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不到一年,夏普手機又雙叒要棄中國市場而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兵荒馬亂,潦草離散。

去年8月8號,夏普、黑莓、VAIO三個自帶情懷濾鏡的品牌扎堆回歸中國市場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然而,選定一個黃道吉日,似乎也並沒有給這三者帶來較好的運勢。

尤其是夏普,掌門人調崗、官微內容清空、旗艦機價格腰斬等一系列反常之舉,都在宣告著:回歸一年不到,夏普手機叒要棄中國市場而去。

「全面屏鼻祖」在全面屏時代黯然退場,不禁令人唏噓。

與此同時,夏普還有一個隱形身份,其是富士康品牌化轉型的排頭兵。

有業內人士指出,夏普再次敗北,一定意義上也在預示著富士康品牌化戰略的最終結局。

三進三出終折戟

夏普對於中國市場,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其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前來開展業務,陌生的是至今其仍未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夏普手機首次進入中國消費者視野,兩年之後同京琦、松下等其他日本品牌一起宣布退出。

有了第一次征戰的經驗,2008年夏普捲土重來時多了幾分自信,以經典翻蓋機型夏普9010C取得不錯成績。

但隨後的智能機時代,夏普又顯不適,於2013年二次退出。

再到去年,頂著「全面屏鼻祖」這一稱號,夏普攜新機AQUOS S2高調回歸。

一度給市場以錯覺,夏普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但品牌聲量和市場銷量雙雙走低,已經證明了一切。

百度指數顯示,這次回歸之時,「夏普手機」的搜索指數達到了近一年來的巔峰值3384,隨後便一路下滑,今年6月份,跌到500左右的最低點。

近期稍有回升,則是要歸功於其要「退出中國市場」消息的傳出。

有調侃稱,夏普身體力行詮釋著「出道即巔峰」。

在銷量上,回歸之作AQUOS S2在京東官方旗艦店至今共計收得5.7萬+評價,對於一款已經上市快一年的手機來說,這一成績如何,相信各位自有判斷。

華為、小米等強勢品牌不說,與晚3個月上市的錘子堅果Pro2相比,夏普AQUOS S2的銷量也尚不及其零頭。

並且,近期AQUOS S2的售價也從2499元和3499元分別下調至1099和1799元。

不禁讓人想起回歸發布會上,時任夏普手機CEO的羅忠生的那句話,在2017年年底之前,在座的這些朋友手機都要換掉。

現在看來,換是換了,但是鮮有人換成夏普。

對了,羅忠生本人也已被換掉。

其微博認證目前已經變成資深通信人士、數碼博主。

同時,夏普手機官方微博的所有內容都已清空。

有消息傳出,羅忠生帶領的中國區團隊已經解散。

「轉型,拼搏,不懼困難,團結一心,涅槃重生!」不少人將這條微博,看作是羅忠生對外界風言風語的回應。

為何至此?

大抵離不開兩方面,一是國內手機市場環境縫隙狹小,二是夏普自身實力不足。

羅忠生曾說,希望改變手機行業千機一面,同質化嚴重的局面。

去年下半年,隨著iPhone X的火爆,一眾國產品牌跟風推出劉海屏。

或許有人覺得這更能凸顯夏普AQUOS S2美人尖的可貴,但夏普卻認清了現實,於今年4月推出了旗下第30款全面屏手機夏普AQUOS S3,採用了與iPhone X一樣的劉海屏設計。

而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自上次夏普遭排擠離開之後,就一直被國產品牌霸占,華為、小米、OV在認可度上都已有實力與蘋果一較高下。

品牌飽和之外,數量上也同樣如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顯示,整個上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僅為1.96億台,較去年同比下滑18.7%。

這一背景下,夏普想要鑽進來談何容易。

況且夏普品牌自身皆是短板,很難找到支撐起回歸願景的殺手鐧。

論設計,比不上OV今年的創新;論價格,不敵小米價格屠夫;論營銷,任一本土品牌都要強過他;最後只能論情懷,卻也慘遭同為日系品牌的索尼秒殺。

「倘若這次真走了,以後想回來更是難上加難」,有分析稱,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缺口正在進一步收窄。

此時退出,基本等於永別。

富士康品牌化夢想踏空

去年10月,台灣經濟日報報導,富士康和夏普聯手組建了一支超過4000人的團隊,目標是衝刺2018年全球化布局,挑戰全球前五強。

羅忠生表示,對於夏普2018年在全球手機市場的表現,非常有信心。

這既是對夏普手機的期望,也是其對富士康做出的保證。

因為羅忠生當時除任夏普手機掌門人之外,還是富士康資深副總裁。

拋開中國市場的失敗不談,在國際市場上,夏普手機也並沒能攪起預想之中的浪花。

各大機構公布的市場份額榜單中,都未見「SHARP」這一品牌。

Counterpoint給出的今年第一季度市場數據,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OPPO。

