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與華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選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聯想與華為國內企業中國際化成功的2個典型代表,也是各自行業的領先者,長期以來,聯想與華為出現過很多被奉為現象級的故事。

近年來關於這兩家企業的比較是相當多的,特別是華為近3年來收入與利潤遠超聯想,尤其是經營利潤兩家企業的差距很大,即使營收接近的時期也差距不小,近幾年聯想經常遊走在虧損的邊緣,而華為多年來基本都是百億級的盈利並不斷創出新高,2017年達到驚人的475億。

常見的說法是聯想與華為不同的發展路徑成就了今天他們不同的業績,聯想是「貿工技」,以營銷見長,簡單追求規模而不注重研發投入,因此今天發展後勁不足;華為技術投入大,以技術見長,因為長期的技術投入與積累成就了華為今天的市場行業領先地位。

聯想

1984年柳傳志帶領中科院計算所的11個人,揣著20萬元,在中關村創辦了聯想。

80年代,聯想推出了漢卡產品聯想式漢卡,並依靠聯想漢卡完成了初期的資金積累;這個時期聯想也代理國外的品牌電腦。

1990年,聯想推出首台聯想電腦,聯想由一個進口電腦產品代理商轉變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電腦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

1996年,聯想成為國內市場銷量第一的電腦品牌,自此聯想一直是國內市場銷量第一的品牌。

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 IBM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邁出國際化的步伐;2013年,聯想電腦 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

2002年,聯想進入手機領域,一度在國內市場的國產品牌手機企業處於市場領先位置。

2010年4月聯想在北京舉行移動互聯戰略暨新品發布會,宣布在中國正式啟動移動互聯戰略,並推出樂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動互聯終端。

但在短暫的輝煌後聯想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歸於沉寂。

2014年10月,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

近10年是移動智能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時期,傳統PC市場受到衝擊有所萎縮,聯想進行了多次轉型嘗試來適應這一變化,進入手機行業是其舉措之一,聯想管理架構與業務架構也多次調整試圖變化。

但除了在電腦市場一直維持領先地位外,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及其他智能終端產品聯想取得成績不大,至少沒有占據領先的市場位置。

因此,聯想某種程度上仍然主要是一家電腦企業。

聯想最先選擇這個行業與他們創業團隊的背景有關,計算所的技術人員,自然熟悉電腦產品與行業,而且聯想確實在電腦行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目前仍是全球電腦行業市場地位領先的企業。

華為

1987年,任正非集資2萬多元創辦了華為,剛開始代理銷售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

1989年,華為自己開始研發用戶交換機。

1994年,華為推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

任正非看到國內數字程控交換機技術上基本空白的機會,在當時華為財力有限的狀況下孤注一擲的投入產品研發並成功推出了自己的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以國外產品1/3的價格切入市場,快速在「農村」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1996年,華為開始嘗試國際化,一是開拓國際市場,二是對標國際先進的企業管理。

華為1996年進入香港;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

2009年,華為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超越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僅次於愛立信,成為第二大電信設備商,真正實現了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三分天下」。

2013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達到395億美元,其中66%來自海外,銷售收入首次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同行業的老大,從追隨者變成領導者。

華為的業務涵蓋了三大核心板塊:運營商網絡、企業解決方案及消費者終端,產品涉及通信網絡中的交換網絡、傳輸網絡、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絡和數據通信網絡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的運營商網絡業務已全球第一,企業解決方案業務僅次于思科穩居第二,智慧型手機銷量在今年第二季度超過蘋果躍居全球第二。

華為起步就一腳踏入了通信行業,很長階段華為都專注在電信設備領域,面向運營商銷售與服務,即使做手機前期也重點依託運營商客戶資源銷售手機,智慧型手機階段華為才發力終端市場銷售,所以華為長期重點在耕耘B端市場。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選擇

比較聯想和華為的財務數據,我們會發現,聯想的毛利率基本在13-15%之間,我沒有找到華為的毛利率,但我們看華為的利潤率,基本在10%以上,另外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華為研發投入,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華為的高利潤水平與華為持續的巨額研發投入帶來的技術領先有關,與華為所處通信行業有更大的關聯,通信行業特別是通信設備行業整體的毛利水平要高於很多的電子類消費品行業,因為其主要客戶群體是運營商,而運營商更願意選擇實力與技術水平更高的企業作為合作夥伴以降低其風險,因為設備需要更高的維護與服務能力,因此其企業競爭門檻高,自然可以獲得更高的毛利水平,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技術投入以維護自己產品的領先地位。

電腦行業的毛利率普遍不高,惠普、戴爾這些品牌的毛利水平會略高於聯想,但基本在20%以內。

電腦行業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產品,其市場投入是品牌建設及銷售的必須投入,往往占比會偏高,這是C端市場與B端市場的一個很大不同。

電腦的核心部分CPU、存儲器、作業系統,上游廠商是高度集中的,如處理器僅Intel和AMD兩家,作業系統只有微軟,整機廠商必須靠規模才能獲得成本優勢,產品之間的差異除外觀的個性化設計、配置的差異及部件選用外,因此競爭的門檻更多的是規模與品牌認同。

聯想的創業者們來自中科院計算所,進入電腦行業成為非常順理成章的自然選擇;任正非偶然的機會成為香港一家公司的交換機銷售代理,並以其敏銳和執著捕捉到了通信行業的每一個機會點。

電腦行業因為移動終端產品的衝擊,行業基本處於緩慢增長期甚至停滯期,聯想雖然已經成為全球前列甚至市場份額第一的企業,但也擺脫不了行業變化的衝擊。

但聯想近年來的轉型沒有出彩的地方,如雖然很早進入了智慧型手機產業,但沒有把握住發展機會並成為市場有影響力的品牌,這是值得思考的。

未來的聯想如何擺脫PC行業衰退的影響,在新的領域找到可以替代的增長點,目前還看不出端倪。

華為從單純的電信設備企業成長為行業巨頭,並在自己橫跨的三個核心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解決方案及終端消費者業務)成為全球領先,必有別的企業無法比擬的地方。

聯想與華為,當初的不同行業選擇,今天的企業狀況有所不同,這是根本的差異。

當然,行業因素之外的企業主觀內因的探討也會有更多的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電信設備營收激增,5G將挑戰華為

2017年三星電子的電信設備業務收入達到35億美元,同比增長60%,而營業利益同比增長186%至5.42億美元,豐厚的利潤將刺激三星持續投入電信設備業務,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項業務可達到在華為後...

國際承認的三個世界第一中國品牌

由政府主導在5月10日成立了中國品牌日,標誌著中國質造時代來臨,隨著第一批企業出爐,我們也驚喜的看到其中許多企業已經成為在國際領域該行業內的全球第一。一 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現在排在世界...

明明沒上市,華為何以體量驚人?

導讀: 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一大典範,華為的實力越來越在國際上受到認可。除了在主營的通信設備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外,手機業務也做得有聲有色。如果單從銷售業績上作比較,華為2017年的全年營收比風口浪...

明明沒上市,華為何以體量驚人?

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一大典範,華為的實力越來越在國際上受到認可。除了在主營的通信設備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外,手機業務也做得有聲有色。如果單從銷售業績上作比較,華為2017年的全年營收比風口浪尖上的B...

聯想的對與錯

▌一、捅刀華為?這幾日,關於 「聯想反對華為,站隊高通」的傳言,讓聯想被千夫所指。這本是發生在2016年的一則舊聞,如今卻又被翻了出來,聯想的澄清稿雖然放出來了,但效果不大。各路「愛國小粉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