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該如何 「愛」企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不僅是一種情感,同時也是一種能力。

普天之下,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愛他們的孩子,但這種愛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

只有那種能夠帶給孩子未來的愛,才能算得上是真愛。

中國上市公司CEO連續3年排名第一的年薪,和2015年11月那份巨虧7.14億美元的季度年報,讓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站到了風口浪尖。

面對質疑,楊元慶回應稱,「對於聯想來說,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熱愛它,沒有一個人比我對這家公司傾注了更多的感情,我個人也是聯想控股之外,聯想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

作為一個年薪高達1.18億元的企業家,楊元慶這種關於愛的表態,多少透著些委屈和矯情。

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僅僅因為那是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是遠遠不夠的。

無論對於培養孩子,還是領導企業,會愛比愛更重要。

同樣是愛,由於愛的理念、愛的方式和愛的能力不同,愛的效果也會大不相同。

作為萬科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石「理所當然」是萬科的「親生父母」。

從外界來看,王石似乎有些「不務正業」。

對於和萬科的關係,王石也冷靜得多:「我對萬科有感情,但它是我的一個作品,而不是我的兒子。

王石的這種心態和做法,並沒有影響萬科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2015年,萬科實現銷售面積2067.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61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和20.7%,在全國商品房市場的占有率上升至3%,多項指標位列各大房企之首。

研究者一般更願意把華為作為聯想對標的對象。

和楊元慶占有聯想集團超過6%的股份相比,任正非只有華為1.42%的股份。

單是從這個股權比例看,楊元慶對聯想的愛似乎應當更多一些。

但任正非對於華為的愛,恰恰體現在他把98%以上的股份都分給了華為的「奮鬥者」們,讓更多的人來愛華為,把自己的命運和華為的成敗捆綁在一起,為華為的未來一同奮鬥。

不同的愛,會有不同的結果。

經營業績是最直觀的表達。

2015年,華為全年收入為3900億元(約合601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35.3%。

全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達到1億部,同比增加33%,超過原來排名第三的聯想。

對比華為亮麗的年報,聯想集團的業績則可以用慘澹來形容。

2月3日發布的聯想集團2015—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季度營業額為129億美元,營業額年化同比下跌2%,稅前虧損3000萬美元。

截至2015年年底,聯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實際上只有7400萬部,同比下滑21%。

其實外界也能夠理解,聯想業績的下滑和PC行業的生命周期直接相關,更多是由外部大環境造成的。

真正讓輿論過度反應的,還是楊元慶對於低業績、高年薪的解釋。

聯想集團公告則顯示,楊元慶在2015財年的報酬為1944萬美元。

在2012年、2013年兩個財年,楊元慶的報酬都超過了2000萬美元。

一篇題為《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的文章認為,高達2000萬美元,意味著楊元慶的報酬超過了世界上99.9%的CEO。

對此,楊元慶公開回應稱,國內外薪酬體系的統一是聯想一個很大困惑。

「我不能比我美國的員工、美國的下屬、美國的高管拿著更低的工資,這個說不過去。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聯想集團以及楊元慶本人的收入「入鄉隨俗」,以美國公司的「慣例」作為參照系無可厚非。

但真的是在美國CEO的年薪就一定會比別人多嗎?

據谷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年度文件顯示,該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布林和佩奇在2004年要求將其年薪降至1美元;社交網絡Twitter的臨時CEO傑克·多西在履職期間不拿一分錢的薪水;甲骨文董事長和首席技術官埃里森在2014年的薪酬是1美元;「臉譜」CEO扎克伯格在2012年的基本年薪為50萬美元,到2013年變成了1美元。

拿1美元象徵性年薪或0年薪的CEO,在美國還有很多。

特別是在公司業績面臨困境的時候,一些CEO更願意通過象徵性的薪水錶明自己的「戰鬥」決心,鼓舞員工士氣。

以同樣經營電腦、手機和PAD等業務的蘋果作對比,2015年蘋果公司凈利潤約5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458億元,是當年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

但身為蘋果CEO的庫克,其2014年和2015年的年薪分別為922萬美元和1028萬美元,僅為楊元慶的一半左右;而在蘋果高管中至少有5人2015年年薪超過2500萬美元。

楊元慶說自己是聯想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言外之意是一個人對企業的愛大體應當是和其所持有的股份成正比。

如果用這樣的邏輯,就無法解釋其連續多次的減持行為。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4年11月,楊元慶連續減持2500萬股聯想集團股票,套現2.3億港元,持股量從7.92%降至7.68%。

在2015年6月,楊元慶分兩次共出售900萬股聯想集團股票,累計套現1.0452億港幣。

減持自己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不看好公司的前景,或者是對公司的愛也同步減少嗎?至少,這樣的推理用楊元慶身上並不合適。

聯想集團今天能夠成為全球PC領域的老大,楊元慶可謂是功不可沒。

2004年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時,整個聯想集團只有楊元慶一個人同意。

他力排眾議,並說動柳傳志完成了蛇吞象的收購,使聯想集團一躍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標誌。

在過去十幾年中,曾經和聯想一起競爭的長城、方正、同方等其他國產品牌,還有當時那些牛氣沖天的國際品牌,都被聯想遠遠地甩在身後。

即使是在被智慧型手機和雲計算兩面夾擊的困境中,楊元慶也依然是鬥志不減,謀劃著突圍的辦法。

無數的事例表明,愛並不能解決問題。

柯達也好,摩托羅拉也好,諾基亞也好,其CEO也會有對公司的愛,但是,時代不同,經營環境不同,企業規模不同,所有這些可能都決定了那些曾經優秀的CEO們,無力把他們還深愛著的公司帶出困境。

優秀的企業家,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

GE的傑克·維爾奇也好,IBM的郭士納也好,微軟的比爾蓋茨也好,蘋果的賈伯斯也好,那些改變了一個企業命運,甚至是影響了歷史進程的頂級企業家,都是神話。

缺少世界頂級企業家,是中國企業向跨國巨頭進化中的最大挑戰。

如果沒有管理巨無霸企業的能力,那些因為合併而達到空前規模的中國公司,所面臨的可能會是滅頂之災。

先別問楊元慶是不是聯想合格的CEO,還是先想想中國能夠找到幾個楊元慶,世界能找幾個楊元慶吧。

聯想集團也曾經聘用過國際化CEO,但美國人阿梅里奧並沒有辦法應對2008年的那場危機,最後還是老將柳傳志親自出山,以「柳楊配」的格局把聯想帶出困境。

不能創造價值的愛是廉價的。

真正的愛不需要掛在嘴邊,甚至不需要說出來,而是體現在對另外一個生命的升華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雷軍:我心目中的第一偶像柳傳志

前一段時間,因為當年電信行業權威機構3GPP組織的5G標準投票事件,聯想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第一時間站出來發布了《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

《 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出版後記

1999年底,我從某省委機關刊內參編輯任上離職,應聘到成都一家新創辦的網際網路類雜誌任編輯,從此開啟我的IT「職業」生涯——其實作為媒體人士,對IT產業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已。2001年,我加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