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定悲劇:諾基亞-阿朗無奈合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傳言在天上飛了一會之後,註定要變為事實。

2015年4月15日,就在今天,傳言了一年多的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合併案終於水落石出,諾基亞將全資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新公司將採用諾基亞品牌,阿爾卡特-朗訊從此成為歷史。

按照2014年財報,收購完成之後,全行業格局仍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華為、愛立信位居領導者陣營,新成立的諾基亞位居第三,中興被動成為行業第四。

與官方口徑表現出的樂觀不同,這種體量相當的收購讓人難以看好。

為什麼?按照知乎風格,至少有6個理由讓人「我竟無言以對」。

第一,談判時間拖延整整一年,說明了什麼?

諾基亞痛下決心割捨了手機業務的時候,帳上現金充足,一直就在尋求和阿朗的合併談判。

但是,彼時,阿朗在美國市場相當穩固,4G建設正在高峰,而中國4G市場正在啟動,阿朗給出了一個比較高的出價,導致雙方談判遲遲未定。

就像下棋一樣,「長考之下難有妙招」。

之所以談判那麼久,就是深知雙方實現1+1大於2是極難的,所以才猶豫不決。

只有在市場倒逼之下才會最終遲遲定奪,不能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第二,雙方已經是七國八制,整合難度大不大?

追溯歷史,2006年,諾基亞通信設備是由諾基亞和西門子合資而成;同年,阿朗是由阿爾卡特、朗訊合併而成;2009年,諾基亞西門子為進入美國市場還試圖收購過北電的CDMA業務,而北電的WCDMA業務就賣給過阿朗;2011年,諾基亞西門子此前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又收購了摩托羅拉的系統設備的無線部門;而在更遠一點的時候,阿爾卡特還曾經收購過比利時貝兒等數家公司……加上阿朗在華合資公司ASB,怎麼一個亂字了得?

諾基亞內部已經是六大陣營、七國八制,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收購從未產生過1+1大於2的效果,特別是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併最被人們詬病,天下聞名的貝爾實驗室從此一蹶不振;而諾基亞西門子合併之後,西門子一直想抽身而去,多年之後才甩掉包袱。

今天合併之後,內部的產品、管理、文化融合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整個阿朗GSM-WCDMA-LTE產品線和上萬人可能要被裁撤

諾基亞強在無線寬頻市場較強,2014年其2G/3G/4G市場份額在全球位居第三,落後於愛立信、華為,4G既LTE營收則位居第二,僅次於愛立信。

而阿朗的無線接入收入只位居全球第五,被中興反超,其主要市場基本在美國、中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少數地區。

其中美國市場占據半數——但是美國的4G建設高峰已經過去,在歐洲、甚至法國本土都被華為、愛立信搬遷的所剩無幾了——由於二者無線產品嚴重重疊,處於劣勢地位的阿朗無線產品線很可能被全部裁撤,設計近萬人。

在這一點上,官方新聞已經變相說明:「公司將採用諾基亞品牌,但研發部門仍將保留阿朗的貝爾實驗室品牌」——言外之意其它業務重疊部門就危險了。

而且,官方新聞確定在這期間各個模塊會獨立運營——意在先完成人員裁撤再全面合併,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選擇,可以減少合併後的二次陣痛,但是也是無奈之舉。

第四,合併周期為什麼將超過2年以上?

按照官方預計,雙方合併會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但是,這只是物理上的完成。

因為在此前,雙方要完成無數業務整合需求和人員裁撤需求。

比如,阿朗除了在有線設備上和諾基亞完全互補之外,整個無線產品都需要整合之外,雙方在美國之外的全球各地的銷售網絡幾乎都是重疊的,大量營銷人員需要整合。

考慮到二者優勢地區不同,哪個地方留阿朗人、哪個地方留諾基亞人極為複雜。

考慮到阿朗總人數超過5.2萬人,合併後雙方超過10萬人,營收仍然低於愛立信,保守需要總共整合掉2-3萬人。

如此複雜的合併,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整合之後,內部消化保守也再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

第五,法國政府可能是合併而非現金收購的「梗」?

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這次合併是以換股方式完成的:「諾基亞將提出要約,全額收購阿爾卡特-朗訊已發行的證券,並在法國和美國以公開換股要約的方式進行合併,每一股阿爾卡特-朗訊股票換0.55股諾基亞新發股票。

根據這項100%換股交易,阿爾卡特-朗訊完全稀釋後的估值為156億歐元」。

很多人會認為,從諾基亞一方這是為了節約現金。

但是,也許更大的原因在於,阿朗的股東並不想在這次收購中退出!如公告所說:合併後的公司董事會擬設9或10名董事,其中包括三名來自阿爾卡特-朗訊的成員,且其中一人擔任公司副董事長!

