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才創業,如今年利潤卻是華為1.5倍,他是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宗慶後42歲創辦娃哈哈,任正非44歲創辦華為,陶華碧49歲創辦老乾媽,只要你有激情、有夢想、有野心、有渴望,什麼時候創業都不算晚!
今天要跟你介紹個更牛逼的大佬,他比上面幾位更顛覆,55歲的時候還在打工,56歲才開始創業,如今他一年能賺下1.5個華為。
而這樣的獲利能力,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保持了幾十年,其獲利能力可謂冠絕群雄。
2015財年,他的公司以1671億營收穫得凈利潤604億,其利潤規模:
是台灣最大企業、營收8872億 的鴻海精密231億凈利潤的2.6倍;
是營收3950億的華為369億凈利潤的1.6倍;
是營收1028億的騰訊288億凈利潤的2倍多;
也領先阿里2016年財年427億凈利潤將近180億。
他是張忠謀,台積電創始人、董事長。
台灣人尊他為「半導體教父」,他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他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1、少年時代: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張忠謀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
1931年—1940年,一家人為避戰亂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成人之前,張忠謀已居住過6個城市,在10個學校念過書,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小時候,張忠謀文藝而多才,喜歡音樂會、小提琴、網球、電影,他文采出眾,還曾立志當作家,直到父親受不了他兵荒馬亂還搞天真爛漫,警告說「當作家要餓肚子」,他才收住念頭。
高中畢業時,張忠謀被父親誘導考入自己的母校滬江大學銀行系。
兩個月後,內戰爆發了,逃到香港的張家決議:張忠謀要去美國讀理工,以防萬一,將來好在美國安生立命。
「油然生起飽歷滄桑之感覺」的張忠謀於是坐上前往彼岸的飛機,並在記憶中寫下這樣的心情:「舊世界已經破滅,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須鼓足勇氣。
」
2、青年時代:美國留學,18歲進入哈佛大學。
1949年,18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
當時他的三叔,早已從哈佛拿到電信碩士學位,之後還拿到應用物理博士學位的張思侯先生,成了美國東北大學的教授。
當時的美國,以全世界5%的人口創造著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黃金時代。
他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頭」的美國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魚得水。
哈佛第一年,張忠謀的成績位列全年級前10%。
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後一年。
當時,國民黨徹底潰敗,父母也從香港去到美國,並在中國是回不去了的悲觀中,根據當時華人在美的就業發展情況再次決議,張忠謀必須轉學理工。
學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了。
張忠謀想去,就去了。
1950年的麻省也正處於黃金時代,擁有眾多世界級大師,在機械系學習的張忠謀成績依然優異,還幫教授打點工,掙點碎銀子,但卻過得並不快樂。
他形容自己對麻省「雖有十分的敬,卻只有五分的愛。
」
3、博士沒考上,一個意氣用事的決定,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一路順風順水的張忠謀,在碩士畢業申請讀博士時,卻連續兩次落榜了。
十幾年的讀書生涯嘎然中斷,下一步做什麼都還沒有想到,我何以對父母?對我新婚不久的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滅。
麻省不留張爺,何處可留張爺呢?
被落榜羞辱的張忠謀,帶著雪恥的怒火,把簡歷一封封地寄給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萬一大公司不成,先將就一下的備胎們。
然而,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很大一個原因是,哪怕意氣用事,甚至當時看來做錯事,他們也往往歪打正著,狗屎運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確的點上。
發出簡歷兩個月內,張忠謀獲得了4家公司的工作機會。
其中兩家令他滿意,最滿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車,專業對口,待遇也好;比較滿意的是一個叫「希凡尼亞」的半導體公司,公司不怎麼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一美金不多,但張忠謀覺得這不是錢的問題,是福特憑什麼少給一美金的問題。
於是,他自信滿滿地跟福特講價:「我恭敬地說,我很想來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請你們考慮提高起薪?」結果,那個在面試時跟他談笑風生的人事專員,態度180度大轉彎:我們這兒不討價還價,你要來就來,不來,拉倒。
這一作,讓本來已經打定主意去福特,但也死要面子的張忠謀覆水難收了。
掛完電話他就決定,別了,小氣而無情的福特先生。1955年5月,年輕氣盛的張先生,一氣之下,去了多給他一塊美金的「希凡尼亞」,進而一腳踏入半導體產業,並一路走到今天。
這也讓他在後來屢生感嘆:「人生的轉折點,有時竟是這麼的不可預期!短短的一個電話,加上一時衝動的青年感情,就讓我和半導體結了一生的緣!」
4、他拚命學習、玩命工作,終於在27歲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
進入陌生的半導體,張忠謀什麼都不懂,唯有夜以繼日地加快學習。
他研讀《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
張忠謀的厲害在於學東西飛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4個小兵。
後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
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創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
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
『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身處此境的張忠謀也立即成了鄰居眼裡「瘋狂的工作者」,一進去就立下一大功:
當時,德儀替IBM生產著四個電晶體,其中一顆電晶體在IBM生產的良率10%,但到了德儀,做出來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
張忠謀點子很正,被安排來搞定這最難的一顆。
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開始後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讓產品良率超過了IBM本身,最高達到驚人的20%。
這讓27歲的他獲得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管理職位:鍺開發部門經理。
5、 同事幹了件驚天動地的事兒,徹底震撼了張忠謀!
