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求台積電到美國開新工廠,他在害怕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搬一家工廠容易,搬全產業鏈很難。


正解局出品


美國疫情形勢還十分嚴重,不過,川普卻關心起另外一件事。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最近要求台積電趕快到美國設廠。


疫情當前,川普為什麼突然操心起這件事?


01

川普關心的是晶片


台積電,可能很多朋友還不了解,我們先展開幾句。


台積電是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TSMC),1987年成立,總部在台灣的新竹市科學園。


台積電的主要業務是,生產由客戶所設計的晶片,它自己不設計、生產或銷售自有品牌產品,確保不與客戶直接競爭。


台積電生產的晶片涵蓋計算機、通訊、消費、工業等幾乎所有能用到晶片的領域。

大客戶遍布全球,比如蘋果、華為、谷歌、高通和英特爾等等。


連美國的F35戰機上的軍用晶片,都是台積電生產的。



現在,台積電是全世界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在2018年,就以261種製程技術,為481個客戶生產10436種不同產品。


公司在台灣地區設有3座12吋超大晶圓廠、4座8吋晶圓廠、1座6吋晶圓廠。


在大陸,台積電南京公司設有12吋晶圓廠。


不要覺得生產製造就low,可以說,台積電是目前全球晶片產業鏈中,很重要的一環。


台積電是全球目前僅有的3家有能力生產速度最快、最尖端晶片的公司之一(其他兩家是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


而台積電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高達52%。


表現在資本市場就是,台積電市值超過2700億美元,比英特爾2500多億還要高。


台積電的技術發展


02

台積電的長項,恰恰是美國的短板


其實,在中美發生貿易問題後,川普就一直希望台積電到美國新建工廠。


美國商務部、國防部一直都在和台積電進行協調。


這次疫情之後,川普只不過是加快了催促台積電的步伐。


用一些媒體的說法是,川普之所以這麼著急,是因為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希望能實現晶片自主可控。


2019年,全球晶片市場規模是4100多億美元,大概只相當於歐佩克國家石油貿易額的2/3。


但我們知道,現代經濟社會運轉不能沒有石油,同樣也不能沒有晶片。


小到小家電、手機,大到飛彈、太空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晶片。


簡單來說,晶片產業鏈主要可以分為三塊:


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


晶片產業鏈


我們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來看。


先說晶片設計,這是美國的一個長項。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的數據,全球前10的晶片設計公司,美國6家,台灣3家,英國1家。


而且,前3的博通、高通、英偉達都是美國企業,前7除了聯發科(台灣)也都是美國企業。


這從側面說明,美國在晶片設計能力方面是世界領先的。


順便插幾句,根據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的說法,在晶片設計方面,中國做得不錯。


比如,連續幾年登上世界第一寶座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用的CPU(中央處理器)晶片,就是典型代表。


另外,像國產手機、電腦和伺服器用的CPU晶片性能也基本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設計領域,我們最大的短板是,設計工具基本依賴幾家美國公司。



再說晶片製造。


說到製造,給人的印象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


但在晶片領域卻不是這樣。


晶片製造工藝包括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生長、拋光、金屬化、擴散、氧化等等。


這些工藝需要200多種關鍵製造裝備,比如,光刻機、刻蝕機、清洗機等等。


晶片製造恰恰是我們目前的短板。


那全球市場呢?


