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再進一步,國內首家12英寸晶片製造及封測基地開始試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舊可愛的運鋒 2018-09-26 14:32 原創

在2018年,「國產晶片」引發全民關注,晶片已經超越了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預計我國進口晶片總額將會超過2800億美元(約人民幣1.5萬億元),這相當於一座成都市的GDP。

很顯然,發展國產晶片已經成為無數人的共識,現在國內首家12英寸的晶片製造及封測基地就要開始投產了,到年底,這家工廠的產能將超過180億顆。



我們知道,一顆晶片從設計到成品,這其中要經歷很多過程,晶圓工藝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全球能夠做好晶圓的廠家只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和格羅方德少數廠商,但從晶圓片到成品的獨立晶片,離不開優質、高效的封裝環節,就像同樣是做月餅,選用原料、製作工藝都非常好,如果包裝環節出來問題,就會影響月餅的整體質量和口感,半導體晶片也是這樣,雖然封裝環節技術要求不是非常高,但也不是一般廠家都能做好的領域。



國內首家12英寸的晶片製造及封裝基地就位於山城重慶,而且這也是全球第一家集12英寸晶片及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功率半導體企業。

為什麼這個晶片基地會落戶西部地區的重慶呢?這跟重慶當前的經濟產業結構密不可分,重慶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全球很多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都是「重慶製造」,重慶的電子製造產值超過6000億,而這些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晶片,那麼多電子廠需要數以億計的成品晶片,就只能就地設廠,降低運輸成本。



現在,國內已經具備12英寸的產線,這意味著國產晶片的發展再進一步,其實,在晶片技術方面的差距,我們可以後期努力追趕,但能不能大規模地量產才是發展國產晶片最關鍵的一步,而要建設一座晶片製造基地,需要3年的時間,這裡面就有「滯後效應」。

台積電、三星這些廠商為什麼全球知名?技術領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產能方面也有優勢,因為只有他們兩家能夠大規模供貨,能夠及時地完成訂單。

而國內廠商就比較吃虧,受制於產線條件,只能小規模生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8年晶片上下游產業鏈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根據晶片的生產過程,一般產業鏈分為上游設計、中游製造、下游封裝和測試三個主要環節,除此之外還包括各個環節配套的設備製造、材料生產等相關產業。此外,按形式可分為IDM和垂直分工兩種模...

值得收藏!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1、周期性波動向上,市場規模超4000億美元1.1、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核心,信息產業的基石從電晶體誕生,再到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基礎是1和0,有了1和0,就像數學有了10個數字,語言有了26個字母,...

中國造芯運動

美國的利劍已經點在了中興的咽喉,這利劍不經意間驚醒了「昏昏欲睡」的中國人,驚醒了即將做著經濟總量趕超美國美夢的中國人。我便是其中之一,貪圖享受著美好和平的國度里的安逸生活。美團和滴滴在無錫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