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知勁草:致敬國產半導體行業的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晶片項目啟動簽約儀式18日在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舉行,這是中國國內啟動的首個CIDM集成電路項目。

該CIDM集成電路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期總投資約78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後可以實現8英寸晶片、12英寸晶片、光掩膜版等集成電路產品的量產。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而中國半導體和中國晶片,才剛剛踏入世界的舞台之上。

近期,在美國對華科技制裁事件的影響下,一家在中國半導體,乃至世界半導體行業里享有盛譽的企業也因為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被廣受關注。

從紐交所退市一年後,中芯國際擁抱科創板,開啟了回歸A股之路。

近期,中芯國際宣布將於科創板IPO,擬發行16.86億股股份,募集大約234億資金,主要用於12英寸晶圓廠及先進工藝研發。

中芯國際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中舉足輕重的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並且在不久之前,其為榮耀量身定製並量產的14nm工藝晶片麒麟710A,搭載於榮耀play4系列手機上,在電商平台上火熱大賣。

此時的中芯國際對於當下的華為來說,是背靠背的重要夥伴和互為犄角的戰略支撐。

但是,可能很少人有人會知道,中芯國際是由一個叫張汝京的人創辦的。

今天想先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張汝京,這位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一代傳奇的精彩人生。

張汝京,1948年生於南京不到1歲就移居台灣,於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修完碩士與博士學位。

其父張錫綸曾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專家,早在抗戰年間,張錫綸和妻子主辦的第21兵工廠,生產了當時中國90%的重機槍。

1977年,29歲的張汝京進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核心部門「DRAM研發製造團隊」做工程師。

有意思的是,那時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剛好也在德州儀器當副總。

十年之後,張忠謀回到台灣創辦台積電很快就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領軍者。

同時期的張汝京在德州儀器20多年的時間裡,狂建9座工廠,他也成為當

時半導體行業內公認的「建廠狂魔」。

1997年,當時全球晶片行業都是起步階段,晶片賺錢不多還需要長時間研發,由於營收不夠,德州儀器決定裁撤DRAM部門全部員工,張汝京因此失業了,這一年他49歲。

那時,張汝京的父親張錫綸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什麼時候在中國建一所工廠?」

這一問,戳動了張汝京的內心。

於是,在獲得家人的支持下,便立下心回台灣創業,繼續自己的晶片製造之路。

回台灣後的張汝京中年之時迎難而上,創立世大半導體——台灣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從事DRAM晶片代工。

後來的事情一波三折,張汝京的世大半導體被台積電收購,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在中國建廠的初心。

離開世大半導體的他在中國大陸兜兜轉轉,終於決定在上海辦一座屬於大陸的半導體工廠,也就是後來的中芯國際。

那時張汝京發現,大陸既沒有成型的專業半導體製造設備,也沒有的人才,無論是在晶片技術還是產業規模上,都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

更為致命的是,西方國家對半導體的一切技術、設備都有嚴格的輸出限制。

張汝京用儘自己的所有資源和人脈,克服重重艱難,張汝京帶著400多名世大一起工作的工程師到上海,創立「中芯國際」,就這樣開啟了內地半導體代工新時代。

在中芯國際最初的3 年裡,也是中芯國際發展的黃金時代,中芯國際建了6家半導體工廠。

集成電路線寬從從最初的0.25微米一路自主推進到90nm的標準,將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帶入納米技術時代。

中芯國際的這一壯舉不但是晶片製造史上的奇蹟,更可以說,是把我國晶片製造技術同國際先進水平硬生生的縮短了30年。

2003年8月,就在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其競爭對手台積電在美國起訴,指控張汝京共同創辦中芯國際的工程師,有一些是台積電過來的,被認為侵犯了台積電的權益,就商業機密等問題要求中芯國際賠償10 億美金。

這起事件始終長達兩年之久,最終是以中芯國際前後共計賠償台積電3.75億美金,外加10%股權,並且創始人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才塵埃落定。

得知審判結果那一刻,張汝京在電話里嘶聲痛哭。

離開中芯國際的張汝京選擇第三次創業,開始時是從事為LED產品製造晶片,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卻銷聲匿跡。

2014年,在上海臨港新城裡,新成立了一家叫做上海新昇的公司。

上海新昇主營業務是做300毫米高純度大矽片,後來被上海矽產業集團收購。

2020年4月20日,上海矽產業集團上市,當天股價暴漲180%。

而上海新昇的創辦人,就是張汝京。

那一年的張汝京,已經67歲。

上海新昇正值光輝之時,張汝京再次選擇了離開上海新昇,退出眾人的視線。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70 歲的張汝京又回來了,他開啟了人生第四次創業。

張汝京說:「中國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和應用方面比較成熟了,但是產業鏈前端的環節很薄弱,最容易被人家卡脖子。

2018年4月1日,張汝京聯合青島澳柯瑪成立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投資額約150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78億元。

計劃2019年一期投產,2022年滿產。

項目建成後可實現8英寸、12英寸晶片、光掩膜版等晶片產品的量產。

這一次的張老,放下過去擅長的晶圓代工路線,重新為中國開創新型 IDM 模式,成立芯恩集成 IDM 項目。

他創辦了國內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導體公司。

IDM,是晶片的設計、製造、封測三個環節一個公司獨立完成的模式。

這種模式,對資金、人才要求特別巨大。

而張汝京投入的 CIDM 是指 Commune IDM,就是共有共享式的 IDM 公司,他認為這是中國半導體製造的另一個希望之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而中國半導體和中國晶片,才剛剛踏入世界的舞台之上。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疾風知勁草。

關於作者介紹,請 。

作者不持有文章所涉股票,也不計劃買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選股寶立場。

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的代表——中芯國際的前世今生

上次講到,台灣人張汝京,在無錫華晶小試牛刀後,重新回到了晶片基礎雄厚的台灣,創立了世大半導體。張汝京,祖籍中國南京。其父張錫倫,國民黨上校軍官,1949年隨國民黨部隊逃往台灣。張錫倫到台灣後一直...

傳奇!他,命系中國半導體榮辱

這個暴熱的夏天,一部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動畫電影再一次點燃了我們內心的熱血。先來看這個片子短短几天締造的數字:截止8月2日中午12時,上映8天票房超過15億,豆瓣評分8.7分。「貓眼電影」預...

從中國晶圓代工廠發展史,看中國造芯往事

近幾年來由於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企業已日漸認識到了晶片產業對於中國的重要性,而晶片製造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中國的晶片製造產業起步雖晚,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現已躋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