我們先說其中主要搞代工的專門生產企業。


同樣來看數據。


這個領域美國雖然有企業進入前10,但是優勢就很不明顯。


反而是台灣、韓國才是領先力量。



當然,晶片產業還有一種模式叫作「IDM」,也就是從設計到製造,直到下游電子終端「一手包辦」。


比如,英特爾就是這樣的玩家。


如果說晶片產業美國有短板,那麼,很重要的一點就在製造環節。


一個例證就是,台積電60%的營收業績來自美國。


晶片封裝測試,技術含量沒那麼高,難度也沒那麼大,我們就不展開了。


03

去還是不去:富士康美國工廠也許就是前車之鑑


如果能引進台積電這樣的大塊頭擴大投資,當然能幫美國解決晶片的「卡脖子」問題。


不過,台積電還是保持模稜兩可的態度:目前尚無具體赴美設廠計劃。


還有傳聞說,台積電的徐國晉,會負責在美建廠工作。

但徐最近也回應:沒有這回事。


說實話,現在這個環境,台積電的確有些兩難。


一方面,台灣始終在中國大陸和美國交鋒中處於被動地位。


這個時候,如果台積電去美國建廠,或者不去美國建廠,都可能會給人產生選邊站的印象。


雖然,美國的確是台積電最大的市場,但是近年來大陸市場增長也非常快。


台積電的生產製造能力是無與倫比的


而對台積電來說,到美國投資實在不是好選擇。


當年台積電為了應付美國,已經在美國投資了一家8吋晶圓廠WaferTech,但規模要小得多,只有1500多名員工(相比之下在台灣是4萬名)。


因為,台積電早就預料到,美國工廠效能要低很多。


但在美國的人力成本卻很高。


比如,在美國矽谷,跟製造有關的工程師,年薪要七八萬美元,軟體工程師起薪就要12萬美元。


而在台灣,台積電算是高薪公司,基層工程師年薪包括分紅划下來也不過四五萬美元(大陸南京工廠招聘的大部分崗位年薪在20萬人民幣左右,也就是兩三萬美元)。


這樣一看,人力成本一項可能就要翻番。


更有人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設廠,設備半夜出問題,美國工程師可能隨時待命,隨叫隨到嗎?


實際上,台灣地區的企業早有前車之鑑。


川普走馬上任後,富士康宣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工廠,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3萬個,間接和衍生就業崗位2.2萬個以及建設就業崗位1萬個。


新工廠計劃占地186萬平方米,是五角大樓面積的3倍。


威斯康星州也承諾給予富士康為期15年,高達30億美元的財政補貼。


當時川普參加奠基儀式,還誇讚富士康美國新工廠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項目計劃在2020年底前投產,但直到今天看到的還只有空空大樓。


計劃今年底投產的富士康美國工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去年的分析:《艱難的再工業化:2年了,富士康在美國投資的百億工廠,才蓋起一棟房》。


原因千千萬,但歸根結底一條:全面去工業化後,美國已經缺乏相應的配套,回來一兩個項目根本玩不動。


富士康甚至考慮從中國大陸引進工程師到美國工廠。


搬一個工廠容易,搬全產業鏈很難。


04

我們一點啟示,對岸的兩個悲哀


川普急吼吼地要引進台積電,其實對我們來說,還是那句話,要始終明白:去工業化,悄無聲息,再工業化卻難上加難。


最近,也有不少產業鏈外遷的消息,但關鍵的一點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


中國如果一直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質的研發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資本不傻,不會不來中國,而偏偏跑到其他地方去。


台積電南京廠2016年7月動土,僅花14個月就完成建廠,2018年10月量產,量產第一年就賺3億多人民幣


當然,這次對海峽對岸來說,難免有些尷尬。


據說,美國人要的是2nm項目,而台灣地區最新的工廠也是2nm。

川普真夠狠,要挖走最新的技術。


還有一點就是,對岸這些年一直站隊美國,而這次美國之所以要台積電投資,有美國官員就透露:


台積電強大的先進位程實力,讓美國特別擔心對台灣的依賴。


對岸的死心塌地,卻仍然換不到美國人的信任。


正解局,一個有見識、有深度、有誠意的時勢財經大號。

在這裡,穿透信息的迷霧,在這裡,發現真實的中國。

局長是各種報告愛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業報告,關注正解局回復關鍵詞「行業」,可獲得多行業最新報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蘋果A系列晶片將有可能美國製造

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也許會對蘋果產業鏈的格局造成巨大影響。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很早之前就提出讓蘋果在美國建工廠的口號,所以蘋果供應鏈也一直在評估搬遷工廠的可能性。作為蘋果最主要的零件供應商...

台積電:掰彎微笑曲線

by 楊學成微笑曲線是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於1992年提出來的,大意是說製造是低附加值的環節,而研發和營銷才是高附加值的區域,這為製造業尤其是當時台灣製造業的未來轉型指明了方向。偏偏有人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