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暴漲!華為Mate30手機:美國元器件,將降為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投資市場風雲變幻,大部分投資者是看著報表和圖形在決策,往往會一葉障目,報表和圖形只代表過去。

國產半導體板塊,融合了華為供應鏈概念和國產替代概念,這些公司發生了什麼?

如果只看報表的話,這個板塊里大部分龍頭公司的業績是同比下滑的,天風證券整理了半導體各個板塊的半年報情況,封測、材料、設備板塊都不太理想,設計板塊參差不齊。







但是回到市場上的漲幅,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今年的漲幅驚人,注意上圖中的兆易創新和韋爾股份,凈利潤並沒有明顯增加,而股價卻一騎絕塵。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這裡面的邏輯是什麼呢?

昨天筆者參加了IC China展會,發現整個行業確實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外人可能還無法察覺,但是市場卻已經先行一步。

根本原因是:華為供應鏈的重塑導致了整個行業預期變化。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內,實施禁運。

面對斷供威脅,華為一方面提前預備了半年到一年的庫存,同時通過自研及導入國內供應商的方式,打造了「備胎」計劃。




手機終端和基站設備為華為公司最重要的產品。

通過拆機分析華為手機供應鏈可知,海思在手機處理器,電源晶片方面已基本實現自給。

而匯頂科技,豪威科技等國產廠商的突破亦有力支撐了進口替代。

存儲器晶片方面雖依賴進口,但日韓廠商可滿足需求。

唯有射頻領域對美系供應商高度依賴。

其他方面,安卓停止了對華為的GMS服務授權,或將影響公司海外市場。

而ARM的禁令短期內影響不大,但一旦v9版本推出,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

EDA方面,華為也與供應商簽署了長期合同,但缺失了技術服務會影響開發效率。

此外25%的長臂管轄亦值得關注。




華為是如何重塑供應鏈的?其實就三條:

一、供應鏈對中小廠商開放;

原來,華為供應鏈是很少願意和中小廠商合作的,只有國際大牌才是首選,但是美國禁運徹底改變了這一政策,現在哪怕是成立只有一年的新公司,只要是華為需要的產品,華為也願意放低身段,並且會成立產品小組,協助供應商改善研發和質量。

華為正在主動剔除美國供應商,尋找可行的替代廠商。

二、禁止海思在供應商挖人;

這一條極其關鍵,解除了中小企業的後顧之憂,之前很多技術公司對華為不計成本地挖角存有疑懼,一旦和華為合作,核心技術可能會被華為掌握,現在華為意識到了這一點。

三、給供應商足夠的利潤空間;

任總提出,要給供應商留足利潤,這樣才能健康發展。

華為核心五大件CPU\GPU\ADDA\存儲\射頻器件中,CPU\GPU\ADDA海思已經進行多年研發、產品逐步落地自強。

核心標的:

存儲:兆易創新(合肥長鑫)、長江存儲;

FPGA:紫光同創(紫光國微)、安路信息(士蘭微入股);

模擬晶片:聖邦股份、矽立傑;

傳感器:韋爾股份+豪威科技;

功率半導體:聞泰科技(安世半導體)、士蘭微、揚傑科技;

射頻晶片:卓勝微、三安集成(三安光電)、山東天岳;

阻容感:順絡電子、三環集團;

代工及封測:中芯國際、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長川科技;

連接器及天線:立訊精密、意華股份、碩貝德、電連技術。

華為作為一家系統級公司,已經在大部分晶片品類上自給自足,同時也注意到存儲、射頻、模擬晶片上仍然存在短板、受制於人。

但是華為想方設法也找到了各種替代方案。

最關鍵的射頻晶片,目前被Skyworks、Qorvo等美國公司壟斷,但是華為找到了日本村田製作所。

存儲方面,至少還有日本、韓國和台灣廠商大把可以替代。

9月下旬,華為將發布新一代的旗艦手機Mate30。

根據昨天會議傳出的消息,在Mate30手機中採用的美國元器件,將降為零!

回過頭去看股市裡的半導體板塊,是不是就可以解釋了?

問題在於,這個邏輯一旦為大部分投資者知曉,是否就會加速半導體炒作見頂的趨勢,並且到達今年的極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因為他們,華為敢說沒影響!

華為來自美國的衝擊波正越來越強烈,高通、谷歌、ARM相繼暫停與華為的合作。但任正非老爺子仍然相當淡定。他指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

「斷供」華為的背後,誰將遭遇重創?

記者 | 林騰 陸柯言 於浩隨著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華為公司實施出口管制,這家國內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被認為是處在了生死攸關的節點上。根據新華社的消息,5月15日,美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宣布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