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家晶片商停止給華為供貨,結果出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周郎

昨天上午谷歌率先「斷交」華為,要直「掐」華為設備作業系統,這還只是第一步 。

晶片「斷更」,美科技股再遭「洗劫」

有了谷歌打頭陣,昨日下午,晶片圈也開始「擂戰鼓」。

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博通(Broadcom)等美國晶片廠商已告知員工,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不會向華為供貨。

消息一出,美國大型科技股全線收低:蘋果跌3.13%,谷歌其母公司收跌逾2%,微軟跌1.44%。

晶片股也受重挫:高通和博通均跌近6%,費城半導體指數、美光科技、台積電(歐美控股)跌近4%,英偉達跌超3%,AMD、凌雲半導體跌近3%。

(圖截:東方財富網)

華為光學元件供應商Lumentum股價暴跌了11.5%,今天凌晨該公司「跟風」谷歌也宣布停止給華為供貨,股價再跌4.1%,連續3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已經暴跌22.55%。

日媒昨日爆出的假新聞:德國晶片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也已暫停向華為供貨。

害的英飛凌股價當天開盤平白無故跌了3.8%,同樣受影響的還有意法半導體,股價開盤重挫3.9%。

(圖截:英飛凌官網)

目前美國IT公司的連鎖反應已經在IT科技圈引起了動盪,而如果川普團隊真的開啟全面限制,那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會是一次動亂。

美國分析師認為華為對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依賴嚴重,一旦美國在源頭掐死,華為就會癱瘓,但美國也將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5G時代的延遲到來和讓美科技公司損失嚴重。

今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正式回復關於美國假惺惺的「90天臨時執照」的新聞:

「這個90天對我們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我們不需要這90天!」

華為真的準備好了嗎?

因為去年的「中興」前車之鑑,華為已經有了預備方案,目前已經備足了半年到一年的核心元件,商品供應暫時不會受到影響。

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5月17日發布了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已經刷屏,大家應該都知道華為的「備胎晶片」即將轉正。

(製圖:馬克)


去年,圍繞晶片我們做了4期《張召忠說》,這裡我們帶大家再簡單回顧下去年我們說到的晶片產業。

晶片產業是一條相當複雜的產業鏈,橫向看是種類各異,功能不同的晶片;縱向看是晶片的設計、製造和組裝的產業細化。

橫向分析:

我們用華為最新的手機來分析,僅它的主板部分就有多家公司提供核心元件。

​(圖源:IFIXIT)

音效晶片(圖中的4)和RF收發器(圖中的1)由華為自家制的海思提供。

美國半導體公司思佳訊(Skyworks)負責設計和製造晶片的射頻前端模組(front end module,圖中的2)令手機可以接收手機網絡訊號;另一間美國半導體公司Qorvo則負責製造處理不同電台頻道的射頻前端模組(front end module,圖中的2)。

(兩者均受到美國禁令影響)

而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ies)就設計了快閃記憶體(圖中的5),可以令其有128GB的儲存量。

韓國SK海力士 (SK Hynix)半導體公司則負責設計和生產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圖中的6)。

去年,華為公布核心供應商名單,裡面有33家美國企業。

(圖源:路透社)


華為的晶片供應商數量多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華為對於國外高端晶片的依賴相對嚴重,自主產品目前也並非絕對成熟,低端晶片可實現代替,高端晶片代替暫時存在難度。

縱向分析:

晶片產業整體發展已經成熟,為了提高效率出現了產業劃分。

我們從晶片產業上游、中游來分析,下游組裝技術含量相對較弱這裡不再贅述。

晶片產業上游的架構設計晶片的,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高通、博通就是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旗下的海思也是如此,設計卻不進行實際生產。

(圖截:海思官網)


華為海思現已成為世界相對領先的晶片設計公司。

可是海思的晶片想要實體化還需要兩個步驟:分別是ARM架構授權和晶片代工生產。

華為已擁有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可以自主研發設計ARMv8處理器。

即便ARM公司按照美國要求不再向華為提供指令集授權,也不會受其影響。

中游生產階段就需要代工廠。

台積電不僅是晶圓代工模式的首創者,也是這一領域公認的「領頭羊」。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當然和華為合作密切。

在美國舉國之力制約華為的形勢下,台積電目前表示和華為合作不斷,會繼續向華為正常出貨,但還會有後期持續的觀察與評估。

這意味著台積電給華為代工製造的海思麒麟980以及下半年面世的改進型麒麟985處理器只是暫時肯定不會受影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台積電的股權占比來看,它還是一家主要由歐美財團控股的企業

一旦台積電「斷更了」華為的另一個危機就出現了。

而目前大陸的如中芯國際和台積電相比,技術還是有所差,供應華為的中低端機完全沒問題,可面對高端機還是頭疼。

中芯國際今年才量產14納米製程晶片,台積電的5納米已順利試產並計劃明年量產了。

華為已經計劃在英國劍橋城附近建設一家可容納400名員工的晶片研發工廠,預計將在2021年投入使用。

而等它技術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

美國真的會全領域封鎖嗎?

其實我們從晶片的產業雙向分析後,可以了解到,在正常市場規律的運作下,不會有一家企業會囊括上游到下游的所有領域,這是市場和效率的雙作用演變出的流程。

​(製圖:馬克)


所以美國如果真的要一網打盡,從操作層面來說也有一定難度,從影響層面,那對全球的ICT行業來說都是「噩夢」。

而對於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很多晶片公司的大單就是華為,如果全行業鏈封鎖,也會反噬美國,到時候美國可能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美國針對華為作業系統+晶片限制的一系列操作也給了我們警示:核心技術才是硬實力。

而對於華為來說現在就是「加班加點」攻克核心技術和擴大低端領域的供應商範圍雙向結合,這體現在華為對於自己的5G技術的自信上。

整體來說目前華為的「備胎」晶片某種程度上是「提前」啟動,是應對巨變的緩衝,而這個緩衝時期也許就是華為正式脫制其它束縛,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時期。

現在「美國針對華為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也給國內ICT企業一個啟示,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實現「中國芯」,才是真正的強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能否渡過此劫?

一、長遠影響:必將加速自主可控進程,美帝削弱半導體地位顯然已經超出貿易逆差等經濟學的範疇,而是上升到全球大國博弈角度,因為華盛頓認為華為的崛起標誌著中國試圖從美國手中奪取全球技術和經濟領導權,這...

美企對華為斷供後 首家歐企無奈跟進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川普政府對華為美國供應商的一紙禁令,讓大洋彼岸一些歐洲公司也不得安寧。《日經亞洲評論》20日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稱,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