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忠謀成為了半導體教父?只因福特少給一美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人尊他為「半導體教父」,他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他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少年時代: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

1931年到1940年,一家人為避戰亂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成人之前,張忠謀已居住過 6 個城市,在 10 個學校念過書,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小時候,張忠謀文藝而多才,喜歡音樂會、小提琴、網球、電影,他文采出眾,還曾立志當作家,直到父親受不了他兵荒馬亂還搞天真爛漫,警告說「當作家要餓肚子」,他才收住念頭。

高中畢業時,張忠謀被父親誘導考入自己的母校滬江大學銀行系。

青年時代:美國留學,18歲進入哈佛大學

1949年,18 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

當時他的三叔,早已從哈佛拿到電信碩士學位,之後還拿到應用物理博士學位的張思侯先生,成了美國東北大學的教授。

當時的美國,以全世界5%的人口創造著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黃金時代。

他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頭」的美國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魚得水。

哈佛第一年,張忠謀的成績位列全年級前10%。

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後一年。

1950 年的麻省也正處於黃金時代,擁有眾多世界級大師,在機械系學習的張忠謀成績依然優異,還幫教授打點工,掙點碎銀子,但卻過得並不快樂。

他形容自己對麻省「雖有十分的敬,卻只有五分的愛。

博士沒考上,意氣用事改變了一生

一路順風順水的張忠謀,在碩士畢業申請讀博士時,卻連續兩次落榜了。

被落榜羞辱的張忠謀,帶著雪恥的怒火,把簡歷一封封地寄給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萬一大公司不成,先將就一下的備胎們。

然而,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很大一個原因是,哪怕意氣用事,甚至當時看來做錯事,他們也往往歪打正著,狗屎運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確的點上。

發出簡歷兩個月內,張忠謀獲得了 4 家公司的工作機會。

其中兩家令他滿意,最滿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車,專業對口,待遇也好;比較滿意的是一個叫「希凡尼亞」的半導體公司,公司不怎麼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他打電話到福特想爭取多1美元的薪資,但福特卻回說「我們公司不討價還價,要來就來,不來就請便!」他因此負氣決定去希凡尼亞上班。

1955年5月,年輕氣盛的張先生,一氣之下,去了多給他一塊美金的「希凡尼亞」,進而一腳踏入半導體產業,並一路走到今天。

拚命學習工作 27 歲站穩腳跟

進入陌生的半導體,張忠謀什麼都不懂,唯有夜以繼日地加快學習。

他研讀《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後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

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創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

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

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當時,德儀替IBM生產著四個電晶體,其中一顆電晶體在IBM生產的良率10%,但到了德儀,做出來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

張忠謀點子很正,被安排來搞定這最難的一顆。

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開始後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讓產品良率超過了IBM本身,最高達到驚人的20%。

這讓 27 歲的他獲得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管理職位:鍺開發部門經理。

同事,徹底震撼了張忠謀

張忠謀走上管理崗位時,他的一個同事也在幹著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加入德儀不久,他認識了一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他們經常一起喝咖啡,聊天。

交談中,這位老兄告訴張忠謀,自己正計劃把好幾個電晶體、兩極體,加上電阻,組成一個線路放在同一顆矽晶片上。

他還跟張忠謀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對他這個想法也很贊,並問張忠謀怎麼看?

當時他認為好朋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實際。

讓他意外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老兄卻告訴說,他已經把那玩意兒弄得差不多了。

有點被震到的張忠謀,卻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兒就算弄出來,又有什麼用呢?離實際應用是那麼的遙遠。

但最後,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好基友傑克?基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事、好朋友拿了諾貝爾獎,這得是啥感受?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領教了前瞻技術的力量,而這些在他當時看來跟自己不太有關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後來,成為了他事業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張忠謀的同事

張忠謀:要干就得干成世界第一名

41歲那年:張忠謀登上了新高峰,成為德儀統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 500 強企業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張忠謀升為副總裁之後,世界半導體產業迎來了中國人 Morris Chang(張忠謀英文名)參戰、發起戰爭,並不斷贏得戰爭的新時代。

當時,被諾伊斯和摩爾飛速壯大的英特爾,已是德儀半導體業務最強勁的對手。

內存是英特爾當時最強的業務,並且已經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爾已成為內存的象徵,許多公司都在其攻勢下落荒而逃。