張忠謀走上管理崗位時,他的一個同事也在幹著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加入德儀不久,他認識了一個無話不談的好基友。
他們經常一起喝咖啡,聊天。
交談中,這位老兄告訴張忠謀,自己正計劃把好幾個電晶體、兩極體,加上電阻,組成一個線路放在同一顆矽晶片上。
他還跟張忠謀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對他這個想法也很贊,並問張忠謀怎麼看?當時他認為好基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實際。
讓他意外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老兄卻告訴說,他已經把那玩意兒弄得差不多了。
有點被震到的張忠謀,卻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兒就算弄出來,又有什麼用呢?離實際應用是那麼的遙遠。
但最後,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震撼了:
他的好基友傑克•基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被認為和他同時搞出了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仙諾伊斯,則在此後帶著一個叫摩爾的同事,創辦了英特爾公司,並很快在電子業掀起一股股驚濤駭浪的革命。這件事情已經震撼了整個半導體世界。
同事、好基友拿了諾貝爾獎,這得是啥感受??!
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領教了前瞻技術的力量,而這些在他當時看來跟自己不太有關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後來,成為了他事業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6、 伯樂賞識,讓他在41歲登上了事業新高峰,成為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1961年春天:張忠謀再次贏得好機運。
「總經理召見我,誇了我一番,說我有足夠潛力角逐未來全公司研發副總裁之職。
」走出總經理辦公室後,他還得到一個公司從來沒有給過別人的機會,支全薪去讀博士,公司負擔一切學雜費。
1964年初:取得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並回到德儀的張忠謀,被提升為鍺電晶體研發經理,統領將近3000人的隊伍,鬥志昂揚地朝著心中的殿堂狂奔。
33歲的他:收入已達到美國的中上階級,擁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學府的學習經歷。
41歲那年:張忠謀登上了新高峰,成為德儀統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 500 強企業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7、 張忠謀:一旦決定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名!
