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還是選邊站了:台積電決定在美國建廠,集成電路封鎖進入新階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積電最終決定在美國設廠

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昨天宣布,將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家晶片工廠。

台積電到底要不要在美國設廠這個問題,終於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台積電錶示,該項目得到了美國聯邦政府和亞利桑那州的支持

從去年開始,美國越來越擔心集成電路這塊技術制高點失守,以及未來兩岸局勢的不穩定,川普政府已經多次遊說台積電把工廠搬到美國去。

去年美國最中國的企業祭出了一堆集成電路的禁令。

但是台積電實力非常牛逼,居然可以規避掉美國的禁令繼續給華為提供晶片。

這讓美國的鷹牌極端不滿意。

由於台積電給華為供貨的集成電路產線上的美國技術沒有達到管制標準,美國的禁令對台積電不起作用。

直接喊話

然而台積電並不想選邊站,畢竟,全球的手機現在大部分都是在中國生產的。

如果真的完全不對大陸出口,那麼台積電的生意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雖然知道大陸在拚命趕超,但是簡單對大陸市場斷供晶片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而美國又是台積電的技術上游,以及安全保證。

如果把美國真的得罪慘了,那麼以後台積電的發展也會比較困難。

台積電一直含糊其實,不希望選邊站。

台積電不想選邊站

然而今年,美國直接更改了許可證的條件,

「美國工業與安全部15日宣布新規,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台積電錶示,該規定將導致該公司收入大幅減少。

在重重壓力之下,台積電本周二在台灣召開的一次董事會會議上還是做出投入巨資在美國建廠的的決定的,有關人士還稱,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都參與了相關計劃。

台積電在一份聲明中稱,新工廠的建設將從明年開始,目標是在2024年投產。

台積電的新工廠將生產5納米電晶體晶片,這是目前體積最小、速度最快、能效最高的晶片。

台積電近幾個月剛在台灣的一家工廠開始生產5納米晶片。

台積電錶示,該工廠每月將生產兩萬片晶圓。

對於這家僅去年就生產了逾1,200萬片晶圓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工廠。

台積電目前在台灣的Fab 18工廠生產5納米晶片,該廠2018年破土動工時的目標是每月生產10萬片晶圓。

台積電錶示,該工廠將聘用超過1,600名員工。

該公司稱,在美國擴展其製造業務的理由是美國的投資環境、熟練的勞動力和投資政策。

台積電大部分工廠位於台灣,在美國華盛頓州已擁有一家規模較小的工廠。

在俄勒岡和華州邊界靠近水電站的邊山有個台積電的分廠

對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影響

集成電路產業鏈最近幾年變化特別快。

由於摩爾定律的實效,前方突破的速度越來越慢,後方追趕的中國。

幾乎是舉國之力,不計成本地投入到這個這個行業的追趕中去。

不得不說在過去幾年間,中國的集成電路水平有了飛速的提升。

Fabeless, Foundry, IDM進步非常快。

慢慢從中低端的輔助模塊滲透進去,慢慢向中,高端的SOC,以及內存進軍。

在一些特殊的領域裡,比如AI,IOT等領域中,居然還有很多優勢。

誰能想到現在全球廣泛使用低成本WIFI SOC ESP8266居然是上海一家小廠的產品,誰能想到DDR4,DDR5已經不再是狼來了的故事。

(我知道一些背後的故事,真是很不容易,成功的幾大要素不僅僅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還要看眼光與堅持)

而相比之下,維持集成電路的領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

因為晶片製造需要一些世界上最複雜的製造工具。

比如根據台積電今年1月的披露,該公司今年的資本支出將在150億至160億美元之間。

而近年來,美國晶片製造商在國內建設尖端晶片工廠的問題上退縮了,這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以及快速的發展周期,後者意味著領先的優勢不會持續太久。

所以現在美帝的集成電路方面的優勢沒有前幾年那麼大了。

比如美國有幾十家半導體工廠,但只有英特爾的工廠有能力製造當今最先進的晶片,即10納米或10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英特爾主要為自己的產品生產晶片。

在其他晶片代工企業中,只有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電子能生產10納米或10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在美國,GlobalFoundries是一家與五角大樓密切合作的主要代工商。

然而即便是這種關係到美國軍事技術領先水平的重要晶片廠在2018年決定停止開發最先進的晶片。

軍用級、宇航級晶片的要求要比民用級要求高多了

然而美國在這方面已經停滯了

不過最近GlobalFoundries發言人Laurie Kelly表示,該公司隨時準備與晶片行業和美國政府合作,以確保美國擁有為其最安全、最敏感的技術供應半導體所需的製造能力。

現在來看,美國的壓力非常大。

這幾年美國政府開始正視這方面的威脅,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扼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發展。

所以一方面加大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封鎖,一方面想盡辦法把集成電路相關的產業鏈搬回到美國來。

美國政府尋求把Intel也逐步搬回來

Intel 最近也決定在美國建立新廠。

這些Foundry搬回到美國之後,下游的IDM和Fabless也可能會逐漸把訂單轉回到美國境內。

這會推動,高通公司、英偉達(Nvidia co., NVDA)、博通(Broadcom Inc., AVGO)、Xilinx Inc., XLNX)和AMD也轉移回來。

更為深遠的影響是人才的影響。

如果這些企業逐漸本土化,那麼這些工廠的人才結構也會發生改變。

在Intel最核心的一些流程上,clearance絕對是國家機密級別的。

這對中國的集成電路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一方面,以後集成電路相關行業對大陸留學生可能會設限。

不幫你培養人才。

一方面,產業人才流動受限。

現在台灣的華人和大陸華人之間沒有什麼根本性的隔閡。

台灣的人才事實上是大陸的蓄水池。

韓國也是,京東方里韓國人也不少。

大陸高薪挖了大量台干

美國把相關產業鏈往回搬的結果,就是以後想挖人都難挖了。

但是這個影響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顯示出來。

結語

全球的產業鏈建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也花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供應鏈的優化與整合是過去幾十年內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結果。

但是在新的爭霸格局下,已經有點不太適應。

然而很多產業不說搬就能搬的,今天的產業結構是由於必然性,比如電子製造業主要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以及日韓,所以相關的配套產業鏈都在那一帶。

即便你把晶片產業搬了回去,如果你還是需要富士康來生產手機,你還得要運過來。

只要你運過來,總有辦法一點點滲透出去。

技術總會溢出的。

那麼下面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把富士康也搬回去?如果搬過去,即使是自動化改造,人員招聘,環境保護,等等都會是一個大問題。

富士康搬到過威斯康星,但是結果並不理想。

即便按照冷戰模式,分化成東西兩大陣營,然後各自重整產業鏈。

這也需要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以及巨大的代價,美國及其盟國的政府與民眾是否願意承擔這個代價,目前看來很難說。

我們也許正在見證我們這個時代的驚濤駭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灣地震,全球晶片生產將受多大影響?

今天凌晨台灣的一場大地震造成了七人死亡、至少 422 人受傷,傷亡人數還在不斷上升。這場地震波及了位於南科園區的不少高科技產業公司,其中就包括台積電。依照台積電的地震分級工廠操作指導書,該工廠將...

面對台積電的強大實力,我們還要潛心追趕10年

作者:瓜子妹近期因為台灣政治生態轉向,對大陸科技企業的種種限制,讓很多網友感到不爽,經常在瓜子科技的文章下面留言稱要「封殺」台積電,這家台灣最出名的科技企業。而且,該公司掌門人,台灣「半導體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