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和外企風雲輪轉 世代匆忙交替輪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技術進步、製造業遷移、雲譎波詭的市場,科技產業的成長和變革史中,無數嶄新的產品讓人血脈賁張,也有無數傳奇轉瞬間淪為時代的棄嬰。

世代匆忙交替,中國企業和外資公司也在時間的腳步里風雲輪轉。

在這一輪「復興」大潮中,中國公司成為背後的推手。

外資品牌回歸中國市場的背後

都有中國資本的助力

闊別中國3年的VAIO 帶著兩款筆記本電腦重歸中國市場,為其渠道站台的,正是在筆記本品類享有大量成功操盤經驗的京東。

IDC的數據顯示,京東已經占據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37.4%的份額。

在中國端產品的銷售商,占比更高。

京東集團副總裁、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用「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形容和VAIO的合作,「12年前,因為合作夥伴的支持,京東才變成了中國最大的3C零售平台。

」胡勝利說,這一次,劉強東特意做了批示,「全力支持VAIO回歸。

VAIO品牌在中國的負責人黃新初也表示,京東對VAIO的回歸之路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早在2014年VAIO退出中國市場時,VAIO和京東就曾探討過中國市場繼續合作的可能,因為VAIO產品在京東很受歡迎。

2016年雙方再次接洽溝通,覺得合作時機逐漸成熟了。

」此後,京東和VAIO雙方就VAIO品牌回歸中國市場一事保持了密切溝通,並最終促成了VAIO的回歸。

中國市場用戶對輕薄本的熱度持續攀升,VAIO此次帶來的兩款新品是迎合這一趨勢的輕薄系列的代表產品。

Z系列產品將全部在日本本土生產,S13系列雖然在中國生產,但出廠前還會運回日本進行最後的檢測與完工。

為了切身感受VAIO的品控力度,京東方面還曾親自到VAIO的日本生產基地進行過考察。

胡勝利承諾,京東可以為VAIO品牌提供從線上到線下、從物流到信息流的一體化品牌重塑服務。

而藉助中國近年來高度發達的電商渠道,越來越多的外資品牌希望最大化地實現品牌重塑,重新爭得市場。

夏普手機和黑莓回歸中國市場的背後,也都有中國資本的助力。

2016年,夏普公司接受了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兼并計劃,正式成為該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斷攀升,OEM利潤單薄如紙。

富士康總裁郭台銘對夏普手機的期望很高。

手機業務是富士康通向未來的重要一環。

富士康不僅取得了夏普的實際控制權,還投入3.5億美元買下諾基亞功能機業務。

富可視和諾基亞功能機業務主要面向海外市場,以低端市場為主,夏普手機則主攻中高端檔位。

黑莓也在2016年宣布停止開發智慧型手機,同年與國內知名的電子企業TCL達成協議,授權後者在未來手機上使用其品牌,並在全球銷售這些手機。

在國內市場,TCL手機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黑莓品牌似乎被視為其進入高端市場的一條「捷徑」。

對於每一個想要重整旗鼓的品牌

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

自1960年代以來,人們常把亞洲經濟體比作「雁行」。

當日本在製造業價值鏈內向上攀升,比如進入電子領域,台灣和韓國可以進入日本留下的紡織品市場。

結果就是像遷徙候鳥那樣梯次發展。

而每一個新的製造業中心的成長,都是全球經濟中最令人激動的變化。

它們提供了新的消費品市場,為全世界的公司帶來巨大機遇。

中國目前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製造中心,而向消費傾斜的經濟政策又強化了中國世界大市場的地位。

這讓傳奇品牌在中國的「復活」成為了必然。

已經完成財富積累的中國企業,希望藉助這些品牌打開高端市場的大門。

出海傳媒創始人黃河認為,有了資金的支持,中國企業走出的方式與西方跨國企業有很大不同,後者多在具備了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後再把成果複製出去。

而中國企業則希望通過海外收購或投資,來迅速獲取資源、品牌或技術,先拿過來補充自己的實力。

以2008年金融危機及2014年兩個時間段為節點,一大批中國公司出海海外,在獲取品牌方面,有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復星收購葡萄牙保險公司Caixa Seguros等為代表;而在拿到先進技術方面,則有中聯重科收購義大利混凝土機械製造商CIFA、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公司等。

在去年201筆外資對日併購交易中,亞洲買家占到了近一半。

中國大陸和台灣買家的併購活動仍然十分活躍,他們共斥資9332萬億日元,做了51筆交易,併購金額和交易數量都創下了紀錄。

而與此同時,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敗下陣來的日本科技公司,則在經歷艱難的轉型。