而折戟的夏普手機,正是富士康品牌化戰略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在2016年8月底,夏普曾無徵兆地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兩款新機A1和C1。

夏普未明確表示將憑藉這兩款手機回歸,市場輿論多認為,這其實是富士康主導之下,夏普做出的試水之舉。

因為就在當月,富士康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66%的股權,正式將夏普收入囊中。

至此,不甘心只做高投入、高產出、低毛利代工業務的富士康,品牌化的野心已然清晰。

有知情人士表示,此前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和iPad,經營性利潤率一直維持在3%上下。

現如今其旗下已經掌控的手機品牌有富可視、諾基亞和夏普。

其中,諾基亞是2016年年5月份被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收購,負責諾基亞的功能機業務。

但是幾年過去,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富士康的認知卻依然停留在代工廠階段,其自身在手機市場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有夏普手機用戶表示,富士康自有品牌這個標籤,並沒有在其購買之時起到加分作用。

不僅如此,近期富士康更是因夏普惹來不小麻煩。

前文中有提到,夏普AQUOS S3採用了和iPhone X一樣的劉海屏設計。

初被曝光之時,該機就引起一片譁然,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夏普作為富士康旗下主打品牌,設計語言如此之相似難免引來抄襲質疑。

甚至當時就有人斷言,夏普AQUOS S3將會流產。

跳票的夏普AQUOS S3最終開售,但如今富士康的品牌化戰略卻隨著夏普差強人意的表現而前途未卜。

寫在最後

話說回來,雖然富士康的品牌化戰略並不被外界看好,但卻代表著未來的趨勢。

從低利潤、低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術業務轉型,不僅是富士康,更是所有企業應該去謀求的。

比如在手機業務上節節敗退的夏普,其在2016年被收購之後對光伏發電業務實施調整,當年就扭轉了連虧三年的局面。

隨後夏普定下了2017-2019年積極擴張的戰略,發力超高清「8K」電視和「物聯網(IoT)」相關業務。

羅忠生表示,卸任夏普手機CEO之後,繼續在夏普探索工業物聯網方面的工作。

再來看其他日企,近幾年包括夏普在內,東芝白電、NEC個人電腦業務都相繼被中國企業收購,有人就此開始唱衰日本曾引以為傲的家電製造業。

但同時也有人敲響警鐘,從全球範圍來看,日本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布局要遠超其他國家。

其所走的路線與美國較為相似,集中精力研發高精尖技術,比如機器人、新材料、生物醫藥、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從而戰略性放棄某些中低端產業。

而回看中國,似乎所有產業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勢,網際網路、移動支付等都走在世界前列。

但就像馬化騰在日前的演講中所說,我國更多停留在科技應用層面,只是表面輝煌。

回歸到基礎科學研究,整個中國還是十分薄弱。

前段時間的「中興事件」足以讓國人意識到,沒能掌握核心技術,民族企業因一紙禁令說倒就倒。

最後,回到夏普手機的退出,這確實在映證著國產品牌的崛起。

但如果國產品牌的競爭點仍停留在價格、營銷這些基礎層面,那即便是占領了全球市場,專利技術等核心依然是受制於人。

或許某一天,當下勝出的品牌中就會出現下一個中興、下一個夏普。

一切都不無可能。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木木,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業界風雲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資和外企風雲輪轉 世代匆忙交替輪迴

技術進步、製造業遷移、雲譎波詭的市場,科技產業的成長和變革史中,無數嶄新的產品讓人血脈賁張,也有無數傳奇轉瞬間淪為時代的棄嬰。世代匆忙交替,中國企業和外資公司也在時間的腳步里風雲輪轉。在這一輪「...

富士康推夏普手機 搶中高端市場

提起富士康,大多數人會聯想起它的最大客戶蘋果,但如今在手機產業鏈中,富士康的野心遠不止「代工」那麼簡單。8月8日下午,夏普在中國市場發布了手機旗艦產品AQUOSS2,標準版售價為2499元,高配...

夏普手機再次回歸中國,能否東山再起?

[釘科技報導]在手機市場,夏普、松下、索尼等日系品牌也曾有過不錯的表現,但隨著智能機時代的到來,日系品牌逐漸沒落,只有索尼在勉強支撐。日前,釘科技獲悉,夏普在富士康入主後,不僅在電視市場掀起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