張忠謀卻決定,就從英特爾的內存開打。

他不但決定大幹內存業務,而且決心奪下英特爾在內存領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這個象徵。

這個目標嚇到了德儀的寶寶們,但張忠謀態度堅決地推進。

他的看法是:混科技產業的大企業,一旦決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

當時,整個市場以及英特爾的主力產品都是 1K,為了奪第一,張忠謀開足馬力,痛下血本,直接從 4K 產品開打。

這個大膽決策遭到很強烈的反對,但他以更強的力量勇往直前。

結果,4K新品出來不久,就把英特爾打成了手下敗將,也打出一個張忠謀地位。

站在最高處的張忠謀,為了保住德儀的絕對優勢,不但在技術上持續領先,而且還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討價還價的老規矩,主動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打得產業同行們一聽德儀又出招了就一腦子們的汗,甚至丟盔棄甲,主動落敗。

靠著技術、價格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在執掌德儀半導體業務的將近 10 年裡,世界半導體市場上,只要是張忠謀主打的戰爭,除了他自己,似乎沒有人可以凱旋,包括英特爾、摩托羅拉也不例外。

德儀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終被他緊緊握在手裡。

帶領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後,卻因不服公司戰略毅然辭職,但當時,他已是 52 歲的人,重複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對他而言,顯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悅,更不刺激。

在他心中,他還需要一個其他意義上的嶄新開始。

56歲重新出發,創業之初就很狂

一個 56 歲的老人,接下來還能幹啥?

張忠謀給出的答案是,重新出發,干出一番全新的事業,而且設定出偉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

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代工公司——台積電因此誕生。

這個基礎讓他有了在半導體業繼續追求世界級的視野、底氣和能力。

然而,不是有句話叫「離開平台你以為你是誰嗎」?沒了世界級的大平台,從零開始再干一個世界級,而且是在最燒腦也最燒錢的半導體行業,張忠謀的難不次於上青天。

當時,全世界看得見的半導體公司,走的都是晶片設計與製造一腳踢的路子,也就是從上到下垂直整合,什麼都干。

德州儀器、英特爾都是典型。

張忠謀的台積電價錢比Intel便宜這麼多,公司的毛利還能達到50%。

他定義了一個產業,救了整個台灣島。

台灣現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這個行業,而是IC這個行業。

「80歲老人」:推出夜鶯計劃,效率驚人

最近這兩年,台積電還搞出一個「夜鶯計劃」,在之前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生產不間斷的基礎上,推行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不間斷的研發。

這讓一些員工甚至旁觀者都受不了,但已經 80 多歲的張忠謀並沒有絲毫手軟的意思。

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還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說,工作產出來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關鍵。

「別人工作 50 小時,你比他多做 20% 變成 60 小時,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還是比你好。

」這樣既勤奮又有效率干下來的結果就是,台積電將獨享 iPhone7、甚至iPhone8 的訂單盛宴。

張忠謀:科技行業,必須時時刻刻思危

張忠謀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還有,他對世人如何獲得成功,又有什麼經驗或建議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樣的人?

張忠謀認為,企業的策略分兩大部分。

首先是大策略,這大概接近大陸常談的定戰略;接下來是小策略,這大概相當於大陸常講的套路或打法。

張先生說,大策略要看趨勢,到大「紅海」之外尋找大「藍海」;小策略則要看客戶和對手,要從競爭中找准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症下藥。

張忠謀認為,大策略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洞見則來自於不斷地想未來、規劃未來。

他說,「居安思危」不適用於科技業,因為科技業永遠沒有「安」這回事,必須時時刻刻都思危。

台積電的思危,思的就是未來會怎樣,我要怎樣贏?

而就在昨天張忠謀宣布退休,但作為半導體教父的他卻已經為台積電規劃了未來3納米製程晶片的大致發展,據報告指出,張忠謀已經規劃好台積電未來2年研發、設計、實驗、試產和量產,包括7納米、5納米、3納米製程晶片。

現在蘋果最先進的手機iPhone X採用的是台積電10納米晶片。

2018年稍晚將推出的下一代iPhone採用的處理器已經在台積電開始生產,該處理器晶片為7納米製程,比現行iPhone X中使用的10納米製程更小、更快、更有效率。

一代半導體教父就是如此的偉大與輝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