張忠謀升為副總裁之後,世界半導體產業迎來了中國人 Morris Chang(張忠謀英文名)參戰、發起戰爭,並不斷贏得戰爭的新時代。
當時,被諾伊斯和摩爾飛速壯大的英特爾,已是德儀半導體業務最強勁的對手。
內存是英特爾當時最強的業務,並且已經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爾已成為內存的象徵,許多公司都在其攻勢下落荒而逃。
張忠謀卻決定,就從英特爾的內存開打。
他不但決定大幹內存業務,而且決心奪下英特爾在內存領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這個象徵。
這個目標嚇到了德儀的寶寶們,但張忠謀態度堅決地推進。
他的看法是:混科技產業的大企業,一旦決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權並獲得理想的利潤,否則,就是賠錢去陪第一名耍。
當時,整個市場以及英特爾的主力產品都是1K,為了奪第一,張忠謀開足馬力,痛下血本,直接從4K產品開打。
這個大膽決策遭到很強烈的反對,但他以更強的力量勇往直前。
結果,4K新品出來不久,就把英特爾打成了手下敗將,也打出一個張忠謀地位。
此後,英特爾在內存市場的輝煌便一去不復返,直到徹底退出,轉型成為CPU巨頭。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忠謀也算是英特爾的恩人,為逼迫英特爾轉型立了功。
站在最高處的張忠謀,為了保住德儀的絕對優勢,不但在技術上持續領先,而且還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討價還價的老規矩,主動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打得產業同行們一聽德儀又出招了就一腦子們的汗,甚至丟盔棄甲,主動落敗。
靠著技術、價格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在執掌德儀半導體業務的將近10年里,世界半導體市場上,只要是張忠謀主打的戰爭,除了他自己,似乎沒有人可以凱旋,包括英特爾、摩托羅拉也不例外。
德儀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終被他緊緊握在手裡。
8、 帶領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後,卻因不服公司戰略毅然辭職。
1978年,有著輝煌戰績的張忠謀,被加大力度向消費性電子產品轉型的德儀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儀消費電子集團總經理。
德儀原本希望他在半導體之外再造一個消費電子王國,但這卻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且是,對張忠謀,對公司而言,都是個錯誤。
1983年,張忠謀因不看好公司的戰略轉型,在悶悶不樂中離開了德儀。
離職的消息一傳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門。
再三考慮後,他選擇了前往紐約,出任通用器材的總裁。
但當時,他已是52歲的人,重複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對他而言,顯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悅,更不刺激。
在他心中,他還需要一個其他意義上的嶄新開始。
9、 56歲重新出發,創業之初就很狂:我只有一條路——做一個世界級的公司。
一個56歲的老人,接下來還能幹啥?
張忠謀給出的答案是,重新出發,干出一番全新的事業,而且設定出偉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
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代工公司——台積電因此誕生。
在這之前,作為德州儀器三號人物的張忠謀已把持半導體世界第一將近10年,54歲到台灣後,他還當了工研院院長,引領台灣科創整體前進。
這個基礎讓他有了在半導體業繼續追求世界級的視野、底氣和能力。
然而,不是有句話叫「離開平台你以為你是誰嗎」?沒了世界級的大平台,從零開始再干一個世界級,而且是在最燒腦也最燒錢的半導體行業,張忠謀的難不次於上青天。
但張忠謀還是很快干成了——成功來自他在半導體業征戰多年之後的觀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變現狀、預測未來的判斷力、想像力。
10、 他一個人定義了一個產業。
當時,全世界看得見的半導體公司,走的都是晶片設計與製造一腳踢的路子,也就是從上到下垂直整合,什麼都干。
德州儀器、英特爾都是典型。
他這個人是可以定義一個產業的,是全世界一流的、最尖端的一個人物。
為什麼AMD可以跟Intel競爭?AMD比Intel錢少很多,但是AMD可以和Intel競爭,重要的就是有張忠謀這樣的人。
因為AMD只要設計出好的產品就行,它與Intel比設計,張忠謀的台積電和Intel比製造。
Intel自己又要設計又要製造,設計和製造的人都要養起來,然後又要自己去投資生產,因為那個設備從留
出經費、發出經費、賒出經費一直上去。
現在AMD設計,台積電為它製造,用製造和Intel拼。
到最後,因為Intel的製造比台積電貴兩倍,品質比別人差,所以Intel的製造就變成了Intel的包袱了。
Intel的品牌是資產,設計是資產,但是Intel的製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設計也很好,台積電的製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Intel,打出自己的品牌,整個策略就是這樣形成的。
張忠謀的台積電價錢比Intel便宜這麼多,公司的毛利還能達到50%。
他定義了一個產業,救了整個台灣島。
台灣現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這個行業,而是IC這個行業。
11、 80歲老人的鐵腕管理:推出夜鶯計劃,效率驚人!
