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我頭條號文章的朋友幾乎都知道,我是一位製造業從業人員,因此我一直關心著製造業的發展,平日也喜歡搜集一些有關製造業方面的數據。

但因為其過於枯燥,我很少在頭條號上談這些數據以及與之有關的話題。

前幾天,有供應商來訪,聊天時,談起中美貿易戰、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對我們所從事的製造行業的影響。

關於中美貿易戰及可能的發展趨勢,我自然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與媒體上所謂的「主流」看法大不相同。

但限於篇幅和內容以及與今天話題相去太遠,今天就不談及相關內容了,只談談我們在聊天中,我談過的與製造業相關的話題、數據以及我談及的觀點。

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我不妨從上個月(11月)華為公布的92家核心供應商介紹起。

我從這些供應商中梳理與中國有關的數據,再結合對這些核心供應商及其產品的介紹,來讓大家直觀了解一下這份名單中展示出的中國製造實力。




1、華為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中國供應商的占比第一

詳細的名單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否則篇幅會太長,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到網上去搜搜看。

我就直接從華為供應商的名單各國的占比談起。

在華為公布的核心供應商名單中,我發現,中國廠商37家,占比約為40%(中國的供應商中,中國大陸25家,台灣11家,香港2家);美國廠商占了33家,占比約為36%;日本11家,占比約為12%。

可能很多人會說,因為華為是中國公司,所以華為的供應商中,中國的供應商比例高很正常啊。

其實不然,因為華為是一家世界級的公司,其產品要滿足全球銷售產品的品質,因此供應商的選擇一定不是只有中國情結這麼簡單。

首先必須是滿足產品設計和品質要求,其次在可能選擇的情況下,才可能選擇國內的供應商。

實際上,不獨華為的供應商名單證明了這一點。

今年上半年蘋果公布的20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蘋果的20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中,供應商分布和排名國家及地區如下:

第一:台灣,51家,占比25.5%;

第二:日本,44家,占比22%;

第三:美國,40家,占比20%;

第四:大陸,34家,占比17%。

從美國近來對中國企業變態到國家對企業乃至個人趕盡殺絕的態度,你大概也能了解,蘋果選中國的供應商,絕對不是最優先的選擇。

看看台灣供應商排名第一就知道,除了美國,優先選日本,其次是韓國,再其次是台灣,最後在選無可選的情況下,不得已才選擇中國大陸的供應商。

即便如此,中國大陸的供應商比例也占到了17%,幾乎接近了美國供應商的比例。

如果這個統計中,我像統計華為的供應商一樣,把台灣也算到中國的範圍內,則中國的供應商比例則妥妥占了42.5%(85/200),其實跟華為核心供應商中所占的比例(40%)(37/92)幾乎一致。

這個數據說明,在製造業方面,中國是全球妥妥的第一,怎麼做減法,都減不少。

雖然常常,有些「精美」走狗,總極力貶低中國的製造能力和科技水平,可是,即便是如此,再加上他們的「美爹」打壓,中國就算是蹲著,在製造業的相關領域,那個頭也已經高得不行了,跟他們心目中的「美爹」站著比差不多高。

因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像蘋果的數據那麼好搜集,所以我無法準確搜集過去幾年華為的供應商名單。

但我看了一下蘋果供應商名單的變化,發現,在2012年的時候,中國大陸在蘋果供應商全球158家的名單中,只占8家,到2018年,短短6年,成長為27家(不包括台灣、香港哦),這個成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全球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得到。

看完這組整體計算的數據,你大概就會明白了,為什麼美國面對中國和華為的崛起,那麼緊張。

因為在製造業和科技發展領域,美國為了打壓中國,什麼手段都用盡了,明的不行,暗的上,暗的不行,不要臉的招數上,當沒有道德底線和不要臉的招數都統統不行之後,最後就只好以流氓的手段,對付中企業的高管和個人了。




2、華為供應商名單中藏著很多秘密

雖然上面我也談都了中國製造業的強大和潛力,以及美國的不要臉,並以數據做了支撐。

但因此就對中國製造業的未來覺得樂觀還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還要居安思危,從名單中好好檢討一下我們的不足。

整個華為的核心供應商名錄,其實不能僅僅當一份供應商名錄看,其中藏著很多秘密。

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在其中透露了中國在電子產業鏈中的長板與不足。

下面,我就逐一展開,說一說。

第一個秘密:在關鍵晶片領域,我們差距巨大

ARM:總部在英國

在這裡先說說,為什麼把ARM放到了最前面來介紹?原因是,華為的手機晶片,全部採用的是ARM的結構設計的。

而這個ARM,是世界最大的IP授權公司,全球有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採用ARM設計架構的處理器。