出售旗下VAIO個人電腦業務的計劃,是索尼10多年來準備摒棄虧損業務的首個明確標誌。

與之相伴隨的,是日本公司的倒閉潮。

「企業僅僅擁有一流的技術並不等於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企業的經營管理靠的是一套複雜的綜合性戰略,戰略方向錯了,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濟於事。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柯隆撰文說。

對於每一個想要重整旗鼓的品牌或產品而言,中國也是最重要的市場。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4%,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即使是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國仍然存在更多的機會。

專業服務集團埃森哲對全世界的2.6萬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發現54%的消費者今年計劃購買新的智慧型手機,印度和中國的潛在消費者尤其多。

這在市場增長放緩之際是個可喜的好消息,此前的數據顯示,智慧型手機市場2016年增長率從前一年的14%放緩至5%。

懷舊和買單隔著千山萬水

品牌神話還奏效嗎?

無論是黑莓、摩托羅拉還是諾基亞,他們的名字仍在迴響,但是,重現往日輝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VAIO是什麼,我都沒聽說過。

」95後的芳芳說。

和她一樣,新生代的消費者對於這些「老品牌」已經十分陌生。

即使是品牌粉,「懷舊」和為此「買單」之間,還隔著千山萬水。

改換門庭後的富士康挖來了手機業務的新掌門人羅忠生。

羅忠生從2000年開始擔任中興通訊新技術研究部部長,中興通訊副總裁、酷派集團海外業務負責人。

2017年3月進入富士康後,擔任富士康資深副總裁,負責夏普手機業務和富可視手機業務。

羅忠生表示,夏普手機的回歸不是向老用戶兜售情懷,而是通過全面屏這個新的切入點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但是,事實上,2017年已是夏普手機「兩齣三進」中國市場。

夏普手機從2003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兩年之後就因為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被迫撤出;2008年夏普憑藉9010C手機再次進入中國,因為2010年以後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慘烈,2013年再次被迫撤出。

TCL通訊與黑莓的關係更像是貼牌製造。

2016年12月,BlackBerry有限公司(黑莓)宣布與TCL通訊達成長期的授權許可協議,根據協議,黑莓將授權TCL通訊使用其安全軟體、服務套件及相關品牌資產,TCL通訊將負責設計、生產、銷售黑莓品牌移動設備,並提供客服支持。

簡單來說,就是黑莓放棄自主研發硬體業務、改做手機外包業務了,而TCL通訊以承包的方式拿下黑莓品牌。

換了「馬甲」的TCL手機,真的能夠打動高端商務人的心?

TCL在2004年4月開始重組並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在歐洲,TCL通過這個海外品牌占據不少的市場份額。

在TrendForce發布的全球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廠商榜單中,2015年、2016年TCL均以4%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七。

但是在國內,市場上已經很少能看到TCL手機,其整體手機業務也每況愈下。

數據顯示,TCL手機類產品銷量在2015年達到8355萬台的高峰,2016年已下降到6876萬台、同比下降17.7%;在2017年上半年,TCL手機類產品銷量已經進一步萎縮至2117萬台、同比下降36.16%,巨虧8.52億元。

聯想+摩托羅拉的組合也並不樂觀,每當聯想集團發布財報的時候,外界都會質疑聯想不盡如人意的移動業務。

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均大幅盈利,不過在中國市場要想突圍並非易事。

前五大手機品牌已經占據了市場近78%的市場份額,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大量手機品牌在消失。

除了一線的華為、小米、OPPO、VIVO四家廠商和蘋果三星之外,市場留給新興品牌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而且如今的手機競爭,已經是渠道、內容生態、供應鏈等的綜合競爭。

另一個難以忽視的變化是,中國市場早已不再是單純追求原產地組裝或者品牌的初級市場,進入理性消費時代,品牌「神話」還能奏效嗎?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普借勢全面屏 重回中國市場夢有望實現

謝瑜嬌 全面屏,這無疑是2017年手機行業里最熱門的詞彙。甚至有報導稱下半年將迎來全面屏手機的高峰期。在手機螢幕的進化中,先後出現過液晶屏、OLED屏、雙曲屏、柔性屏、全面屏,手機的顏值在不斷被...

富士康推夏普手機 搶中高端市場

提起富士康,大多數人會聯想起它的最大客戶蘋果,但如今在手機產業鏈中,富士康的野心遠不止「代工」那麼簡單。8月8日下午,夏普在中國市場發布了手機旗艦產品AQUOSS2,標準版售價為2499元,高配...

【深度】夏普手機沉浮

羅忠生再一次向外界講述夏普手機的前世今生,是在5月24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這也是夏普手機今年3月宣布回歸之後,首次與合作夥伴一起在媒體面前亮相。他的title很長,富士康科技集團資深副總、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