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盲目自信!「中國芯」任重道遠,人才是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到「中國芯」,必須要提到在2018年8月31日德國柏林開幕的IFA展上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手機晶片——麒麟980。
不得不說,這次華為發布的「麒麟980」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晶片技術發展,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科技媒體的關注!
中國發布的晶片性能,還是第一次在世界上有這樣的影響力。
先給華為點個讚!
為什麼「麒麟980」這麼強?必須要說說上圖的這六個第一!
- 榮獲第一領先工藝晶片:TSMC 7nm;集成69億電晶體;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40%(麒麟970為55億),相比麒麟970,功耗下降58%。
- 榮獲第一集成雙核NPU晶片:首款雙核NPU,AI算力是上一代產品的4倍,支持更加豐富的AI應用場景;每分鐘圖像識別4500張,識別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120%。
- 榮獲第一採用G76 GPU晶片:業內首商用Mali-G76 GPU,性能提升46%,能效提升178%。
- 榮獲第一基於Cortex-A76晶片:首次實現基於ARM Cortex-A76的開發商用,單核性能提升75%,能效提升58%,全新設計Knin CPU子系統。
創新設計Flex-Schesuling多核智能調度機制,2+2+4三擋架構。 - 榮獲第一LTE Cat.21基帶晶片:下載速度達1.4Gbps(全球最高)。
- 榮獲第一LPDDR4X內存晶片:突破內存極限,帶寬飆升13%,頻率突破2133MHz。
發布會後,"麒麟980狂虐驍龍845"、「華為吊打蘋果高通」、「華為把美國踩在腳下」等等溢美之詞刷爆了整個網絡。
撇開世界第一,關於麒麟980,這些背後的細節你更應該了解。
媒體披露麒麟980處理器的工程板
左:海力士 LPDDR4X RAM 右:東芝UFS2.1快閃記憶體
從2015年開始進行7nm工藝研究,到2018年宣布實現SoC大規模量產,華為麒麟980晶片整個研發歷時36個月。
對於整個晶片行業來說,7nm工藝意味著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
根據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然而,從晶片工藝上看,7nm相當於70個原子直徑,已經逼近了矽基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
再往下走,將意味著難以預估的巨額成本投入。
華為fellow艾偉在上海舉行的麒麟980晶片媒體溝通會上透露,「作為全球首款商用7nm SoC,(麒麟980)研發成本肯定遠超過3億美元。
」
要知道,能夠承受如此高昂成本投入的晶片企業並不多見。
巨額的成本投入使得行業的玩家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整個晶片行業正放緩10nm以下製程工藝發展。
高通和聯發科都已推遲了其7nm晶片解決方案的上市時間,從此前計劃的2018年推遲至2019年。
你真的認為我們可以把「美國踩在腳下」了嗎?
別的不說,關鍵還是要看核心技術、核心設備!
從矽晶圓供給廠商格局看: 日廠把控,
寡頭格局穩定。
日本廠商占據矽晶圓50%以上市場份額。
前五大廠商占據全球90%以上份額。
其中,日本信越化學占比27%、日本SUMCO占比26%,兩家日本廠商份額合計53%,超過一半,台灣環球晶圓於2016年12月晶圓產業低谷期間收購美國SunEdison半導體,由第六晉升第三名,占比17%,德國Siltronic占比13%,韓國SK Siltron(原LG
Siltron,2017年被SK集團收購)占比 9%,與前四大廠商不同,SK Siltron僅供應韓國客戶。
IC設計方面,巨頭把控競爭壁壘較高,2018年以來AI晶片成為新成長動力。
高通、博通、聯發科、蘋果等廠商實力最強,我國華為海思崛起。
目前國內外IC設計廠商正積極布局AI晶片產業。
英偉達是AI晶片市場領導者,AMD與特斯拉正聯合研發用於自動駕駛的AI晶片。
對於國內廠商,華為海思已經推出麒麟980 AI晶片;比特大陸發布的全球首款張量加速計算晶片BM1680已成功運用於比特幣礦機;寒武紀的1A處理器、地平線的征程和旭日處理器也已嶄露頭角。
海思、展銳等移動處理晶片、基帶晶片廠商依靠近些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爆發迅速崛起,躋身世界IC設計十強。
代工製造方面,廠商Capex快速增長,三星、台積電等巨頭領銜。
從資本支出來看,目前全球先進位程晶片市場競爭激烈,全球排名前三的晶片製造商三星、英特爾、台積電的Capex均達到百億美元級別, 2017年分別為440/120/108億美元。
從工藝製程來看,台積電走在行業前列,目前已大規模生產10nm製程晶片,7nm製程將於今年量產;中國大陸最為領先的代工廠商中芯國際,目前具備28nm製程量產能力,而台積電早於2011年已具備28nm量產能力,相比之下大陸廠商仍有較大差距。
封測方面,未來高端製造+封測融合趨勢初顯,大陸廠商與台廠技術差距縮小。
封裝測試技術目前已發展四代,在最高端技術上製造與封測已實現融合,其中台積電已建立起CoWoS及InFO兩大高階封裝生態系統,並計劃通過從龍潭延伸至中科將InFO產能擴增一倍。
封測龍頭日月光則掌握頂尖封裝與微電子製造技術,率先量產TSV/2.5D/3D相關產品,並於2018年3月與日廠TDK合資成立日月暘電子擴大SiP布局。
由於封裝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目前大陸廠商正快速追趕,與全球領先廠商的技術差距正逐步縮小,大陸廠商已基本掌握SiP、WLCSP、FOWLP等先進技術,應用方面FC、SiP等封裝技術已實現量產。
綜上所述,目前IC設計、製造、封測的頂級廠商主要位於美國、台灣,國產廠商不乏亮點,但要實現「中國芯」之路,還是任重道遠!