在移動市場幾乎ARM一家獨大,如Google,蘋果,高通,IBM,AMD,TI,NXP,ST,Infienon,TSMC,Xilinx,三星,英偉達,聯發科,華為,小米等公司的手機晶片,都採用的ARM的架構設計。

2016年7月,日本軟銀(Soft Bank)斥資243億英鎊將ARM收入麾下。

高通:總部在美國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在智能機SoC市場的占有率高達42%。

華為於2017年7月發布的暢享7全網通標配版搭載了高通MSM8917驍龍425四核處理器。

不僅如此,高通還供應射頻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

博通:總部在美國

博通是全球第二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

2015年,新加坡半導體公司安華高(Avago)以370億美元收購博通,安華高主要開發模擬、數字以及混合式晶片。

而博通公司為全球大約50%的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生產晶片。

博通向華為主要供應射頻晶片,NFC(無線通訊晶片)和電源管理晶片。

英特爾:總部在美國

大名鼎鼎的因特爾,不用介紹估計大家都知道。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在過去是將近40年時間裡,在計算機晶片領域,幾乎獨霸全球。

後來在移動晶片的競爭中,被高通和三星超過(去年營收被三星電子趕超)。

華為最新推出的MateBook筆記本搭載了英特爾的第八代酷睿i5、i7處理器。

英飛凌:總部在德國

脫胎於西門子半導體部門,於1999年4月1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成立,2000年上市,2002年後更名為英飛凌科技公司(以下簡稱英飛凌)。

榮耀6Plus高配版的NFC晶片由英飛凌提供。

恩智浦:總部在荷蘭

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提供高性能混合信號和標準產品解決方案。

2015年,NXP宣布與Freescale(飛思卡爾)合併。

2016年,NXP又與高通達成協議,同意以470億美元的價格被高通收購。

恩智浦想華為供應NFC晶片。

美滿電子:總部在美國

一家頂尖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由印尼華橋周秀文及妻子戴偉立女士、周秀武共同創辦,公司每年出售超10億顆晶片,產品包括處理器、存儲、無線技術、寬頻、乙太網交換控制器、收發器、電力線通信、系統控制器等,客戶包括RIM、中興、華為、中國移動、微軟、希捷、東芝、三星、思科、HP等。

去年,美滿電子以約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晶片製造商Cavium Inc.

聯發科:總部在台灣

IC設計公司,專注於無線通訊及數字多媒體等技術領域。

雖然華為手機大多採用自家麒麟晶片,但由於麒麟兩個系列(麒麟9和麒麟6)分別定位高端和中低端,唯獨缺少入門級別晶片。

為了減少成本和風險,華為低端手機仍會採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入門級晶片。



大家如果在閱讀以上公司介紹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的話,可能會注意到,我特意在公司名字的後面,公司具體情況介紹的前面,加了總部地址。

從總部地址的情況可以看出,華為手機和電腦的關鍵晶片供應商,除了自製的麒麟系列和低端的晶片,主要來自美國,其次有德國和荷蘭等。

就關鍵晶片的設計和製造而言,除了華為自己,幾乎沒有中國什麼事。

所以,從關鍵晶片供應商的名錄來看,這是中國真正的短板。

這也就難怪美國在制裁中興時,中興會乖乖就範了。

而且,這個短板,短期內還沒辦法補,即便是中國的科研和製造業從業人員發憤圖強,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和成長過程。

也就是說,在半導體方面,我們在未來幾年,乃至十幾年,還得看人家的臉色。

在這件事情上,衝冠一怒不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所以,耐得住寂寞,好好學習,好好努力,好好研發,踏踏實實提升製造能力,才是正解

(未完待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離開美國的晶片會怎麼樣?

華為離開美國晶片會怎麼樣?目前來看,華為離開美國晶片的話,不一定會倒下但日子會非常的難過,至少營收會立馬下家很多。華為在國內算是一個巨無霸的科技公司,但像大多數通信整體方案解決商一樣,各種零部件...

三星將代工驍龍835處理器 10nm工藝

近日,有消息爆料稱華為麒麟970處理器將採用10nm工藝製成,並由台積電代工,將是全球首款10nm工藝處理器。而高通明年的旗艦處理器驍龍835同樣也將採用10nm,而由三星代工。

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最新名單

11月7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一場「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到場核心供應商共150家,其中有92家獲獎。日前,華為在官網公布了2018年核心供應商名單,該名單獎項共分為六大類,包括「連續十年...

7納米工藝,看看誰在搶風頭?|智慧產品圈

原創 韓繼國最近杭州嘉楠耘智7納米工藝晶片量產的消息在媒體上不脛而走。就連我的西交大「半導體同學「微信群也有從事了幾十年半導體產業的老同學激動人心的評論:「這才是喜大普奔的消息呢!」可見消息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