最近這兩年,台積電還搞出一個「夜鶯計劃」,在之前三班倒、連軸轉、24小時生產不間斷的基礎上,推行三班倒、連軸轉、24小時不間斷的研發。
這讓一些員工甚至旁觀者都受不了,但已經80多歲的張忠謀並沒有絲毫手軟的意思。
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還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說,工作產出來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關鍵。
「別人工作50小時,你比他多做20%變成60小時,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還是比你好。
」這樣既勤奮又有效率干下來的結果就是,台積電將獨享iPhone7、甚至iPhone8的訂單盛宴。
12、 一封信讓張忠謀大怒,10分鐘換掉CEO!78歲的他再度執掌公司。
2005年,74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辭去台積電總執行長職務,並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幹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並以失敗告終。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台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
2009年第一季,台積電的營業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內。
更慘的是,整整一季,台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4%。
張忠謀受不了這個,於是動議董事會,罷免了蔡力行,將權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而據台灣媒體報導,真正讓他下決心的,並不是業績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台積電長期推行一項人力優化計劃,每年針對績效考核最後4%的員工特別管理。
這原本是為了提高人力素質,但蔡力行上任後搞成了變相裁員,將最後5%員工辭退。
後來,張忠謀收到一封信,心中一位員工的父親懇請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
一番調查後,張忠謀了解到這位已服務台積電10多年的員工一直表現優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劃。
這次是因為這位員工妻子懷孕,需要處理很多家務,但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單。
人才和團隊一直是張忠謀最關心的事,交班之後他也曾專門叮囑蔡力行和人力資源負責人,裁員必須經過他的同意。
但現在,他毫不知情,員工就這樣被強制裁員,而且還是假借考核、實為裁員,有違誠信原則的錯誤做法。
誠信,是張忠謀在台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
於是,毫無商量餘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
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後的10分鐘內,就做出了決定。
13、 張忠謀:居安思危不適用於科技行業,必須時時刻刻思危。
張忠謀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還有,他對世人如何獲得成功,又有什麼經驗或建議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樣的人?張忠謀認為,企業的策略分兩大部分。
首先是大策略,這大概接近大陸常談的定戰略;接下來是小策略,這大概相當於大陸常講的套路或打法。
張先生說,大策略要看趨勢,到大「紅海」之外尋找大「藍海」;小策略則要看客戶和對手,要從競爭中找准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症下藥。
張忠謀認為,大策略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洞見則來自於不斷地想未來、規劃未來。
他說,「居安思危」不適用於科技業,因為科技業永遠沒有「安」這回事,必須時時刻刻都思危。
台積電的思危,思的就是未來會怎樣,我要怎樣贏?但和很多一談未來就要做百年老店的企業家不同,張忠謀對未來的定義並不那麼遙遠。
他說:「在科技界,你不能不為將來想,但也不能為太遠的未來打算。
如果為太遠的將來著想,往往是徒勞無功,白花很多錢、很多精力。
」他的結論是:「所謂前瞻性,台積電頂多做到未來五年。
」
張忠謀的小策略是從客戶和對手中找關鍵痛點然後精確打擊。
台積電初創時的競爭者,是東芝、日立等日本企業。
其產品及合格率和台積電不相上下,但有大弱點:以代工為副業,還要求客戶技術授權,在市場上跟客戶競爭。
張忠謀據此定出兩個小策略: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要有彈性,儘量配合客戶需求,並且把這兩個都針對不同客戶做到極致,進而快速建立了相對於競爭者的優勢。
➤張忠謀與任正非有不少相似:強勢、鐵腕、壯志雄心又腳踏實地,而且也都比較我行我素,不喜歡混圈子逗悶子,也不兄道弟、拉幫結派、走後門搞政商關係,更不投機倒把或鑽法律的空子。
和任正非一樣,他也有點知音難覓。
他說:「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我,但我並不準備改變」。
版權聲明:本文資料來自華商韜略(作者畢亞軍)、網易科技、網際網路,毒舌科技編輯整理。
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中細軟溫馨提示】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感謝!
他是科技界的一代梟雄,56歲創辦台積電,年利潤是騰訊的2倍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創始人,現任台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27歲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
蘋果核「芯」命脈,掌握在這位86歲寧波人手裡,傳奇人生!
9月13日凌晨1點,蘋果公司在史蒂夫·賈伯斯劇院發布新機型iPhone X。提起蘋果,絕大多數人只知新品,只知賈伯斯,卻鮮有人知蘋果的「核芯」命脈,是掌握在一位86歲的寧波人手裡。
蘋果核「芯」命脈,原來掌握在這位86歲寧波人手裡!
9月13日凌晨1點,蘋果公司在史蒂夫·賈伯斯劇院發布新機型iPhone X。提起蘋果,絕大多數人只知新品,只知賈伯斯,卻鮮有人知蘋果的「核芯」命脈,是掌握在一位86歲的寧波人手裡。