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手機,流水的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慧型手機剛出來的時候,設計師們花了不少心思去折騰一下外觀,從塑料到金屬+玻璃,再到各種絢麗顏色地搭配,幾個元素的排列組合,支撐了UI設計師們近10年的飯碗,他們曾推出風靡世界的絕對經典,比如iPhone4的外觀設計,簡直也是沒誰了,優雅的雙面玻璃設計、不鏽鋼包邊和機身按鈕設計,直到今天還有大量的果粉通過地下渠道尋找iPhone4,它剛剛面世之時,帶給業界的震撼難以言表,只消看一眼,就能感覺到有一股清風從腳底而來,把整個身體都整通透了,後來的iPhone5s土豪金,iPhone6Plus的大螢幕都是驚艷之作,但單論給消費者的震撼性,他們遠沒有iPhone4來得那麼快,來得那麼直接…

完美的外觀之外,另外一個讓蘋果手機與眾不同的亮點就是其面板性能,他們率先把視網膜的概念帶到了自家的產品之中,大大增加了手機的賣點,也讓普通消費者清楚地認識到:一塊好的顯示器,除了要把一切顯示清楚之外,還要有完美的滑動觸感,事實上,消費者在滑動iPhone的螢幕時,非常潤滑,總有一種白富美退出薄紗的美妙感覺。

於是,iPhone不可避免地成了行業領導者,成了一個完美的風向標,其他廠商看似簡單地追星,卻留給面板產業天翻地覆的巨變,比如一個In-cell技術沒有及時跟進,就搞得一些面板商轟然倒地,其中,不乏行業前三的面板梟雄,而傳說中的iPhone7可能會引入OLED螢幕,這個對產業鏈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深遠,蘋果可能還是蘋果,但面板供應商卻不同了!

蒼涼麵板:手機零件的二當家

如開篇所述,玻璃、金屬、塑料的組合支撐了UI設計師們10年的工作,可以讓他們一直有飯吃,甚至嘗遍山珍海味,但他們現在的日子沒有之前滋潤了,玩過的手段,再也無法調動消費者的情緒,iPhone6s和iPhone6sPlus銷量不佳就是「硬體創新瓶頸」的直接反映,筆者在其他文章中就曾預言,未來的手機,不會在執著於硬體創新,而是轉而在硬體參數上做硬碰硬的較量,比如速度更快、處理能力更強的CPU,像素更高的Camera,更大、更安全的電池,當然,還有解析度更高、解析度更高,也更省電的顯示器。

一般來講,智慧型手機由上百顆物料組成,但真正核心的部件,也就五到六個,它們聯手占據了手機70%的成本,基本決定了一款手機的檔次,其中,毋容置疑CPU和其他IC是這些零部件的老大,它們每年都會按照摩爾定律的要求完成自我升級,有規律可循,增加電路即可,另外,能做出強大IC的企業也不是太多,強大的技術保護讓IC產業可以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相對來講,作為二當家的面板,有更豐富的升級之路,花樣繁多,琳琅滿目,比如LTPS/Oxide/AMOLED/柔性/In-Cell/On-Cell共同構成了面板眼花繚亂的世界,但這些都沒能給面板提供企業帶來更高的地位,反倒是因不同技術的更迭,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也讓掌握不同技術的企業,不得不隨時面對「被淘汰」的風險。

事實上,世界範圍內也只有極少數面板企業能不斷跟進最新技術,更多的企業,根本無法支付轉型所需的研發費用,只能等著慢慢被淘汰,比如in-cell模式流行之後,國內面板企業勝華科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滿倉的舊螢幕,慢慢碎掉,直到自己倒閉,這有點像一個得了癌症的窮人,醫院裡可能有治療的方案,但他和他的家人都無力支付,只能安靜地躺在床上,等著死神把自己帶走,好不蒼涼!

正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一部成功手機的背後,總不免有些蒼涼的面板企業,前文提到的最新iPhone7有很大機會使用OLED螢幕,而且庫克還準備把這種螢幕使用到iPad和MacBook上,這種技術上的轉變有可能對整個業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追星,因為跟風,國內的手機製造商有可能全部採用OLED螢幕,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手機面板廠商需要面臨向OLED螢幕轉型的問題,但坦白來講,又有幾家企業能完成呢,三星、LG或者剛剛改嫁的夏普?

手機vs面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相對於IC來說,面板廠商的話語權要弱一些,不僅直接受到訂單量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手機品牌商的供應商策略影響。

眾所周知,蘋果CEO蒂姆庫克是一個供應鏈管理的天才,他們剛開始就篤定了走一條「高價精品」的模式,iPhone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整個產業鏈都跟著受惠,不單從利潤上實現了客觀的增長,在整個技術層面上也能不斷升級。

iPhone風靡全球,它每年的訂單量幾乎是有底線的,這使得蘋果和供應商的關係更加牢固,一方面,在產能不足的時候,供應商會優先蘋果的訂單;另一方面,當雙方建立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之後,更容易找到利潤的增長點,穩定的合作之中,雙方得以充分討論技術、設備、商業模式的變革,而且在過去幾年,蘋果不斷在關鍵環節上向供應商提供專利和技術,有點監視和控制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認,有蘋果介入的領域,整體水平都提高了,事實上,iPhone供應鏈上的企業之所以甘願受蘋果剝削,像狗一樣聽話,像狗一樣勤勞,不就是垂涎於蘋果巨大的訂單,以及嚴苛要求的「被動成長」嗎?這種感覺台積電、和碩、富士康們都清楚。

反觀其他品牌商,就很難有這樣的底氣和策略了,事實上,他們可能壓根沒產生過「建設偉大供應鏈」的想法,之所以要生產手機,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賺錢,而且是賺快錢、發橫財。

兩年來,除了一個蘋果、半個三星之外,幾乎全部的手機廠商都陷入「價格戰」中,無法自拔,他們靠低價走量,企圖賺一個還算不錯的總利潤,但終因利潤太寒磣,影響零部件供貨商的生存,而且這些缺乏長遠規劃的品牌商,供應鏈管理的策略也是簡單粗暴的,比如他們會要求供應商每年或者某一個固定周期,價格下調固定的比例,沒有任何科學的數理統計,純粹利益上的博弈,這種模式若是拍成電視劇,收視率肯定不錯,但應用到實際供應鏈管理中,卻顯得有點低級。

於是如你所見,最近台灣面板廠商已經開始異動,一些大型的面板廠商正尋求向上流動的途徑,期待蘋果、三星能擺渡自己;另外一些廠商乾脆消極怠工,利潤率連續下降,用工、設備、材料成本卻不斷上漲,兩頭夾擊之下,讓這些面板商只能先求生,至於說升級、壯大這種高級事兒,就真地比較遙遠了,而一旦供應商,特別是面板這種核心供應商掉鏈子,對整個產業鏈的傷害是巨大又很難在短期之內消除的。

其實,每一個手機品牌就好比一個商業主義,整個產業鏈為之奮鬥的,不僅僅是自己和客戶,還應該把這種目的擴散到整個產業鏈,讓員工、社區都能受到好處,為主義而奮鬥。

好的主義,是理想主義、精品主義,比如蘋果,讓產業鏈持續賺錢、持續地提升自我,如今整個產業鏈都蒸蒸日上、奮發圖強,忙著改變世界;壞的主義,是唯利是圖,是享樂主義,像皇上一樣,認為自己天生應該享受壟斷利潤,這樣只會讓產業鏈日漸衰落,直到崩盤!(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