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跌倒,中國人不會都吃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叄里河

作者:隱形冠軍

蘋果失去魔力的背後,是中國供應鏈取得的進步,但是過去吸納最多就業的代工廠和它的工人,要付出轉型的代價

今年1月8日,雷軍的知乎個人主頁顯示關注了下面這個問題,

「同樣是國產手機,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卻不是民族驕傲?」

2018年11月7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核心供應商大會,共有92家供應商獲獎,其中中國大陸企業有25家,占比不低。

蘋果也在2018年公布了其200大供應商,其中大陸企業只有26家,而且沒有進入核心部件。

在手機的BOM成本中,顯示屏、SOC晶片和快閃記憶體是成本中的三大件。

市場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分析iPhone XS Max的BOM成本匯總為453美元,其中顯示屏成本就占到90.5美元。

iPhone的OLED顯示屏主要依靠三星供應,在蘋果2018年公布的200大供應商名單中,首次出現了京東方的名字。

但是京東方目前只是為蘋果iPad以及MacBook供應顯示屏,還沒有參與到iPhone手機螢幕的生產。

顯示屏方面,小米8用的是三星的AMOLED,華為mate20 pro則採用了京東方的顯示屏。

通常在手機廠商BOM總成本中,處理器和顯示屏的的成本加在一起可以占到3-4成。

華為在這些核心部件上的選擇,可以讓大陸的手機上游供應商們受益。

當然最讓人詬病的是,小米一直是「高通稅」的納稅大戶,小米8的CPU延續了打在高通驍龍旗艦處理器的傳統。

雷軍曾經在微博上表示,845的稅後價格超過了500元人民幣,在小米8的成本結構中達到了20%。

而華為mate20 pro用的是自主設計的麒麟980,傳言成本更高,但是由於華為和高通在通信專利。

不過除此之外,華為和小米在供應鏈上多有交叉。

比如天馬2017年在小米手機面板中的供貨占比超過40%,是小米手機面板最大的供應商,2018年華為發布的nova3e採用的也是天馬的全面屏。

但是大陸的顯示屏企業目前還沒有進入蘋果手機成本最高的部件螢幕。

蘋果的晶片一直是首選台積電代工,目前中芯國際已經進入華為的核心供應商。

此前的財報分析會議上,中芯國際公布已經在14nmFinFET技術開發上獲得重大進展,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2019年上半年便可量產。

研究蘋果的供應商名單還可以發現,中國大陸的被動元器件企業也沒有入選,太陽誘電、TDK、瑞薩電子、京瓷、村田製作所、勝美達、夏普等眾多日美系企業占據了蘋果被動元器件的供應體系。

大陸廠商進入較多的是蘋果的機電/外殼組件,這部分的成本大概58美元,也是比較高的。

比如金龍機電供應振動馬達、依頓電子供應PCB、藍思科技供應玻璃蓋板、立訊精密供應連接器等,而且這些廠商同時也供應華為、OV等國產手機品牌。

比如華為的貼片電阻來自風華高科;小米手機的電容器、雙工器、濾波器等來自火炬電子;OPPO和vivo的電感元件來自順絡電子,而且順絡電子已經是國內第一大電感生產廠商,產品也供應華為、小米。

類似的還有聲學方面的瑞聲科技和歌爾股份,蘋果、華為等都是他們的客戶。

蘋果BOM表中攝像頭的成本是44美元,並不低。

歐菲光已經是蘋果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但舜宇光學還沒有進入蘋果供應鏈,主要是服務國產手機品牌。

客戶結構的不同影響兩家公司的盈利水平,2018年上半年舜宇的銷售毛利率為19.4%,歐菲光的只有15.3%。

蘋果BOM表中電池成本是比較低的,只有9美元,這方面有兩家中國大陸企業進入,分別是德賽電池和欣旺達。

但兩家對蘋果的依賴程度不同,欣旺達對蘋果的依賴度是30%左右,德賽電池的依賴度超過六成,兩家公司地位的逆轉也是這個原因。

2012年時,德賽電池的營收規模是欣旺達的2.3倍,這一年歸屬欣旺達的訂單也被德賽電池搶走,直至2014年iPhone6發布,欣旺達才又重新成為蘋果供應商。

與蘋果的分分合合促使欣旺達轉投國產手機廠商的懷抱,同時又布局其他硬體電池產品。

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欣旺達發展迅速,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規模達到75億,銷售毛利率12.7%,而德賽電池營收只有63億,銷售毛利率7.6%。

