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之父:創辦的晶圓廠位居全球第四,市值高達371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為某件事情,中國的晶片缺口讓人震驚,人們對此感到憤怒,也為技術跟不上別人而痛心,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毫無起色,他們為此做出了卓越貢獻,甚至是開啟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春天。

台積電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締造者張忠謀是「台灣半導體之父」,但今天,這裡要說的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他就是張汝京,中芯國際的創始人。

1970年,張汝京從台灣大學畢業,並先後在紐約州立大學和南衛理公會大學分別獲得工程科學碩士與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在職業生涯早期,張汝京曾做了數年的工藝開發。

到1977年,張汝京入職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沒多久他進入了德州儀器的DRAM集成電路核心團隊,並在德州儀器工作了二十年。

進入德州儀器的張汝京被人們稱之為「建廠狂魔」,他先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和義大利建設過九座工廠,但是當時美國廠商的DRAM市場已經開始衰敗。

德州儀器的DRAM的營收也只僅僅有一些授權收入。

到1997年,德州儀器決定終止DRAM產業,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從事的業務走向了盡頭。

從德州儀器離職後,張汝京成立了世大半導體。

這是繼台積電、聯華電子之後,台灣的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商。

在張汝京的苦心經營之下,世大成立僅三年就實現了盈利,正當他躊躇滿志,大幹一場的時候,大股東將世大半導體以50億美元賣給台積電,張汝京完全不知情,可以說是非常慘了,對於他來說,這也許是一個打擊。

但張汝京並未氣餒,他帶著出售股票的錢、技術成立了中芯國際,開啟了另一段傳奇。

2000年四月,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給全球半導體產業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開啟了張汝京的第二次輝煌。

中芯國際在剛成立的時候,是晶片產業的低潮期,正是在這種行業看衰的環境下,張汝京憑藉自身的人脈,購入了大量的低價二手設備,布置了四條八寸產線,以及一個12英寸晶圓廠,這讓中芯國際在後來晶片行業復甦的時候成為了「風口上的豬」。

凡事沒有一帆風順,在張汝京主導下高速發展的中芯國際迎來了老對手——台積電。

台積電在中芯國際剛成立九個月的2002年初,以專利侵權為名,對中芯國際提出訴訟,直到2009年11月10日,台積電才和中芯達成和解協議,而張汝京也辭職離開了中芯國際。

但是無論如何,張汝京是中芯國際創建者,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中國自己的晶圓代工廠才能順利建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與張汝京當初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的。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中芯國際在全球的前十大純晶圓廠排名中位居第四,成長率更是高達31%。

如今市值已高達371.45億。

張汝京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付出了不可比擬的貢獻,正是因為他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會有後來的晶圓工廠的蓬勃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與他的台積電

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革命之一是以不成功的薪資協議開始。1984 年,張忠謀的一位友人尋求募資 5000 萬美元設立了一家晶片製造商,他一開始拒絕,直到朋友提出書面提案才首肯。這個人從未加入,張忠...

台灣晶圓代工業可能永遠稱霸全球?

從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於1987年成立、締造專業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後,已經過了30多個年頭了,台灣至今仍然在擁有620億美元的晶圓代工市場稱霸全球。

16年時間,聯電終控和艦但台積電依然獨大

台灣兩大代工廠台積電和聯電多年相爭,不過隨著台積電逐漸坐大聯電已難以追趕,早在2001年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借道設立和艦希望藉助大陸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改變格局,隨後逐漸收購和艦的股權,近日其向當...

中國晶圓廠可以從台積電學到什麼?

中國正在大規模投資建設半導體,但由於技術所限,目前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一到兩代的技術上投入。但是半導體行業觀察記者發現,某些從業人員或者旁觀者會有「中國投資的技術那麼差,這不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