眾所周知,法國政府極為反對外國企業併購本土企業——除非保持本土的就業和股權。

雖然法國政府持有阿朗的股份不多,但是話語權不小,這種換股的背後是利益交換。

但是,也為新公司的人員優化、業務發展製造了障礙,這種障礙也是當年朗訊被收購後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未來競爭關鍵已經不在純電信技術本身

雖然在公司公告當中聲稱:「合併後的公司共擁有40,000名研發人員,2014年研發支出達47億歐元」,但是其中大量都是重複性研發,除了無線側的5G、有線側的100G等,真正需要創新性研發的領域並不多。

新的技術在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領域,雙方在這些人才方面並沒有優勢,合併之後也是無解的。

正因如此,就算雙方選擇了合併,所設定的目標不在創新方面,而在成本節約方面:公告稱:「合併後的公司預計將於2019年年底實現運營成本協同效益達9億歐元的目標,合併後的公司預期將於2017年年底實現削減利息支出2億歐元的目標」。

那麼,第七,為什麼雙方不得不做?

既然二者合併有那麼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為什麼還要冒險選擇合併呢?

一方面,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面臨著停滯的結局。

4G方面,美日韓已經過了高峰,歐洲、中國可能會延續兩年,而亞非拉地區的需求參差不齊,很多3G還沒有……這時候,阿朗極度依賴美國市場,諾基亞的利潤也比較依賴日、韓市場(對諾基亞,筆者在此前分析諾基亞的文章里專門論述過),而5G還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規模啟動,二者市場份額都在失血。

特別是阿朗去年仍然虧損,合併之後9年8虧,股東大為不滿。

另一方面,在5G研發上,二者均已落後愛立信、華為、中興,事實上,LTE方面阿朗就已經顯露出落後態勢。

這時候,雙方合併之後,可以大幅壓縮重疊研發的人力、節約成本,雖然壞處很多,但是這個關鍵的好處也許才是更重要的。

諾基亞需要美國市場、需要阿朗的有線和IP業務,而無線成本和營銷、管理成本都可以大幅壓縮。

最後,這對行業格局會有什麼影響

業內將五家電信設備商簡稱為「阿諾愛中華」,今天已經變成了諾愛中華。

阿諾合併之後,二者的營收仍然排名行業第三,落後華為、愛立信,中興被成為第四。

如果不是這次收購,中興2015年確定會超過諾基亞,甚至是阿朗。

而對於運營商來說,由於大的運營商都需要有3家合作夥伴,這種競爭數量的減少將會大大降低行業競爭烈度。

特別是美、日、韓市場,因為中國廠商缺席,愛立信、諾基亞成為雙寡頭;而在中國,已經是華為、中興主導,愛立信、諾基亞補充的格局;至於在歐洲市場,這客觀上為華為、中興獲得更大份額帶來了更多機會。

對於全行業來說,競爭的減少會讓行業毛利得到提升,對所有人都是好事;只是新的諾基亞要忍痛合併2年,並出讓一部分市場份額,以求得更加重要的成本節約和毛利提升,這是痛苦的,也是必要的。

對於中興華為擁有了2年時間窗,不以價格戰方式搶占更多一點的份額。

回看歷史,作為電信行業的兩家曾經龍頭,新的諾基亞成了一個舊電信設備商的大熔爐,也是一個歷史的墳墓;看著今天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都是基於電信設備的成功才起飛的,而阿朗的市值竟然只與樂視網、唯品會這種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差不多——其中還打包了偉大的貝爾實驗室,不禁讓人唏噓。

也許香濃、圖靈這些現代通信和計算技術的大師們在九泉下看到這一幕,也會暗自神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傳言終坐實,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

在經過之前的傳言以後,今天諾基亞終於正式宣布以 16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法國網絡設備商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也由此成為一個可以抗衡愛立信的網絡設備供應商,合併後的公司在全球無線設備市場的份額將達...

諾朗合併給華為、中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15年4月15日,諾基亞宣布將全資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新公司將採用諾基亞品牌,阿爾卡特-朗訊從此成為歷史。按照2014年財報,收購完成之後,華為、愛立信位居領導者陣營,新成立的諾基亞位居第三...

市場等不起諾基亞阿朗合併

在市場的下行過程中,格局改變往往來得更加徹底。日前,電信設備行業第四大廠商諾基亞與老三阿爾卡特—朗訊正式宣布了合併計劃,諾基亞擬以公開換股要約的方式收購阿朗全部資產。阿朗完全稀釋後的估值為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