說完核心技術,我們再來說說核心設備。
晶片良品率取決於晶圓廠整體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設備。
光刻機,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橫掃天下!無論是台積電、三星,還是英特爾,誰先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誰就能率先具備7nm工藝。
沒辦法,就是這麼強大!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機,但技術遠不如阿斯麥,只能在低端市場搶份額。
阿斯麥是唯一的高端光刻機生產商,每台售價至少1億美金,2017年只生產了12台,2018年預計能產24台,這些都已經被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搶完了,2019年預計能產40台,其中一台是給中芯國際。
有人說:「咱不能多出點錢嗎?」
這還真不是錢的事兒!根據《瓦森納協定》,敏感技術不能賣,中國、朝鮮、伊朗、利比亞均是被限制國家。
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刻蝕機,我國的狀況要好很多,16nm刻蝕機已經量產運行,7-10nm刻蝕機也已在路上。
在晶圓上注入硼磷等元素要用到「離子注入機」,2017年8月終於有了第一台國產商用機,水平先不提了。
離子注入機70%的市場份額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
塗感光材料得用「塗膠顯影機」,日本東京電子公司拿走了90%的市場份額。
即便是光刻膠這些輔助材料,也幾乎被日本信越、美國陶氏等壟斷。
論半導體設備,還是那句話,任重道遠!
追趕國際巨頭還需要多久?
從表面看,是技術實力的差距。
核心因素,是人才儲備的匱乏!
地平線晶片負責人表示,做晶片等硬體太苦,收益不高,不少優秀學生畢業後選擇去從事金融和網際網路,「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畢業的學生都會轉金融或從事網際網路。
國內最近十幾年,掙錢的機會太多了,做晶片很辛苦,來錢卻沒那麼容易。
」
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表示,中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晶片等硬體行業有擠出效應。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半導體專業是台灣最優秀的人就讀的專業,而目前大陸最好的學生都在經管學院和計算機學院。
「大電子類其實還算好,還是排名靠前的專業,相對來講,對這個行業提供不了有市場競爭力的崗位,面臨的就是人員的整體素質不夠,甚至就是人員短缺的問題。
」
另一方面,對於晶片企業來說,大學的優等生並不等於真正的優秀人才。
一位集成電路投資人對記者表示,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是能夠直接上手的,而剛畢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培訓,兩者相差甚遠。
韓曉敏稱,在我國從事半導體行業,如果在外企,基本上無法從事核心產品,只能做外圍的一些產品,而本土企業技術水平太低,研發水平處於中下水平。
因此,這一行在國內對於高中低人才都不具有吸引力。
不過,情況也在慢慢改善。
2014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亦稱「大基金」)正式設立,首期募資1387.2億元。
2017年初,在上海舉辦的一次產業峰會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介紹稱,截至2016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兩年多來,共決策投資43個項目,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818億元,實際出資超過560億元。
已實施項目覆蓋了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生態建設等各環節。
集成電路的話題也越炒越熱。
從這兩年行業的發展也好,還是資金支持力度也好,半導體行業整體景氣度上來了,選擇該領域就業的人也多了。
別盲目自信!「中國芯」任重道遠,人才是關鍵!
提到「中國芯」,必須要提到在2018年8月31日德國柏林開幕的IFA展上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手機晶片——麒麟980。不得不說,這次華為發布的「麒麟980」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晶片技術發展,更是引起...
繼美國之後,台灣跟風制裁中興,誰來拯救90%依賴進口的中國晶片
摘要:對於礦機晶片廠商而言,挖礦熱潮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晶片封測環節的單點突破,但在其它核心關鍵環節,依然需要整條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中國芯為何這麼慘?看了你就知道!
