國半導體開始真正產生國際企業。

一家成熟的跨國公司往往意味著人才、管理、資本和產業分工的國際化,中國晶片企業在人才和產業分工上已經具備後發優勢,結合廣闊的市場和持續的耕耘,近二十年,尤其在封測和設計行業有望誕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頭。

第三,2018年前後將成為中國半導體創業元年。

新世紀以來中國第一波晶片創業高潮發生在2000年至2004年前後,大量矽穀人才回國和市場需求誕生了中芯國際、GD、瑞芯微、華為海思這一批優秀企業。

現今這一階段,美國半導體行業已進入成熟期,創業項目和新上市公司極少。

圍繞AI、5G和IoT等概念,中國仍將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用腳投票」的人才、資金將使中國晶片創業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老晶片企業、網際網路公司將成為潮流主力。

不要鄙視那些山谷的人,因為他們曾經輝煌過

也許,89天至暗時刻之後,我們只能慶幸中興尚可依賴國內政企市場,只能慶幸還有靈魂人物侯為貴,慶幸中興還能活到5G時代的到來。

尼采說,凡不能摧毀我的,必使我強大。

中興,我勸你知恥而後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