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晶片的小米,在手機這件事上就有了話語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小米看來,有了晶片,就有了話語權。

但要做出可以與高通抗衡的晶片,任重道遠。

當雷軍在小米澎湃S1發布會上打出「要掌握核心科技時」,感動了在場的「米粉們」,畢竟這一事件可以上升到「自主研發」的高度。

然而,小米的松果晶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小米科技相關負責人曾經對《商學院》記者表示,松果晶片肯定會陸續在小米產品中使用,至於具體應用哪個系列中,這個尚無答覆。

從當時小米發布會上的情況來看,目前澎湃S1被應用於小米5C。

研發晶片是為了控制成本

據了解,目前智慧型手機晶片CPU已經從14納米向更先進的10納米升級,在晶片的配置中,工藝數值越低,製作工藝越先進,精度越高,CPU功耗越小。

根據松果澎湃S1披露的數據顯示,澎湃S1所採用的是台積電28納米+HPC,而小米所對標的高通驍龍625CPU所採用的是台積電14納米LPP,聯發科HelioP20所採用的是台積電16納米FinFET,華為麒麟655也採用的台積電16納米工藝。

單純對比CPU數據,小米與其所要對標的驍龍625、聯發科Helio P20不在一個量級上。

不僅僅是CPU數據,在性能和制式上,也與這兩款晶片不可同日而語。

受制於運營商基帶制式,松果澎湃S1在運營商的制式上面暫時只針對移動。

而驍龍625與聯發科HelioP20已經支持全網通。

然而無論是驍龍625還是聯發科的HelioP20都被手機廠商應用於「性價比」手機,而無論是CPU還是性能都遠遠落後的澎湃S1,被小米定位於「中高端」,這樣的定位,被用戶質疑為「強行定位」。

畢竟澎湃S1晶片被應用於小米5C系列,與採用高通驍龍的5系列還是有著價錢上的差距的。

《商學院》記者就目前松果晶片進展問題向小米發送採訪函,小米方面並未給記者答覆。

在小米官網上,《商學院》記者看到,採用了澎湃S1晶片的小米5C系列的手機售價1499元,採用高通驍龍820的小米5售價1599元。

100元的差距背後,又隱藏了多少故事?

易觀國際終端分析師趙子明認為,事實上,松果澎湃還是針對低端機型。

「它與高通驍龍、華為海思麒麟在性能上從目前來看沒有可比性,小米研發晶片應該是希望它助推供應鏈市場,」趙子明表示。

「小米所採取的高性價比,低售價出售的策略,讓小米很多零部件都受供應商制約,驍龍的高端晶片首先供應三星,其次才是小米。

」言外之意,小米要使用高通的高端晶片,必須等到高通供應了三星之後。

這裡面有著時間差和供貨量的差別,小米等不起。

「這是小米產能問題之源,小米研發晶片更主要是從控制成本高於出貨量的角度去考慮」趙子明強調。

專利的獲得任重道遠

在小米看來,有了晶片,就有了話語權。

在知乎上,有網友表示,會做晶片,才更會買晶片。

正如這位網友所說,只有自己真正製造過晶片,才能更了解晶片製造的工藝、流程、所需成本等等,在與晶片廠商談判時才不會被「坑」。

更有人表示,「如果一直受制於高通,國產手機只能是高通的印鈔機」

《商學院》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中發現,手機晶片最重要的不是CPU、內存、支持音頻等等,畢竟這些只是技術,只要投入足夠的錢,得到足夠的人才,就可以自己研發。

真正制約晶片的是通訊基帶技術,通俗稱就是平時人們常用的移動、聯通、電信通訊信號,而這一技術,需要取得相應的專利。

據了解,松果晶片的研發團隊聯芯科技只擁有了移動的相關專利技術,這也是為什麼使用松果晶片的小米5C只支持中國移動,這也嚴重製約了小米5C的出售。

有用戶反映, 購買5C之後,如果需要更換聯通或者電信的手機號,需要取得相應授權。

相對移動和聯通的技術標準,電信通訊技術標準成為制約晶片的關鍵因素。

據了解,CDMA制式(電信2G信號)最早由美國高通公司推出,隨著2G向3G轉變,3G的標準有WCDMA(聯通)、CDMA2000(電信)、TD-SCDMA(移動)。

而CDMA2000是在CDMA框架下的一個技術標準,所有的專利都在高通跟台灣威盛手上。

延續到進入4G時代之後,CDMA的技術標準依然被高通把持著。

據了解,華為的海思麒麟在2016年通過與高通交換專利獲取了相應的專利,研發出支持全網通的晶片。

專利的缺失已經成為小米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趙子明告訴記者,小米在專利上的劣勢太顯著。

「目前擺在小米麵前的有兩條路,要麼自主研發,要麼購買專利」。

相對於自主研發的周期,購買專利所需周期相對較短,相應的,也要付出高昂的專利費。

隨著5G時代的來臨,華為與大唐中國公司成為5G標準規則制定者之一,與高通等國外公司共同制定5G標準規則,這也就意味著,原來給高通所交的專利費,在5G時代,華為可能也有份額。

這對僅僅拿到移動通訊技術授權的小米來講,顯然太遙遠。

小米晶片之路,道阻且長。

(本文來自《商學院》雜誌6月刊。

更多信息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超級商學院APP下載

[掃一掃] 二維碼

IOS版

掃碼下載

Android版

掃碼下載

[掃一掃] 進入《商學院》微店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