這幾天中興處在風口浪尖,很多人也比較疑惑,不是說中國科技公司強大起來了麼?為啥說到晶片、高精尖技術,我們就說這就等於抓住了中國這些科技公司的命脈?從而又聯想到不是華為這些公司都有自研發的麒麟處理...
3分鐘看懂半導體行業現狀,請收好這份國產晶片龍頭股名單
中興事件的爆發,讓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晶片對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在國內,哪些晶片公司有可能突圍?近期,中興通訊被美國制裁,美商務部宣布未來7年都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售設備和技術。中高端晶片,我...
集成電路設備需求旺盛,泛林全球化思維服務中國市場
《電子工業專用設備》雜誌編輯報導記者 Janey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曾經公開表示:「未來30年如果我們不解決晶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會失去一...
半導體一周要聞(2016-6-6 一2016-6-10)
1、華天科技推出中國大陸封測代工廠首個16nm量產產品線 華天科技16nm先進封裝在通過客戶測試驗證後,已於2016年3月進入大批量量產階段,據悉這是中國大陸封測代工廠的首個16nm量產產品線。...
7nm大戰在即 買不到EUV光刻機的大陸廠商怎麼辦?
基於三星10nm製程工藝的驍龍835早已隨著三星S8、小米6等一眾手機面世,而基於台積電10nm製程工藝的聯發科Helio X30也和魅族Pro 7系列手機一起亮相了。除此之外麒麟970及A11...
驚人「芯動力」:晶片國產化到底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本文選自「西塔金融」微信公眾號,作者Miner。2017年下半年以來,國產晶片市場可謂高潮迭起,備受投資者關注。半導體晶片產業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電子信息行業的高端製造,然而,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電...
西歐小國多次在關鍵時刻助力中國晶片產業發展 華為也受惠其中
如今IC設計已經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火車頭,海思、展訊、中興位居國內行業前三。2016年,中國晶片設計業才占世界份額7.3%,2017年已上升到7.78%,預計2018年比例會上升到8.5%...
中興事件暴露國產機的「心臟病」問題,誰能扛起國產芯的大旗?
前幾天,一個消息震驚國內,美國禁止中興公司使用所有美國的硬體和軟體產品,中興公司頓時面臨休克的狀態。此事再次暴露了國產電子產品的心臟病問題。
華為麒麟980和蘋果A12晶片用上7nm工藝,最高興的是這兩家廠商
華為麒麟980於上周正式在德國發布,作為首款正式展示的量產7nm晶片,麒麟980吸引著國人的關注。另一邊,如無意外下周蘋果發布的三款新iPhone將同樣用上7nm工藝生產的A12處理器。而在這兩...
值得收藏!半導體全產業鏈分析
1、周期性波動向上,市場規模超4000億美元1.1、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核心,信息產業的基石從電晶體誕生,再到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基礎是1和0,有了1和0,就像數學有了10個數字,語言有了26個字母,...
大陸半導體龍頭企業中芯追趕台企為何那麼辛苦?
5月21日,台灣「天下雜誌」發文對大陸和台灣的半導體製造企業進行探討。中芯是僅次於台積電、格羅方德和聯電的全球第四大專業晶圓代工廠。但據數據公司IC Insights在2017年的統計,前兩名占...
深度:國產晶片到底差在哪?一文讀懂中國半導體產業現狀
還在上學時就聽老師說,半導體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彼時聽了這話似懂非懂也未深究,直至最近中興事件的爆發,讓我愈發覺得半導體產業的受制於人終究是一把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相信很多人...
台積電和三星為代工A9晶片爭破了頭,以色列公司卻在悶聲發大財
去年iPhone 6s 發售不久後爆發轟轟烈烈的「晶片門」,甚至一度引起iPhone 新品極其罕見的「退貨潮」。半導體製程工藝的優劣,一般實現更短的邏輯門連接(我們常說的28nm、16nm、14...
中國半導體行業如此落後,如何焐熱中國「芯」?
大概很久之前就想寫這個了,今兒恰好遇到這隻文章(從美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歷程看「中國芯」的困境,http://tech.sina.com.cn/csj/2018-05-17/doc-iharvfh...
鐵流:台積電申請赴大陸設廠意欲何為
12月7日,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台積電正式向台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寸晶圓,並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製程晶片。同...
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政策頻出 但核心技術仍差三代
一塊指甲大的晶片,背後承載的也許是一一場場有關技術的較量。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扶持政策的落地以及這幾年來中國企業的奮起追趕,在世界的舞台上,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聲音愈發響亮。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半導體產業表現亮眼,12寸晶圓廠轉移成定局
今年大陸半導體產業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格局,主要是受惠於大陸市場持續進行進口替代,為本土企業帶來發展空間。而且12寸晶圓、8寸晶圓廠的生產線與製程技術模組和IP核心的開發,為智慧電網、智慧交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