對蘋果依賴過大,就會面臨單一大客戶風險,比如抱不住蘋果大腿的 Imagination。

2017年4月3日,蘋果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停止使用Imagination公司的圖形處理晶片,並終止專利費支付。

受消息影響,Imagination公司的股價日內跳水70%。

所以蘋果衰落的背後是,中國品牌和中國供應鏈的雙贏。

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時,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為15%,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就下滑到了9%,而華為、OPPO和vivo的市占率都超過了20%。

但是過去在蘋果供應鏈最底端的代工廠就很難完成轉型了。

比如在利潤方面,如果富士康為國產手機代工生產的話,獲得利潤是遠遠低於蘋果產品的。

雷軍承諾過,小米每部手機的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可以想像能留給代工廠的利潤能有多少。

而且為蘋果代工,富士康的應收帳款比例也低於同行。

目前國內手機品牌的出貨量遭遇下滑,除了華米OV之外,其他的品牌都難以面對激烈的競爭。

前年是樂視,去年是錘子和金立,每一次國產品牌的陣痛,背後都會導致代工廠的損失。

蘋果為了應對疲軟的iPhone銷售,已向富士康砍單10%。

而富士康為蘋果準備的60條生產線,最高也只有45條在運作,其餘處於停滯狀態。

自去年秋季以來,富士康已經裁員10萬人。

作為同行的和碩也在去年12月底停止了上海工廠的新員工招聘,並裁員逾1000人。

根據財經上周的封面文章《蘋果村不相信夢想》,iPhone XR的生產線提前三個月就拆掉了,有些工人還沒有拿到承諾中4500到7800元不等的返費,已經無班可加了。

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做四休三,拿2600元的底薪。

按照我們過去的講法,轉型會有陣痛,改革會有代價,他們很大機率會成為陣痛的代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墜落,國產升空:全新供應鏈格局重現

剛剛過去的MWC2018,所有展商的「黑科技」無疑都在揭示著眾手機廠商在提高更大螢幕比、更強續航和拍照能力方面的決心。新技術不斷刷新著產品指標參數,手機行業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供應鏈端高維的戰爭...

解密小米供應鏈:它的供應商是怎麼活著的?

虎嗅註:本文轉載自鳳凰科技,原文載於理財周報,略有刪減。小米總部位於北京朝陽區,這裡是小米手機以及一系列智能硬體技術的研發中心。每年雷軍都要從這裡出發,帶著團隊夜以繼日開發智能解決方案,與各地方...

智慧型手機品牌頻現供貨不足的原因探究

國產手機品牌近幾年頻頻衝擊中高端手機市場,不過卻不斷的面臨供貨不足的困擾,一度人們認為這是飢餓營銷,不過隨著供應鏈管理問題暴露在人們面前,逐漸看清了它們在供應鏈方面受制於人的現實。

連蘋果都用上了中國屏,華為反擊三星就靠它

大家好,我是機長是Leo和基哥的好基友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手機。2017年國產手機集體爆發三星蘋果等老牌節節敗退國內媒體與廠商紛紛歡欣鼓舞然而在中國製造的繁華背後與其他國際廠商相比仍存在一個根本劣勢那就是

iPhone冷知識 成功背後隱藏著哪些故事

每年下半年新iPhone發布的時候,總會引起一陣搶購熱潮,而這個時候其他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就會變得黯然失色。雖然近些年,蘋果的產品賣得並不怎麼好,iPhone的市場份額也逐年走低,但是說起手機行...

有量無利,國產手機廠商的「巨嬰」時代

進入下半年,網際網路上半年各大數據都陸續的被公布,7月1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6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